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季(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技术服务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近年来,为了有效提升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加大开发效益,我国的油田一直在开展各类型的钻井完井技术。针对低压、低渗、低产的油藏来说,水平井钻井技术更为适合,经多年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平井钻井技术。
水平井根据半径划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短半径水平井、中半径水平井和长半径水平井。不同的水平井种类其造斜率各不相同,采用的水平井钻具也不同。其中,短半径水平井的造斜率为1/m-10/m,采用的水平井钻具其水平位移较小,钻具包括铰接马达和挠性钻杆,完井以后可以出现多处裸眼;中半径水平井的造斜率为6/30m-20/30m,采用的水平井钻具其水平位移较大,钻具为常规钻具,包括弯外壳和导向钻具,完井可采用常规技术,具体方式根据油田实际状况决定;长半径水平井的造斜率为2/30m-6/30m,采用的水平井钻具其水平位移较大,钻具采用常规钻具,包括弯外壳和弯外头及多个稳定器,完井可采用常规技术,具体方式由油田状况决定。
想要控制水平井钻井轨迹,首先要明确水平井靶区的概念,水平井的靶区通常是一个柱状靶,在目的层设计好轨道,以水平井眼轨道的轴线当作轴。横截面通常是矩形或圆形。该柱状靶由无数个法面平面组成,各个法面平面互相平行,所以这是一个矢量中靶,想要控制好水平井井眼轨迹,就是按照实际要求,根据设计全部中靶。
进行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工程设计往往是根据实际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确定合适的钻具组合。伴随着经验逐渐增多,理论逐渐深化,钻具组合实际钻好的井眼轨迹跟期望轨迹会越来越接近,但是考虑到井下条件颇为复杂而且变化性较大,那么期望轨迹和实际轨迹的重合性也是有限的。实际轨迹往往会出现各类提前、落后、适中、斜角大小超前滞后等问题。
若是实际钻井轨迹点出现了超前,那么就会缩短靶前位移,这个时候井斜角会增大,同时稳斜钻达目的层产生的位移便会超过目标窗口,造成延迟入靶,或是直接在窗口的位置脱靶;若是轨迹点的位置适中,井斜角大小较为适中,那么实际轨迹和设计轨迹重合度是相对较高的,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井斜角若是发生了超前,那么就必须加长稳斜段,进而造成入靶延迟,在窗口的位置发生脱靶;若是实际轨迹点出现落后,那么靶前位移必然要加长,这个时候井斜角便会减小,必须尽量提升造斜率,进而有效调整位移增量和井眼垂深之间的关系,造斜率必须提高。
经过实践证明,若是实际的轨迹点位置与设计轨道相比稍微落后,只要保证井斜角合适,那么井眼轨迹也是可以控制的。实际上水平井造斜段的轨迹控制就是控制轨迹点的位置和矢量方向,若是井身剖面没有设计稳斜段,就要综合控制轨迹点。
直井段是水平井施工中的基础部分,该段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施工。直井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防斜,保证打直,具体来说就是保证井眼轨迹成为一条铅垂线,但是,在实际施工期间,并不能达成这一目标,必然会出现井斜角,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保证不对后续的施工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钻具组合防止井斜角过大,例如,钟摆钻具组合就应该设计合理的参数,保证足够的钟摆力,避免井斜角出现,所以,实际施工期间往往多采用钟摆钻具。若是实际施工期间采用的是PDC钻头,那么钻井参数要尽量保证高转速和低钻压,钻具组合不能发生弯曲,避免打直效果受到影响,为后续的着陆段打好基础。
着陆段的轨迹控制就是根据设计轨迹的标准要求将井斜角从0调整到规定值,达到目的层,进而顺利到达靶点,为了保证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下列几点内容做好保证:造斜工具要保证略高忽低,选择合适的角度,综合参考地层的实际岩性、走向、地温梯度,保证造斜率的稳定;造斜施工早期要保证先高后低,实际的造斜率要比设计的造斜率稍高,一方面减低后期造斜率,另一方面又保证后期造斜率的稳定;工程师施工期间要保证寸高必争,时刻关注垂深、位移以及井斜三者间的关系;造斜早期就要摆正方位,避免闭合方位出现偏差;水平井设计期间要设计一段稳斜探顶,选择合适的井斜角度;完成以上工作后,做好矢量入靶,期间一定要控制好井斜角以及方位角,方便施工顺利达成。
总而言之,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过程中,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现场施工经验,这样才能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突发状况时,也能保证顺利中靶,中靶以后才能保证实际钻井井眼轨迹能够在目的层中穿行,进而有效提高油层钻遇率。
[1]张梦桂.国外石油水平井钻井技术[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11).
[2]李梦刚.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关键技术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9(02).
[3]林琦,王鹏,刘振兴,章成强.定向施工中井眼轨迹控制[J].中国井矿盐,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