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瓦氏夫人抗倭中途班师回田之因

2015-08-15 00:55陆锋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严嵩倭寇松江

陆锋锐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545002)

嘉靖三十三年(1554),瓦氏率领俍兵从广西田州出发,前往江浙沿海地区抗倭。 由于战功卓著,她被尊称为“宝髻将军”、 “石柱将军”;获嘉靖帝的犒劳与赏赐,并被封为“二品夫人”。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瓦氏率领俍兵与倭寇直接交锋的时间也就三个多月。 相比明朝二十年的抗倭史,时间极短,仅占八十分之一。 可是,多达30本史籍对她的抗倭史迹进行了详细记载,其中不少史籍在记述时充满了赞誉之词。 令人疑惑的是:战功卓著的她为何在战绩丰硕之时中途班师回田? 是什么促使“誓不与贼俱生”的她放弃了抗倭的初衷? 笔者将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陈述如下,以共商榷。

一、张经被杀及对瓦氏的打击

张经,福建侯官人。 正德十二年(1517)科举进士及第,任浙江嘉兴知县。 其秉性刚正、办事干练且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不法官吏,深得嘉靖帝的赏识,一路仕途坦荡,官升至兵部尚书。 明朝边境一直存在着南倭北虏的局面。嘉靖三十三年(1554),日本倭寇屡屡入侵江浙沿海地区劫掠,杀伤无数,海患严重升级。 五月,张经临危受命抗倭。 在明朝卫所军战斗力低下的情形下,张经征调广西俍兵和湖广土兵以协助抗倭。 对张经有知遇之恩的瓦氏接到调令,当即决定代孙出征。 十二月,她带领6000多名俍兵自田州出发,不远千里,经广东、南昌至安徽,最先到达苏州。 次年三月,被派往松江。

张经是性格沉稳之人,不善奉承谄媚,而且以文知兵,颇为自信,但这与朝廷内阁首辅严嵩的专权结党营私的官场作风明显不合。 为此,张经成为了严嵩的眼中钉,目中刺,是严嵩的第一打击对象,并处处为其罗织罪名。不久,严嵩在抗倭事件上找到了下手时机。 对于抗倭,张经主张以渐进的方式进行, 即在胜算把握大的情况下出兵以收全功,避免败绩以影响军心。而当时的嘉靖帝主张急剿。严嵩及赵文华借此从中诽谤,嘉靖帝听信并以张经出师无功为由将其降为兵部右侍郎, 同时派赵文华到江浙督战。赵文华督战期间上疏弹劾张经:“养寇糜财,屡失进兵机宜”[1],严嵩则在朝廷上颠倒黑白,诽谤张经多次放弃了进攻倭寇的好机会,兵民心生愤怨,并把王江泾大捷的功劳归于赵文华、胡宗宪等人。 嘉靖帝听罢大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下令以“畏巽失机,玩寇殃民”的罪名将张经抓回北京治罪。 七月,张经被押至北京,十月被处死。

张经被杀,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就是葬送了抗倭的大好局势,造成了抗倭军心的动摇。对瓦氏来说,张经的死动摇了她的抗倭决心。当年瓦氏出征之时曾誓言:“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 !可见她最初坚决抗倭和为国捐躯的决心。 可是,从张经蒙冤入狱到最终问斩,她更多的是看到了朝政黑暗、奸臣当道、贤愚不分的现状,从而产生了颓丧之心,退缩之念;再者,张经任总督两广军务之时,对瓦氏有着知遇之恩,他了解和尊重俍兵,更赏识俍兵的勇猛。 瓦氏率领俍兵行军到江苏丹阳,“丹阳尹避而不出,居民复闭户不纳”[2],疲惫的瓦氏及俍兵只好继续前行。行到苏州之时,苏州郡守林懋举以“祖宗旧制”为由,不许俍兵入城。 张经闻讯后奔驰三百里,从嘉兴赶到苏州,说服林懋举欢迎俍兵入城,并逐步改变当地居民对俍兵的民族性偏见。另外,张经素知田州俍兵与右江三州的俍兵不和,故命白泫和邹继芳分别管理,隶属于俞大猷的部队,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因此,知恩图报的瓦氏对张经也存敬重之心,更愿意听命于他,为他作战。史书记载:“然狼兵实服经威名,经被逮,众志即泮涣”[3]。可以说, 张经在一定程度上是瓦氏带领俍兵作战的支柱。 如今,张经含冤入狱,在为之鸣不平之时,瓦氏则是深受打击,感到抗倭壮志难酬,感到迷茫和彷徨,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从而产生了解甲归田之意。

