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世仁
(怒江州福贡县林业局 云南怒江 673400)
伴随集体林区产权制度与国有林区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森林防火工作任务艰巨,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探索林区森林防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林权制度的深入改革能够调动各方主动性,提升林区集约经营的水平,这既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选择,也是林业面对林权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几年,重点国有林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森林使用者和管理者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森林防火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任务。必须深入分析林权改革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的各种矛盾,研究预防火灾的各种创新机制。
林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经济水平较差,流动资金很少,人们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资金少,因此,一定要创新资金的投入机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和多主体的防火投入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例如:地方政府将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需要的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部门正常支出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带头作用。同时,也可以鼓励地方企业积极为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投入资金。
火险高危期间,很多林区会专门设立防火检查点,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林区生产用火全部执行计划用火许可证制度,落实智障者责任监护人,对违规用火者进行查处和责任追究。然而开展实际工作存有困难,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形成较强的火源意识,尤其是重要节假日时期,不能详细分析火险趋势,在预防工作方面未做到严密监测、布防,当火源出现时,处置反应速度较慢,。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把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块;火灾隐患整改不彻底,甚至走过场。
组织林区消防队伍多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相关教育管理机制,探索新的扑救措施,建立专业的扑火队伍。建立扑火队伍,一定要根据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林区经济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构建队伍。可以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或方式,构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联合的消防队伍。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工作:第一方面要加强森林消防协作的联动机制,因为现代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严重缺少劳动力,组建专业的消防队伍十分困难,所以,林区当地政府要多鼓励年轻人回乡,积极参加到家乡的经济建设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加大力量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具体可以充分发挥护林防火协会的作用,大力宣传护林工作的重要意义,使护林防火工作能够深入人心,抓好护林防火组织、协会及乡村经营单位组成的各种基层扑火组织。
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拥有森林使用权,农民有义务对森林防火工作投入一定资金。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农民资金有限,尤其是利用森林产权证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要使农民再投入资金购置森林防火物资不切合实际。当林区进行林权改革以后,要高度重视森林火灾的监测与预防工作,大力建设监测与预防火灾的设施,有针对性的及时发现火情和杜绝火源。例如:建立林火监测站点,建立进山关卡、购置望远镜。通常情况下,对于火灾发生根源投资比对灭火资源投资与灭火技术投资的成本效益要大。
由于很多森林都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村地区的森林管理单位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农村森林管理部门要以村为单位,积极构建工作人员的火灾管理理念,正确的火灾管理理念能够减少火灾给森林带来的损失,保护森林资源长期稳定发展,也能够使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森林管理活动中,进而对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林区附近生活的人们也要深刻理解保护森林对他们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竭尽所能的预防森林发生火灾,充分发挥农民的力量。林区政府认真执行以村为基础的火灾管理方针,广泛吸收农民、民间社会人员及林业工人参加火灾扑救活动与预防活动,并使其成为地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去实施。
火灾预防与火灾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火灾保险最早出现在德国,而后,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逐渐开展了火灾保险业务。我国的火灾保险列为财产保险的一种,伴随保险业务的逐渐增多和业务制度逐渐完善,为减少与避免森林火灾危害,要充分发挥组织积极补偿作用。森林火灾保险是以人工林木、天然林或已砍伐的林木作为保险对象,赔付率由保险公司来确定,它为农民遭受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了一份保障。
在集体林权制度不断改革过程中,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和产权机构向小型化发展的问题,林地状态会越来越分散,个体户经营野外用火与家庭野外用火逐渐增多,使火源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所以,农民经营林木的风险越来越严峻。一定要不断探索新的预防火灾技术,提高火灾预防水平,才能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区政府要将森林防火预警体系列入森林防火体系中,使预警、通信、监测、保障、补救及指挥等系统成为森林防火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依法治火的进程,加大林权改革后森林防火工作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防火设施建设,提高防火技术水平,加强专业防火队伍建设,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1]邓时斌.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利与弊[J].现代园艺.2013(14) .
[2]赵珊,文冰,肖辉.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进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2(02).
[3]李镇炎.浅谈我国林权制度改革[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