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北干流综合治理措施浅析

2015-08-15 00:45王淑贤
陕西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北干流防洪

王淑贤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从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俗称黄河小北干流,为晋、陕两省界河,全长132.5km,河宽3km~18km,是典型的泥沙堆积游荡性河道,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目前,陕西省大的水利发展构架已基本建立,渭河全线630km堤防主体已经建成,汉江综合整治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但黄河小北干流治理却远远滞后,严重制约了沿岸社会经济发展。

1 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防洪防凌形势严峻

根据资料统计,公元1636年至2013年的377年间,就有72年发生了较大洪水灾害,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现过4次凌灾。受主流西倒顶冲,洪水冲刷,沿岸塌岸塌村频发,自1968年以来,陕西省沿岸仅滩地就损失了40多万亩,韩城市10余个村1.5万余人先后被迫搬迁3、4次。潼关港口抽黄工程一级站严重脱流,被迫建设零级站,渭河入黄口上提5km,严重影响了返库移民生产生活乃至沿岸各市县的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1998年大洪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大江大河治理的力度。目前,黄河上、下游抗御洪凌能力显著增强,但黄河小北干流治理却相对滞后,工程总体防御标准偏低,截至目前,仅投入1.08亿元,仅有23%的工程按龙门站20年一遇洪水设防,且多为汛期抢险修建,质量较差,无法满足河势控导及防洪保安的需要。现有工程之间无道路连通,在合阳榆林—太里段,河长仅3km,但两处工程需绕行40km才能到达,极大地延误抢险时机。滩区撤退道路建设不足,且多为土路,路况差,一旦发生暴雨洪水,迁安救护极为困难。

1.3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手段落后

陕西省黄河小北干流防洪工程总长152.66km,其中黄委管理135.56km,地方管理的17.1km工程,因常年缺乏维修养护经费,水毁严重,且面貌较差。黄河小北干流防汛信息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工目测、采集、传递信息,工作时效低。

1.4 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黄河小北干流滩内不仅自然景色优美,野芦遍地,香蒲莎篷丛生,水草繁茂,一望无际,万亩荷塘镶嵌其中,近百种珍稀鸟类常年在此栖息、觅食。神奇的七眼瀵泉这一具有世界遗产品位的湿地更是举世罕见,依此而建的“洽川风景名胜区”被称为“黄河中游一奇观”,引起了国内外多方面专家的广泛关注。黄河沿岸更是古迹遍布,人文荟萃。然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其促进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

2 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

依据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特性、自然条件及相关规划,为实现小北干流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构建以“防、抢、撤、管、养”为主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以“山、水、林、田、景”为主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建设以河道工程、围堤、路堤工程、放淤区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及以连坝路、堤顶路及防汛抢险撤退路构成的防汛道路体系,达到归顺河势、防止主流西倒、防止岸坎坍塌、确保防洪安全的目标。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主要以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为基础,通过水生态保护、绿化工程、滨河景观及生态产业建设,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建设,开发利用沿岸自然资源、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推进沿黄经济社会发展。

3 综合治理措施

3.1 河道工程建设

以国务院国函(1990)26号《关于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治导控制线规划意见的批复》为主要依据,通过新建、续建、加固河道工程,以稳定河势为主,改善局部河段不利河势,防止岸坎坍塌后退。控导和护岸工程沿现状岸坎布设,主要布设在现状塌岸严重段、水流顶冲段、防护对象重要段。

(1)控导工程:按工程所在河段4000m3/s流量建设,对于保护重要设施、重点文物的河段,可以适当提高到5年一遇洪水标准。

(2)护岸工程:设防标准为龙门站20年一遇洪水,相应洪峰流量为20000m3/s。

3.2 围(路)堤工程建设

以保护返迁移民、基础设施为重点,在东王工程以下通过新建围堤,加培现有新民军垦堤、朝邑围堤及新华路堤,形成一道防洪屏障线,确保在一定标准洪水下堤防不决口,洪水能畅泄,滩区不淹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围(路)堤工程按龙门站20年一遇洪水设防,总宽不小于20m,临、背水侧坡比不陡于1∶3,草皮护坡。

3.3 放淤区建设

主要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在黄河小北干流沿岸具备放淤条件的河段,结合滩面利用现状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在控导工程间每隔800m设置一个200m宽回淤口,实现分洪水级别的可控放淤,将来自黄土高原的粗泥沙滞留在小北干流沿岸洼地,实现“淤粗排细”,减轻下游淤积。

3.4 防汛抢险及撤退道路建设

防汛抢险撤退道路主要以防洪工程为基础,通过建设连坝路、堤顶道路、进入工程的防汛路及移民村撤退道路,形成坝垛相连,堤路相通,内通外联的防汛抢险及撤退通道,建设合阳徐水沟口以及潼关渭河口防汛桥两座。堤顶道路宽20.0m,路面宽14.0m,采用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连坝路、防汛路及防汛撤退路宽均为12.0m,路面宽7.0m,采用双向双车道,连坝路为泥结石路面,防汛撤退路为沥青路面。

3.5 非工程措施建设

结合“数字黄河”建设,实施黄河小北干流信息化建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强区域防洪安全,提升管理水平。

3.6 湿地保护工程

通过对沿河自然湿地保护区及滩区大面积湿地的保护,形成水域、滩涂、草地等多种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提高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及保护生物遗种等作用。

3.7 林网工程

主要以连坝路、堤顶路、防汛抢险撤退路及田间道路为基础,建设固滩护岸林;以支流沟道、塬区为主,造林种草,建设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以农田、渠道、村庄为主建设农田防护林、特色经济林、护村林。绿化宽度按20m~50m控制。

3.8 沟壑及支流口治理工程

以支流为骨架,在支流入黄口1.5km范围内,建设以林草植被、入黄口护岸工程及河口人工湿地为主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推进黄河支流沟壑治理,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黄河倒灌和减少入黄泥沙。

3.9 滨河景观开发

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充分发挥黄河沿岸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韩城段建设禹门口黄河滨河公园、加强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及“史记韩城·风追司马”司马迁祠旅游文化区保护与开发;合阳段建设黄河魂风景区,优化洽川湿地名胜区;潼关段建设秦东镇三河汇流口风景区,推进潼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着力开发富有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做强旅游品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风情旅游带。

3.10 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城市沿黄地带的自然环境承载力,按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特色优势农产品和特种渔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新型区域。

4 结语

实施黄河小北干流综合治理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后世的宏伟壮举。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后,黄河沿岸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河道冲滩塌岸得到全面控制,沿河抽黄灌溉工程引水条件得到改善;水生态文明体系建成后,河道沿岸滩区内自然景色更加壮丽,沿岸历史人文景观得到丰富发展,岸滩特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黄河小北干流的综合治理,实现了防洪保安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对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支撑黄河沿岸生态经济带的全面崛起都具有深远意义。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小北干流防洪
沿着水走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长大很忙
小北的运动鞋
松花江干流最大冰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