二、严嵩、赵文华等奸臣的诬陷与污蔑

在抗倭问题上,张经主张渐剿政策,这是符合明朝的现时军事力量和倭寇的情况而定的。 因此, 为了避免朝廷官兵的损失,张经并不急于与倭寇正面作战,而是把更多时间放在了选将练兵之事上,只等俍土兵全部到位之后再合力剿倭。 赵文华到松江督战之时, 瓦氏带领俍兵也已到达。 瓦氏到达松江之后,立即要求出战、打败倭寇, 以展现俍兵的英勇作战能力。 但张经却认为俍兵应先熟悉地形,了解敌情,等湖南保靖、永顺的土兵到达之后, 合力进攻才是万全之策。 瓦氏一心立功的速战心情与赵文华的急剿政策不谋而合。 赵文华在向嘉靖帝上书弹劾张经之时, 别有用心的引用了瓦氏的一句话:“千里持糗粮来,而袖手无尺寸功,何以归见乡里” ,以示军民对张经不出兵的强烈不满。 此话是否瓦氏真言? 我们无法证实。 但从瓦氏与张经的交情、 瓦氏最后选择班师回田的行为来看,此言绝不是有意攻击张经,要置张经于死地。 不难看出,瓦氏不经意间被严嵩、赵文华利用,成为了他们攻击张经的一颗子弹。

在明朝,不同政见者之间的明枪暗斗是寻常现象,一线将领遭到朝廷大臣的弹劾也是司空见惯。 可是, 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瓦氏对此并不知情, 也不知应对。 更让她无所适从的是:嘉靖帝在下令抓捕张经的同时,还“赐文华大红金彩锦鸡纱一袋,银六十两;御史宗宪协力王事,赐银二十两,彩缎二表里;瓦氏效劳被沮,亦犒赏银三十两,彩缎三表里”[4]。 张经被捕,赵文华、胡宗宪、瓦氏同时接受皇帝赏赐,似在向世人说明瓦氏与赵、胡二人如一丘之貉,也参与了对张经的诬告,这让对张经有知遇之恩的瓦氏情何以堪? 王江泾战役,由张经亲自布署,瓦氏率领俍兵听从俞大猷的指挥,配合官军作战,取得了斩首倭寇1980 余级,溺死无数的辉煌战绩。此次大捷,虽说赵文华确有催战,但首功当属张经。 可是赵、胡二人却将王江泾大捷冒为己功,瓦氏和俍兵仅就获得了“效劳被沮”类似慰问金的赏赐。 在张经被诬事件上, 瓦氏也有被诬的嫌疑,但她有口难辩,也无从辩起。

所幸的是, 赵、 胡二人虽然在官场上如张经曾经辉煌,但最终结果也如张经功败身死于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成为了党权之争的牺牲品,消逝于东南沿海的抗倭烟尘中。

三、俍兵在战斗中折损严重

瓦氏率领的俍兵分别来自田州、归顺州、南丹、那地州、东兰州,共6800 多名,其中田州俍兵占4100 多名。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月,瓦氏带领俍兵到达松江,开始投入战斗。 至七月初班师回田, 瓦氏率领俍兵陆续参加了大小十几次战役,每一次战役都有一定的死伤。

四月初八日, 金山卫之战,“金山诸帅扬兵出哨, 遇贼, 击杀九贼而覆兵三百。 明日,瓦氏侄恃勇独哨,贼复掩击,瓦侄杀六贼而众人马俱毙”[5]。可见,俍兵在战斗中骁勇可嘉,尤其是瓦侄岑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单枪匹马,力战倭贼,让倭寇闻风丧胆,让江浙人民看到了战胜倭寇的希望。 但是在此次战役中,俍兵损失不少,岑匡也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四月,漕径之战,“ ……文华因谓狼兵果可用,厚犒之,激使进剿。至漕径, 遇楼寇数百人, 与战不胜。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俱死, 兵众失亡甚众”[6]。 时任工部侍郎赵文华到松江祭海神之时,使用急剿政策,造成了俍兵在战斗中急躁进攻损失惨重的恶果。

五月,昆山之战,据清光绪续版《昆新两县续修合志》记载:“甲寅(21 日)出战,狼兵踊跃争先,处州兵退却。 凤遥见二贼持刃而前,遂勒马避之;处兵举白旗一麾,遂皆溃败。 狼兵追贼,斩首数级,伤贼二十余人,以无他兵策应,亦被杀数人”。 昆山之战历时45 日,先后进行了大小三十余场战斗。 尽管官兵战斗有所畏缩, 但俍兵每次都冲锋在前、勇武杀敌,自然也少不了兵力的损伤。

