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宇 李 冰
(1.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经贸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71)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政治新常态是从经济领域延伸至政治领域的,是对国家政治生态的重新倡导与构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1]。能否构建政治新常态,不仅事关党政形象,而且事关人心的向背;不仅事关当下,而且事关长远;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反腐倡廉成效的重要表现。在构建政治新常态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的态势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党的政策的贯彻力与执行力。基层政治是政治生态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国家政治生活状况的具体表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生态的真实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政治生态的领导者、代表者、体现者和践行者,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政治生态创建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这就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党的政策的贯彻力与执行力,真正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基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类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大量涌现,他们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要努力引导规范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国家政策法律与法规的范围内行动,同时能够在践行国家政策与保障民众利益方面做在前头。
(二)要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优良党风的榜样与典范。截至2014年,我国拥有党员8626万名,基层党组织400万个[2],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党员处于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第一线,直接决定党的形象,是党的形象的代表者。在群众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标准,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引导,坚持以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规范引导党员,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真抓实干、争创实绩的工作作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风;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将贪污腐败分子清除出基层组织,这不仅是对政治新常态最前沿的打造也是最基本的践行。
(三)要强化基层党组织“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党中央倡导和构建的政治新常态,不仅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这一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根本理念,同时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执政新理念。“民”是我们执政的根本,这不仅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而且也是我们执政的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是接触群众的最前沿,不仅是执政党践行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利益,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依赖,而且是执政党了解、把握、反映群众情况的最基层力量;基层党组织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苦衷,是群众具体信息的掌握者。在了解群众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以民为本”的政治新常态的理念。
(一)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减弱,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淡薄。基层党组织处于党整个执政体系的末端,是最为基础的一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身负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等各项重要任务,工作与产生影响涉及的面较广。早在1950年,马克思就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为工人联合会的中心与核心。”[3]369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后,毛泽东就提出要“支部建在连上”,同时指出如果不能在思想上、组织上建好党的基层组织,党就没有结实的基础。在毛泽东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层党组织都发挥了最广泛的作用,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们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日益被压缩的现状,影响力大大减弱,覆盖面也无法和过去相比,在一些企业、工厂、学校都有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但是影响力的发挥不理想,在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行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工作中产生的影响有限,在外出经商和外来务工人员中相对薄弱,造成民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不强,归属感淡薄,极大地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使得政治新常态的打造缺乏基层的支持与积淀。
(二)基层党组织的法律意识与法治思维有待提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也是政治新常态不可或缺的深刻内涵。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人员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这不仅不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而且增加了实际工作的困难。在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时,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我们在选择办事方法与策略上出现偏差,增加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在与群众打交道、办事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减弱群众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减弱了政治新常态打造的辐射面与民众的深切感受。
(三)基层党组织从“行政管理”向“服务治理”的转化需要到位。在计划经济下,基层党组织一般遵循的领导方式都是直接的行政干预,组织政治活动,指挥生产经营,分配社会资源,这些大多是依赖行政权力来实现,通过行政的干预实现党的领导。但是在新形势下,伴随着多种所有制的构建,社会阶层的多元共存,社会利益错综复杂,矛盾纵横交错。基层党组织需要准确了解民众利益诉求的差异与区别,寻求利益的着力点和平衡点,努力满足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协调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好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关系,在处理矛盾与问题中让民众信任基层党组织,认可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民众中的威信和领导力。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适应社会转型,改变工作方式,尽快实现从“行政管理”到“服务治理”的转化。
(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整合协调的功能。要协调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矛盾;党组织处于各项工作的核心,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可能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发生一些摩擦矛盾或是工作中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就要充分发挥整合能力,本着服务大局的理念,与其他社会组织协调好、配合好、服务好,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要协调处理其他各种组织之间的矛盾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功能与工作,在实践工作的开展中,一旦发生交叉又不能很好地协调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从中做好协调工作,利用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各类组织提供便利与条件,努力促进社会之间的协调配合,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为社会治理大局作出各自的贡献,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要协调处理不同群体之间及群体内部的利益关系。