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县不同型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分析

2015-08-15 00:44:16柳金杰
地下水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生态

柳金杰

(河北省邯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邯郸056001)

邢台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南北宽38 km,东西长77 km,西与山西省和顺、左权、昔阳三县隔山相望,东与南和、任县毗邻,南与武安市、沙河接壤,北与内丘县相连。该地区西高东低,由中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构成,海拔1 822~42.8 m,年平均气温在11~13℃之间,年降雨量558.7 mm。

总体来说,邢台县是一个“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山区涉及浆水、龙泉寺、将军墓、白岸、冀家村、西黄村、北小庄、城计头、路罗、太子井、宋家庄等11个乡镇和羊范、皇寺南、石门、会宁4个乡镇的一部分,下辖466个行政村,共计24.1万人,农村劳动力9.6万个,总面积261.3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96 万亩,占山区总面积的7.26%。山场面积188万亩,占山区总面积的72%,其中宜林山场面积157万亩,难以开发利用的有31万亩。按基岩分类,片麻岩40.2万亩,荒岗荒坡47.8万亩。全县水土流失面积869 km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469 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400 km2。水土流失侵蚀模数达到600~900 t/km2·a,侵蚀的方式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主要为鳞片状面蚀和层状面蚀。

1 小流域概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县对140万余亩宜林山场及16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规划治理,依据不同地形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截止至2011年,邢台县已建成10多条生态经济沟,面积约占102万亩,其中8条综合治理水平已达到生态经济沟标准。生态经济沟年总收入突破5 600余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在50万元以上的经济沟有6条,30万元以上的有4条。全县土石山区已有353个村已经建成生态达标村,种植各种干鲜果树2 600万株之多,干鲜果品基地发展到55万亩之多,总产量约9 800万 kg,林果业总产值超过1亿多元,林果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 小流域型式分类

2.1 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在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垃圾、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小流域,以水污染治理、保护水质为目标,溯源治污,源头护水,严厉打击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违章行为,建设库滨河岸植被过滤带等等,严格执行“六个不准”(不准开矿、不准耕种、不准施用化肥、不准施用农药、不准养殖、不准倾倒垃圾)。截止目前,在朱庄水库、野沟门水库等城市水源地共建成了浆水、将军墓、宋家庄、石槽、西黄村等10条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现垃圾分类、统一收集、统一处理;选用多样草种,建设200亩库滨植物生态带,对入库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小流域的建设严禁污水、垃圾入库,实现清流入库,清水出库的同时,促进了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较好转变。

2.2 观光休闲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在带有山水、民俗等旅游资源的小流域,以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以保护生态和水环境为目标,保育植被、种植水土保持林,打造各类水景观,尽量通过自然方式实现生态修复,从而整体提升山区的环境品质,促进自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在山清水秀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建成了映雪湖、凤凰湖、爱情山、紫金山,云梦山、九龙峡、峡谷群、张果老山等十几条观光休闲生态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再开展了生态小流域治理后,全县封禁140 km2荒坡,拆除河道内挡水构筑物、水泥护砌护坡等,恢复了天然河床,保证水流通畅,引发了民俗旅游的迅猛发展。昔日荒山荒坡,如今变得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是赏景戏水体验农家生活的休闲好去处。

2.3 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在特色林果种植区内,以改进农业生产设施条件为重点,通过建设塘坝、道路、灌溉、梯田、谷坊等设施,用科学方法增加产量,提高林果品质,合理配置水土资源,同时创建品牌效应,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生产条件比较好,产业分布集中的山区建成了前南峪、浆水、宋家庄、路罗、将军墓等绿色产业生态清洁小流域。逐步形成了苹果一条沟、板栗一条沟、樱桃一条沟、鸭梨一条沟、薄皮核桃一条沟等特色产业沟,构建了已观光、采摘、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2.4 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在人口较密集、村庄较集中的小流域,以村容村貌、居住环境及防洪为重点,建设排水沟、防护墙,改建旱厕,建造沼气池,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以绿化环境、美化村貌,建设安全整洁,和谐优美的新型农村。该县共建成以将军墓、放甲铺、西黄村、浆水等10条为样板的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2.5 台阶化、梯田化生态清洁小流域

