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治,陈祖辉
(辽宁省铁岭水文局,辽宁 铁岭112000)
铁岭市土地总面积12 985 km2,全市总人口达305.94万人,境内河流较多,辽河干流贯穿南北,流域面积超过百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9条,其中辽河一级支流13条,二级支流26条。辽河干流左侧主要支流有招苏台河、亮子河、清河、柴河、凡河、沙河;辽河干流右侧主要支流有王河、拉马河、长沟河等。
铁岭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干湿季节分明。全市多年平均气温7.4℃,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32℃。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3.3 mm,多年平均风速3.3 m/s,全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区域水害防御能力是指对水具有危害一面进行防御,从而支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地区自然、社会条件,设立的防灾目标,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所能保护和支持地区社会发展的能力。
各地区水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事实,我们只能采取加强防御能力的办法,尽量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和争取局部消除灾害损失。铁岭地区水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由于铁岭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控制区,位于长白山地与辽河冲击平原缓接地带,地势自西向东逐渐抬高,受地理、地势、地貌和季风气候的综合影响,在铁岭东部自然形成了辽河流域的暴雨中心,由于山川密集,东部地表陡峭,容易形成洪灾;西部滩地平缓,土质属沙壤土,很容易形成旱灾。
干旱发生在春季的,约占春夏秋旱的总次数51%,秋季干旱较少,约占18%,春夏连旱居中,约占31%。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通常称作“七下八上”,旱涝灾害,季节分明。
根据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辽宁省旱涝史记》一书不完全记载,在铁岭地区出现连续干旱年和连续洪涝的年份比较多。
大范围的春旱之后,同年可能发生洪涝灾害,这种同年交替发生旱、涝机率很大,旱涝交替发生明显。
目前,铁岭地区区域水灾害防御能力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减灾重点在中小水库、中小河道、中小流域,即“三个中小”问题,也就是说大河、大库和大城市防洪防控安全性较好,基本不存在问题,而“三个中小”则一直是困扰铁岭市防洪减灾的难点。
尽管近年来铁岭地区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但是仍然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1)河道防洪标准仍然偏低。大部分辽河的二级、三级河流符合标准更低,甚至无堤段无标准,靠天然河道自身防洪;辽河、东辽河、招苏太河、清河等河流还存在较多险工险段、砂基砂堤,中小河流堤防标准普遍偏低,一般在10年以下,有的根本没有防护措施。
2)城市防洪标准偏低。福德店至通江口段防洪标准3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2 050立方米每秒;通江口至清河口段防洪标准3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2 600立方米每秒;清河口以下,包括铁岭市城市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保证流量为5 500 m3/s,低于国家城市防洪50~100的标准。
3)铁岭市水库众多,其中大型水库4座,省属两座、市县管理各一座,从防洪标准上看都在千年一遇、万年校核,其安全性保障率很高。据调查了解,全市还有各类病险水库40座,其中:小(I)型6座,小(II)34座,这些水库多数是在“大跃进”和“文大”期间修建,运行四、五十年,工程老化失修,经过多年特大洪水,大部分水库大坝、输水洞、溢洪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损毁等工程问题,均需除险加固。
4)铁岭市现有水闸34座,其中大型5座,中型20座,小型9座,病险水闸29座。上述大部分水闸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的,经多年运行,多数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这些水闸运行长达30多年,并且遭受到多年特大暴雨洪水袭击,水毁十分严重。
目前,铁岭地区非工程措施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各级水灾害相关预案的可操作性。但对乡镇村级的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水灾害防御体系和制度已建立,但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
2)水灾害信息缺乏,大部分危险区内的降雨和水位无法实时掌握,无法达到对水灾害的实时有效监视。
3)群防群策的责任人和防御体系虽然已经明确,但还不够完善,严重缺乏预警体系建设所需的有关设备,致使险情来临时,无法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组织水害抢险和民众及时转移。
4)水灾害防御宣传和培训缺乏,民众对水灾害防御意识比较淡薄,对水灾害的危险评估低,无法更深刻意识到水灾害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少受损失,必须紧紧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在做好工程减灾措施的同时做好非工程措施减灾对策,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1.1 河道治理工程
主要包括西丰县寇河河道整治、昌图县招苏台河河道加固工程、清河河道整治工程、小清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3.1.2 城市防洪工程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辽河、柴河、凡河防洪堤整修、穿堤建筑物改扩建等。新修堤防45公里,加固堤防12.9公里,穿堤建筑物改扩建13处,跨河桥10座。
3.1.3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0座小型水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出险加固。建设内容主要有:大坝加高培厚,迎水坡护坡石翻修,坝体(基)局部防渗处理等;溢洪道拆除重建或底板翻修衬砌,修建两翼边墙及消力池等;重建输水洞或启闭室改建,更换闸门及启闭设施,进出口翼墙改造,加固消力池、增设观测设施与管理房等。
3.1.4 重点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29座各类病险水闸分批进行除险加固。砼构件和砼结构拆除并重建,新建观测、通讯设施及管理房,解除水闸的过水能力不足、工程病险等安全隐患,保证工程达到设计标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和安全运行。
3.2.1 完善并落实水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水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各类预案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要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水灾害防御体系。
3.2.2 完善水情信息传输体系建设
防汛抗旱减灾信息传输系统建设,主要是各类信息的收集,形成科学合理的参谋意见,为制定正确的防洪决策方案提供支持。以避免或减少损失为目标,以提供实时水情、工情及构成防洪形式为决策环境;以调蓄洪水的防洪工程为控制措施。利用现代化的测报设备和防洪调度系统,结合调度人员工作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调度方案。
3.2.3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水灾害防御意识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个居民宣传到位。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通过培训,成功实现技术转移,使受训者,提高水灾害防御意识。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让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1]李福绵主编.辽宁水旱灾害.辽宁科学技术学出版社.1999.128.
[2]任宝龙主编.铁岭防汛实用手册.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7.
[3]王殿武主编.现代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
[4]曾代球.辽宁省地表水资源.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