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2015-08-15 00:55:12张树玲唐鑫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术类毕业生设置

张树玲 李 彦 唐鑫梅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0.引言

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体系指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修完大一、大二的必修英语之后、在大三、大四阶段所开设的一系列英语课程。 近年来,各大院校开设了一系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以满足社会以及个人的需求。 本文以需求理论为框架,以问卷形式调查在校本科生以及毕业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需求,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探求后续课程建设的科学合理体系,为今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1.需求调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需求理论主要指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最终驶向目标。本文所指的的需求分两层,即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设置是基于个人与社会的需求。

1.1 个人需求

大学毕业生最后流向两大方向:一是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二是继续深造:在国内或去国外。

个人需求英语是当今促使大学生学英语的主要动力:约98%学生考过四级准备考六级(大部分同学在大一二个学期考完);约百分90%学生在大三准备考研(重点大学或二本的师范院校),相当多的学生想出国留学: 准备雅思、 托福、GRE, 即使不出国一部分学生也想拿到BEC 或各种级别的英语翻译及口语证书。

1.2 社会需求

据不完全调查,约70%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在本项目调查中,约8%毕业生去外企,约25%人去大中型的公司。不管是外企或者有一定实力的公司他们在招收人才的时候,约90%以上,要求英语口语及英语综合能力要达到他们的理想要求。 好多毕业生在面对这些要求时,都望而止步。他们共同的反馈:学了多年的英语到时候张不开口,连面试所问的问题有时也听不懂。不少的毕业生因英语问题失去了就业的好机会。

针对学生和社会对英语后续教学课程的需求,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近几年开设了一系列的后续课程(我们也叫通选课),课程包括五大方向:人文类;学术类;专业类;技能类;考试类,它们分别包括以下内容:

人文类包括跨文化交流、英文电影与英语语言文化、英美国家概况、中西文化比较等。

学术类包括国际学术英语、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等。

技能类包括听说强化、语音训练、应用文写作、英汉互译等。

专业类有各专业老师上课(也叫双语教学),各主要专业都有双语教学。

考试类有六级、BEC、雅思、托福、考研等课。

2.问卷调查

本课题小组为了得到更详实的数据,2003 年的秋季和2004 年的春季分别对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几个院系五个不同专业的大三、大四的200 位学生以及走上社会的100 位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几个主要题目如下:

a 您认为英语后续课程对您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否起到很大的作用?

b 您最为感兴趣的哪些课程?

c 您认为哪些课程对您最实用?

d 您认为本课程是否与您的选课预期相符?

e 您对本课程总体评介?

f 您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g 您对改进本课程授课模式的建议?

调查结果:在校生200 人中,回收答卷186 份,问卷回收率93%,有效答卷182 份。毕业生100 人中,回收答卷72 份,问卷回收率72%,有效答卷68 份。

调查结果分析:93%学生认为英语后续课程对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80%学生对人文学科中的英语电影、 中西文化比较等感兴趣;86%学生认为技能类和学术类的课程最有用。 尤其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他们认为语音标准、流利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是他们最需要的。 82%的同学认为所学的课程与他们预期不符合;约75%的同学对所学的课程总体评价一般;78%的同学对课程授课模式不满意,他们的建议是:增加课堂互动、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等。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对英语后续课程,学生寄予很大的希望; 对于学校开设的后续课程以及授课模式学生的满意度不高,说明今后开设的后续教学课程应该建立在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课程设置上应更具有多元化、灵活性和实用性;教师的授课模式也应该以学生为中的新模式:灵活多样。

3.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3.1 课程设置

3.1.1 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和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 选修与必修等课程的一种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王洁2008:9),其目的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上应更具有多元化。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反复训练和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要求在大一、大二完成大学英语。 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了四级或六级,而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处于低级水平。 在大三和大四这个阶段,仅仅给学生开一些文化类的、学术类的、英语专业的课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多开一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的选修课。

3.1.2 课程设置应该灵活性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的专业,英语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学生个性的发挥、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 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张树玲2011:101)。 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把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的内容比较专业化,如学术类英语、文化类英语等;英语教学实行满堂灌,不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1.3 课程设置应该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具有系统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大纲,大部分院校除开设特殊用途英语之外,还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其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众所周知,大三大四的学生选修英语主要出于两个需求:一个出于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另个是学生面临就业、考研或出国深造,他们急需提高英语口语、听力等实际运用的水平。面对这种状况,仅仅开设学术类、文化类等英语专业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学英语后续课面临尴尬局面,院校那么多学生,可是选修后续课学生并不多。 据一次学生问卷调查来看, 学生不愿意选修英语课的主要原因是后续课程所开设的有关课程,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有些门类的选修课刚开始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可是,上不了多久,学生就渐渐失去了兴。最遗憾的是,有的课最后学生寥寥无几,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当然,这一局面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如,教学模式、考勤制度等。

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设置不妨扩增英语选修课之类的课程:如留学实用英语、求职英语、英文电影欣赏与评论等等,既满足学生的爱好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3.2 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外语教学与创新的主要任务。 几年来,大学外语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从分级教学到自主性学习,评价系统也从终结性评估到形成性+终结性的评估,不过,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大学英语必修课进行的。面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英语后续课程似乎少的可怜,即使有,后续英语课程在某种成度上形同虚设。事实上,大三大四的学生不仅需要英语后续课程巩固初级阶段所学的知识,而且,交流英语更是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社会、面对更高要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模式既灵活又要创新。

“研讨课是西方国家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在本科教学中十分普及”(张树玲2010:16)。 研讨课是由授课教师组织,按照课前布置的任务及话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言,包括相互提问和讨论。 授课教师仅仅承担着启动、衔接和概括的基本任务。

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因此,研讨会更适合这一类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形式应朝个性化、多样性方向发展。 互动式和合作式是西方教学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 在我国,它们是现代教学比较推崇的两种授课形式。 英语课实际上是一门技能训练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大量实践运用获取的。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在试教过程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式和合作式的交际教学法,不要更多的依赖教科书或现成的教学课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课前让学生有所准备,课堂上用形式多变的启发式,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或让学生扮演角色上台表演,或两人合作进行对话。

另外, 根据我校几年来的后续教学开课情况来看, 学生选课的积极性不是那么高,有些学生选课仅仅为了拿学分,大多数学生意识不到后续课程对他们今后生涯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让学生选修公共英语的后续课程,比如,大三或大四期间, 学生应该有个像托福和雅思一样的口语考试或口语翻译考试等。

重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和改变教学模式必须基于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两种需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构建才能向系统化和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教学新模式势必朝着学生们的个人需求和个性化方向而不断地改变。

[1]任连奎,王洪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王洁,汪刚,聂振雄.关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8,(3).

[3]张树玲,唐鑫梅.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2011,(2).

[4]张树玲,李彦.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发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猜你喜欢
学术类毕业生设置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国际学术类会议的收费研究和经验探讨
中外会展(2022年2期)2022-05-26 11:42:12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上海质量》学术类文章投稿须知
上海质量(2019年8期)2019-11-16 08:48:00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入选2018学术类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学术类期刊的发展路径——《技术与创新管理》与其他学术期刊的对比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09:51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