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馆陶县集中供水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2015-08-15 00:44:16姚怀献柳泽军
地下水 2015年5期
关键词:馆陶县水利局饮水

姚怀献,柳泽军

(河北省馆陶县水利局,河北 馆陶057750)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饮水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1],也是推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十五”、“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各项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按照国家“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末彻底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2]。

馆陶县是农业县,地处华北平原中西部、海河流域漳卫南上游,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全县四镇四乡共277个行政村,人口30.0万,其中农业人口26.2万人,属缺水严重地区,且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3,4]。近年来,馆陶县在省、市水利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水利为主题,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以集中供水站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力推进“合理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农村供水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馆陶特色的农村饮水安全新路子。

1 农村供水水建议

1.1 宣传发动,典型带动,事实说话

由于认识、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原因,馆陶县以前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大都是一村一井的单村供水工程,存在“大马拉小车”的弊端,不但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管理成本高,且供水方式分散、效率低下,水质难以保证。联村集中供水方案则具有人均投资少,管理运行成本低,水质有保证,供水标准高,节省水资源等优点。实行单村供水时,由当地干部负责管理,每三天放一次水,收入的水费除正常的电费和维修费外,节余部分归其支配;用水户没有安装计量设施,水费按用水人口征收,造成用水浪费。

实行集中供水后,用水由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每户要安装计量设施,按水方数征收水费,每户需拿300元安装自来水,造成干部、群众误解。为解决这些问题,馆陶县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为依托,深入村户、集贸市场做工作,发放明白卡,大力宣传使用集中供水的好处。同时通过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家喻户晓。并首先在城北的苦水区魏僧寨镇的十里店村投资建设了集中供水站,安装全自动恒压供水装置,对个别先安装好村内管网的村优先供水,实行全天24小时供水制,对水质进行化验,成立维修热线,24小时服务。通过上述措施使用水户体会到集中供水的好处。

1.2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馆陶县水利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指挥长,主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水利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局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由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主管副局长任副主任,业务骨干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工程的前期申报、设计、施工及培训管理人员,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对工程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行逐级上报制度,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1.3 多渠道筹措资金

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大,仅靠国家投入远远不够。为此,馆陶县本着“国家投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原则,坚持实施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1)千方百计用好国债,这部分资金由水利局设立专帐,专户管理,由计划、财政、监察部门监督使用,严防挪做他用;2)吸收乡村和群众自筹资金,投物投劳折资。在机井及配套工程上,要求自筹资金到位后方可开工;在引水管道工程上,根据自筹情况而定,自筹的安装水表,自筹少的先安装管道;3)在资金使用上,实行扶贫村使用扶贫资金,非扶贫村用国债资金,根据村情及农民筹资能力进行资金分配,尽量使每个项目村能入户吃上合格的自来水,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启动功能。

1.4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5]

以水源条件为依据,充分利用我县地势平坦,村庄密集的优势,实施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即以优质水资源为依托,合理布局区域供水设施,打破以乡村为单位的行政界限,建一处供水工程,解决10个至20余个村的饮水安全头号问题,实现集中连片供水和农村供水设施的共建共享,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建设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全部实行供水到户。在省水利厅、水利勘测设计院和市水利局的指导下,编制了《馆陶县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共规划11处集中供水站,涵盖全县277个村,使全县26.2万农村人口都能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1.5 严控供水站规模

为确保集中供水工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避免供水站建设的资源和资金浪费,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在供水站的站内基础设施和管径设计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前期对供水站覆盖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考虑自然增长率)、外来人口、学校、集贸市场、工厂企业等进行详细统计,还要考虑零星散养殖户和大牲畜用水。按总用水量设计供水站的供水能力和各路管道的管径,达到资源和资金的最佳结合。如果计算的用水量小,虽然可以减少当时的投资,但到了用水高峰期,就会增加管道压力和深井泵的启动次数,造成管理成本提高;如果计算的用水量太大,又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造成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1.6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1)严把规划设计关,严格按照设计院的初步设计并经技术人员完成施工图后,方可施工;2)严格招投标关,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对各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厂内土建和通往各村的分支管网工程由县水利局招标,给水主管道和水泵、变频等给水设备由市水利局组织招标,村内管网和入户工程施工队需和水利局、村委会签订合同;3)严把物料采购关,潜水电泵、管道统一采购供应,其它附件由受益村自购但须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4)严把质量监督关,坚持施工全过程监督,对工程实行全程质量监理制,保证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实施;5)严把责任关,层层签订责任状和合同,县政府与水利局签订工程质量责任状,水利局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质量责任状,项目村与施工单位签订委托书,明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项目资金的正确管理与使用。

2 建后管理中的一些措施

2.1 成立专职科室,确保正常运行

馆陶县水利局成立了供水管理总站负责专职管理各农村集中供水站,总站内设经营管理科、生产技术科、安装维修队、财务科和办公室5个职能业务科室。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度成册上墙。各集中供水站安排水利局一名正式人员任站长,并从本供水站覆盖村聘请一名德高望重的村民负责联系协调各用水村,同时从社会招聘临时工作人员负责站内正常值班、抄表、收费、维修和管网巡逻等日常工作。

2.2 坚持台帐管理

每个供水站从饮水井出水到水站出水再到各村总表,都建立完善的台帐。通过台账核算一个水站的供水总量,监测每个水站、每路总表、每个村总表的水损。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环节的数据,计算整个水站的管网漏损率;建立台帐制度还能避免人情水、关系水,每安装一块总表都由受益人申请,供水站站长申报,总站安排专人负责安装,在台帐上“上户口”,避免了暗箱操作。台帐上所有的收费表都要求按实际发生数量征收,特殊情况确须减、免水方的须报总站站长。