六月,松江之战,明朝官兵不敢主动出战,“时调来狼兵不满百人,每与贼遇,贼辄披靡。 偶以二十人当贼二百人,为贼所围,力战得出。 杀贼五十余人,狼兵死六人”[7]。松江是瓦氏俍兵驻守的主要地区。 俍兵作战勇猛, 有目共睹。 俍兵队伍在抗倭军队中已是一枝独秀。 但兵力总是有限的。 按松江战役中,倭寇与俍兵50:6 的死伤比例来看,在杀死800 名左右的倭寇之后,俍兵的兵力也几乎损失殆尽。

由此可见,数次交战,俍兵作战英勇有加,频繁拼杀,死伤不在少数,且无法补充。 “亟战,亡其卒十七八”[8]。 瓦氏率俍兵回田时,俍兵人数不足两千,排除愿意留在战场继续作战的可能, 田州俍兵损失也有半数。 这对爱兵如子的瓦氏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四、瓦氏的田州情结

瓦氏从小生活在桂西这块热土上, 尽管那里也充满着土司间仇杀、族人间争袭的刀光剑影,但那里的山水精美如画,那里的人情醇美如酒,那里的山歌甜美如蜜,让瓦氏深深地眷恋。 壮族人原始而坚韧的秉性及对田州的几十年治理,已经让她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无论走到哪,她的心总是系着田州。 因为田州才是她的根!

张经被捕之后, 由张经征调到江浙抗倭的庞大客兵包括瓦氏领导的俍兵队伍失去了统帅,很快就出现了阵营大乱、军纪大乱的局面。 郑若曾所编的《筹海图编》记载:“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曰: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一时之间,各地招来的援兵变成了害兵。 想必瓦氏看到此情此景, 更是心灰意冷!

张经被捕之后, 瓦氏也曾率领俍兵参加了江阴蔡泾闸的保卫战,但由于军心涣散,官兵观望不战,导致了大溃败的局面。 这样的结果让瓦氏无心战斗, 毕竟她率领的几千俍兵也难独挡一面;再者,俍兵到江浙作战已有三个月,俍兵的辛劳和损失加上对沿海气候的不适应导致俍兵队伍中生病的人渐渐增多;第三,瓦氏不明就里地就卷入了明朝中央的政治纷争,除了被利用言词控诉张经之外,由于俍兵的英勇作战所取得的功绩及其在江浙当地居民中的热烈声势, 也引起了朝廷的一丝丝不安,“严嵩、赵文华等奸党受汪直重金贿赂,为了将瓦氏狼兵赶离抗倭战场,故意制造叛乱”[9],瓦氏听到了田州发生叛乱的消息,更是心急如焚,思归心情更切。

种种情况促使瓦氏决定班师回田,并于六月底以“年迈有病”为由提出告假还乡。获批后,七月初,率领俍兵从前线退兵。 十一月初回到田州。

五、结语

瓦氏提前班师回田,可谓是壮志未酬。为了抗倭的胜利,她不惜把祖传兵法《岑氏兵法》留给仍在继续抗倭的俞大猷、戚继光。 而后的戚继光仿效瓦氏练兵之法,从民间招募士兵组成戚家军,并针对沿海的地形特点和倭寇的作战特点,结合《岑家兵法》中的阵法创造性地发明了机动灵活的鸳鸯阵法。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取代严嵩为首辅,并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大批抗倭将领。 作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戚家军充分运用鸳鸯阵法频频对倭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剿灭了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倭寇,最终消灭了骚扰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还东南沿海以安定局面。 可惜,此时的瓦氏已仙逝十年,虽然她没能看到抗倭胜利的一天,但这样的结局也是告慰其在天之灵了!

[1]《明世宗实录》卷422,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己酉,第7322页.

[2]郑若曾.《江南经略》卷8 下《调狼兵记》[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王士骐.《明驭倭录》卷六[M].万历刻本.

[4]张鼐.《吴淞甲乙倭变志》卷上[M].丛书集成续编本.

[5]采九德.《倭变事略》卷二[M].中国野史集成本.

[6]《大嘉靖帝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一[M] .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校印本.

[7]郑若曾《江南经略》卷三上[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大嘉靖帝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M]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校印本.

[9]岑沫.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广西狼兵抗倭之谜[J].文史春秋.2010(7):45.

猜你喜欢
严嵩倭寇松江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巧借潮水灭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严嵩父子的贪经
骑马到松江
明代权臣严嵩父子的传说
淄师学人
———王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