微型沟即现代侵蚀沟分类中的切沟和中小型冲沟。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是实现沟谷快速治理水土资源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新途径。微型沟台阶化整治,是指通过人工改造,将已破碎的沟道整治成台阶化或梯化的过程。根据邢台县丘陵区典型小流域调查,微型沟沟道长0.2~2.5 km2,宽3~30 m,深5~40 m,纵比降低于150‰,坡度小于25°。微型沟分布密度 1.85~6.32条/km2,沟壑密度 1.5~3 km/km2之间。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适用条件需满足:流域内治理程度65%以上,且坡面梯化程度70%以上。当流域治理程度提高到一定的等高线时,通过微型沟台阶化整治,使原来难以利用的沟道土地得到开发利用,在可利用土地日益减少的新形势下,增加了土地的利用面积,改变了以前沟道治理投资大、产出小、土地利用率低的现状,实现了流域全方位整治、全方位利用、全方位发挥效益等,流域内经济效益和水保效益得到最大化。

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

该县建成的10多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占全市小流域总数的27%。总治理面积达14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0%。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七大综合效益:

3.1 保护水源

小流域内主要的水污染物COD消减20%,总氮消减29%,总磷消减49%,出库水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以上标准。其中朱庄水库在经历了连续11年干旱,库水位徘徊在死水位的情况下,水质仍然保持在Ⅱ类标准。野沟门水库水质由Ⅲ类水质改善到Ⅱ类水质,生态清洁小流域源头护水功不可没。

3.2 促进新农村建设

各类生态清洁工程发挥整体效益,规划目标初步实现。各项治理措施已发挥效益,林草措施,封育措施、增加了植被覆盖度,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工程措施保土蓄水拦沙,改善了生产条件,配套水系统,当年见效益。既解决了百年一遇的抗旱缺水之困,又解决了当地下雨天水乱流的现象。建成的沼汽池,既帮助农民解决了养猪粪便难处理,又解决了烧柴做饭难,还解决了有机肥还田的问题,深受当地村民的赞同,同时也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环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新整合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农业生产资源,转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挖掘潜力,推进了第一、第三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了“一山一品”,“一沟一品”,“一流域一品”的模式,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当地特色的经济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涉及的村镇人均直接收益超过600元,年人均收入增幅超过20%,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是名副其实的民生水保工程。

3.3 维护河库健康生命

治理违章,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沙石坑,蓄滞雨洪,建成有多条有水河、安全河、生态河。县域内构成生态水网,河沟连通,治污蓄清,改善了流域内的水质,加强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稳定的水生、湿生动植物群落,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河道自净功能。

3.4 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经过整体综合治理,该县建成了节节拦蓄,层层设防,自上而下系统完善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实现了“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山”的美好局面。修筑的反坡条梯力求外高内低,在内侧条梯下方,开挖“竹节”水平沟,深约20 cm,宽约30 cm,长5 m左右,使雨水、泥沙倒流,进入内侧的“竹节沟”,从而实现保水、保土的治理目标, 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大大减轻了该流域下游水库和堰塘的淤积,减轻了下游水库和堰塘的水质污染压力。特别是通过大面积的封育治理,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使流域内林草覆盖率提高到6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既保持了水土,还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轻空气污染的作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发挥了较大作用。

3.5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了生态修复理念,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了污水、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逐步转变了村民观念,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

3.6 强化了生态意识,为水土流失治理把握正确方向

正确认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认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从总体上说,水土保持工作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当做工作重点,在“生态优先”的思想指导下,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融合。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将水土保持工作同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实施,切实形成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及区域经济得到发展的局面。

3.7 积累综合治理经验,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该县小流域开发治理的经验,为西南诸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达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激发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热情,使人们看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绩和效益,为流域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GB/T15774—19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S].

[2]GB/T16453.1~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

[3]GB/T15774—19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S].

[4]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5]李怀甫.小流域治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流域生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