2.3 预收水费

在水站管理的初期出现了少数村水费征收不到位、上交不及时甚至水费截留,造成水站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所有收费村按用水量征收水管员押金,根据各村用水人口,大约每人预收1元水费,规定500人以下的村交500元,500人-1000人的村交1000元,以次类推,上交的押金转成预收水费。总站与水管员签订水费征收合同,大大增强了水管员的责任心,使水费回收率达到100%。

2.4 坚持5天一抄表,减少水损

为了降低村内水管员的劳动强度,我们的收费周期为一个月,对总表也是每个月抄一次,结果出现了多次中间管道跑水,有的达几千方,造成巨大的损失。有鉴于此,规定每5天抄一次总表,并把抄表结果记录存档,明确专人负责,前后对比,发现用水量突然变小或变大,即时通知所在站负责人,进行及时检查检修。

2.5 与各村委会签订产权分界协议

在各村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后,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县供水管理部门与用水村全部签订了产权分界协议,规定各村总表(收费表)以上全部产权归水利局,由水利局负责维修、维护。收费表以下(包括收费表)到各村口的主管道的产权全部划给村委会。由村委会负责对其进行维修、维护。并以分界点划分了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主体,避免了出现事故因产权不清而产生纠纷。

2.6 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管理

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馆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农村饮水的建设阶段先后出台了《馆陶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馆陶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暂行规定》,两个文件的出台为我县农村饮水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成立了“馆陶县农水供水管理总站”,对农村供水分站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由水利部门牵头主管、供水站为实体、用水户参与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同时,各供水站建立健全了供水、收费、维修、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采取了以职定责、以责定岗的岗位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实行供水量、收费、支出“三公开”,实现供水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运行。使供水站步入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良性管理轨道。

2.7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

制定了防止污染和人为破环的地方条例,同时结合世界银行和中央项目办赠款资助的《馆陶县地下水管理计划项目》和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在水源地保护区禁止一切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的行为,将该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在水源保护区不宜建任何工厂、机关、医疗单位及住宅等。在饮用水源井设半径为30 m的卫生防护带。防护带内严禁喂养畜禽、堆积垃圾、类便等,严禁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不得修建渗坑、渗井、渗水厕所和污水明渠,不得破坏深部土层。

为保证新建饮水水源长期利用,在依托地下水管理计划项目的基础上,在全县8个乡镇中,共布置34眼观察井,其中项目区15眼,深机井5眼,每眼井控制面积14.3km2,基本覆盖全县456.3km2,并布置三纵三横六个断面,掌握河渠区和纯井区的地下水水质水量动态变化。并通过观察、分析全县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平衡规律,为水源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8 全方位的构建公众参与机制

为管好、用好工程,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在规划设计阶段,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征求群众意见,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同时为确保工程的良好运行,积极让农民参与管理,成立相应层次的农民用水协会[6],切实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供水站土地使用 目前馆陶县各供水站的生产、管理办公用地均采用租赁形式,租赁费用较高,增加了用水成本。

2)供水管理人员编制水站管理人员均为临时骋任,工资待遇低,无正式编制,养老金等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饮水工程可持续发展。

3)供水水价偏低 目前馆陶县是按“运行成本+维修费+微利”收费,如果长期按这个价格收费运行有可能造成亏损,将无财力对工程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制约集中供水站的良性运行。

4)供水应急措施仍需实施 尽管馆陶县所计划的供水站已全部建设完毕,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各个分站主管网联网问题及主管网定位问题等,实施起来投资大,仅靠供水站盈利远远不够。

3.2 合理化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 建议国土部门为农村供水站办理土地长期使用证,降低供水开支;税务部门对农村公益性供水降低收费标准或减免;编制部门及时为农村供水站进行单位职能定性,落实供水站管理人员编制问题,完善供水运行机制。

2)合理制定水价 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核算成本水费,以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同时建议政府出台关于工程运行维护费用补贴的政策,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3)强化运行管理 建议上级部门出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指导性文件,规范相关工作,努力形成领导有力、制度健全;责任明确、产权清晰;市场运作、有偿使用;保障有源、自我发展;依法治水、违法必究的运行机制。

4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馆陶县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共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投资9329万元,建成运行农村集中供水站11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统一集中供水基本全覆盖的目标,成为全国100个农村饮水重点推进县之一。

[1]张俊杰.沧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地下水.Vol34,No.4:91-92,2012.7.

[2]朱小林.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思考与建议.地下水.Vol34,No.5:198-199,2012.9.

[3]姚怀献,张纪广,杨东朝.馆陶县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地下水.Vol35,No.6:77-79,2013.11.

[4]王树谦,沈海新.河北省馆陶县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对策,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Vol4(增刊):58-60,2006.4.

[5]张廷芳,罗斌.馆陶县专业化管理农村供水.中国水利.No.11:1-2,2010.6.

[6]王跃军,霍建永,徐晓丽.河北馆陶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与管理经验.中国防汛抗旱.Vol22,No.5:58-60,2012.10.

猜你喜欢
馆陶县水利局饮水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大规模连续抓治理 三川河旧貌换新颜
Table of Contents
近代史学刊(2020年1期)2020-04-13 12:10:58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重庆市渝北区水利局党建、扶贫工作纪实
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雪峰在市县领导陪同下来馆陶县视察/剪影
陶山(2017年1期)2017-07-05 14:53:57
速生白榆组培苗在馆陶县的生长状况及其适应性分析
堤上裂了一条缝
喜剧世界(2016年17期)2016-11-08 09:58:16
防丢干伞饮水杯
赵国陶丘地望考——兼论馆陶县历史上失载的两座馆陶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