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尤其是社会阶层的分化,群众在利益诉求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分化,利益需求加大,利益分层增强,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民众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具体的工作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就要挺身而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职能,在群众间做好协调整合工作,找到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保证群众的利益得到落实,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协调整合以及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尤其面临进行重要决策和执行大政方针的时候,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出发点一定要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通过努力协调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运用示范引导、说服教育和帮助服务的方法,努力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与党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帮助群众正确认识我们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暂时性问题和现象,同时要不断提升应对复杂事务,困难局面的能力,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应急机制,尽量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情况,正确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基层,通过基层的稳定打造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要实现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所谓的服务型党组织,就是秉承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把服务作为工作载体,通过服务来提高党在基层的领导力、管理力与凝聚力的党组织。”[4]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牢固树立自觉的服务意识,这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基础,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基层党组织要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作为基本职责,使得自身的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党员”[5]展开。服务改革,就是为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全部工作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便是服务于改革大局,在改革中体现其战斗堡垒的作用,基于此,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应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落实党的改革目标。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的工作实践中落实党改革的总目标,主动支持各项改革,尤其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如弱势群体社保制度的落实、农民各项财产权利的保障,农业经营体系的完善等,使这些惠民政策在基层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与执行。二是配合改革大局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改革涉及到的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提前、适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服务改革大局的意识与集体观念,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变化与得失,努力赢得群众对改革最大限度的支持。三是做好改革涉及到的利益群体的协调工作。协调各方利益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减少改革的阻力,保证我们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项改革都能顺利开展,同时要尽可能地使广大群众同享改革发展的红利。服务发展,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发展是关键,在群众致富的道路与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搭建致富平台,顺畅致富渠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争取政府支持,破解阻碍致富的难题,突破阻碍致富的瓶颈,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做出实效。服务群众就是要拥有正确的群众观,一是要在价值观上体现群众观,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做决策的出发点与衡量标准;二是要在工作目标上体现群众观,基层党组织要把实现好维护好践行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宗旨加以贯彻落实;三是在服务方式方法上体现群众观,把群众最需要的、最急迫的利益诉求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讲究服务的方式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服务效果。服务民生,就是要重点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民生诉求。民生是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根本,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成为我们民生工作的重点,重点服务好特困家庭及家庭成员的就业扶持工作,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经济困难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教育问题,特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工作等,基层党组织通过对困难群体的服务与帮助,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服务党员,就是要保障党员的生活与政治权利。一是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得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参与权与知情权得到最大限度的享有;二是解决好党员的实际生活困难,排除党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体现人文关怀,对于生活困难的党员、因病致贫的党员、在艰苦环境工作的党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党组织的帮助与关怀,能够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这也是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必须把握的方面。
(三)要构筑起基层党组织反腐倡廉屏障的功能。打造政治新常态就是要在依法治国的指引下,实现从严治党,坚决打击腐败,实现政治清明清正。基层党组织是反腐倡廉的第一道屏障,是党组织纯洁的过滤器[6],努力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反腐倡廉的先锋队,通过多种方式夯实党员干部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性质,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引导党员干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正气与良好的企业工作作风、学风与领导作风,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抵制腐败,拒绝腐败,让腐败没有容身之地,发展之所。
(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与群众联系纽带与桥梁的功能。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在基层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形成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让群众更多地理解、拥护、支持党的政策,减少政策在基层落实的阻力,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政策为民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始终处于与群众联络的第一线,对群众的利益诉求有着最清楚的了解与体察,党的政策是否得民心、顺民意,基层党组织有着切身的感受。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成为收集民众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将群众分散的、多层次的、多元的诉求内容与对党的政策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整合、筛选、比较,提取有效的信息与需求,客观公正地将内容提升至上级行政部门,为上级提供决策的依据,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科学决策,而且可以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搭建互联的纽带,基层党组织可以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一个缓冲区,减弱党群矛盾与干群矛盾,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阶段,避免在一些时候事态的激化,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然,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尝试建立保障基层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机制,使得群众可以表达,畅通表达,乐于表达,这样才便于上级行政部门在公共议程制定的过程中融入群众的意见与诉求。
此外,基层党组织还要做好基层的组织动员工作,凝聚人心,切实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构建政治新常态的战斗堡垒与前沿阵地,做好基础工作,发挥最大影响,实现政治新常态的长效化。
[1]栗战书.科学发展要有好的政治生态[EB/OL].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1-03/09/content_4240077.htm,2015-05-01.
[2]王翠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周多刚,徐中.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现状与对策[J].党政论坛,2013(3).
[5]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杨润良.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J].现代企业,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