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园园
(徐州高级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要想让国家教育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符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必须及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国家教育生态化标志着时代发展的生态化,代表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人类想要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必须实现国家教育生态化。而在国家教育中,课堂是实现国家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生态化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趋势。
生态学是一种环境科学,是相关研究者研究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生态学是不仅仅是一门生物学科,更是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各种生态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生态教育发展规律、指明生态教育发展方向的科学。生态化课堂是指教师依据生态学的原理,遵循生态化教学的要求,创设出来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化课堂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交流和互动为一体的开放型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课堂。
中学生物教学生态体系包含很有生态教学理论,并且共同遵循这些生态定律,这些定律主要包括:因子定律、耐度定律、适度原则、花盆效应[1]。
因子定律是具有限制性的,在生物的生存环境当中都有一个存活范围,只有在这个存活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在生态教育环境当中,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有可能成为生态限制因子的。教育生态当中生态因子都有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限度。只有在这个限度范围内,生态因子才能好好的存活,否则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教学中应当遵循一种适度原则,即最适度原则。花盘效应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花盘中个体的生长离不开生态环境。就像在家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会产生花盆效应,在中学生物教学课堂上也是一样,不能为学生提高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这样学生就脱离了实践生活,就容易产生局部生境效应[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以情感为教学动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学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多种教学实践活动,把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极高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
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不能单单依靠课堂上的书面学习,学生必须提高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抵抗外部环境的制约,才能真正适应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创新。
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应当本着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生命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原则对课堂实施策略进行不断创新[3]。
在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摆正教学价值观,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价值观念,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要把培养“生态人”作为教育目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可持续成长;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生长过程中的和谐性和健康性。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课堂交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经常交流。生物教师要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中实现师生和学生两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经常和学生进行和谐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形成中学生物生态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态化课堂应当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用多种标准衡量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价值;实现教学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和师生互评体系,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方式的运用[4]。
在中学生态化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充满实践性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实现教材知识灵活化。
综上所述,“教学生态化”模式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产生很大的作用,相信随着“教学生态化”模式的不断创新,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1]吕梅菊.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4,6:159-159.
[2]陆晓梅.谈“高中生物学有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下旬),2013,1:188.
[3]王蓓,毕晓白,蔡民华,等.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举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6-48.
[4]宋凤勤.生物课堂教学全程优化的六个具体步骤[J].大江周刊:论坛,2012,5:25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