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龙 李明秋 朱青云 孟世栋(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吉林 白城 131301)
萨尔图油藏目前开发面临严重困难,主要问题包括:萨尔图油藏目前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地层压力保持程度78%,措施挖潜能量保障较差,措施增产量与有效率逐年下降。随着井网的调整,常规的油井“转、封、控、停”技术已经到了矛盾频发期;同时,直接提高注采比来增加地层能量会造成含水大幅度上升,损失储量,而小幅提高注采比效果较差。受各种条件限制,周期注水技术在萨尔图油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现行的注水政策基础上,需要探索新的注水调控技术,为中高渗油藏有效恢复地层能量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变强度脉冲注水,是常规注水与周期注水结合的一种注水方式,即短周期强弱交替注水。如:若某井为提高注采比、恢复地层压力需要,需从目前日注100方提升至日注120方,可以以“变强度脉冲注水”方式提高注采比。即:实施前5天日注100方、后5天日注140方的方式达到平均日注120方的目的。
同周期注水,扩大了波及体积、提升了驱油效率,但是比直接提高注采比来恢复地层压力含水上升幅度小。
2.2.1 不断地改变地层中的压力场,导致流体重新分布。停注(弱注)时,流体从低渗透区向高渗透区渗流;注水(强注)时,由于注水强度的加大,增加了低渗透区的波及体积。
2.2.2 提高毛管力的驱油作用。当停注(弱注)时,由于亲水岩石的自吸作用,小孔隙中的油被水置换出来,进入大孔道,被注入水驱走,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
2.2.3 发挥重力及浮力的作用。当停注(弱注)时,随着外加动力的逐渐减弱,这两个力开始起作用,使油水重新分布,提高水驱油效果。
历经40余载的开发,萨尔图油藏的开发矛盾(层间矛盾)日益严峻。萨尔图油藏纵向砂体发育较多,层间矛盾较为突出:既有中高渗的SI1-3/SII4-5/SII9-12储层,也有SII0-1/SII7-8等低渗透储层。
通过各项资料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认识:对于高渗层段来说,即使在同一注水层段内,高渗透率部位剩余油不一定低,仍有一定的剩余油富集;对于低渗层段来说,由于以前将其作为潜力接替层段,开发程度较低,目前剩余油相对比较富集。
层间矛盾对于注水来说,我们主要研究其高渗层段在高强度注水时吸水较大,过早水淹;在低渗层段由于弱注而出现欠注反应。针对该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最终有以下认识:1)对于强吸水层段可能超注的问题:小幅度注水初次可以继续注水;再视动态反应,下次配注进行调整。2)对于弱吸水层段可能欠注问题:直接略增加弱注水段注水量;同强吸水层段一样,继续注水观察,至少可以保证小幅度增注。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为变强度脉冲注水在萨尔图油藏具有适用性。
鉴于目前处于初步试验阶段,我们优选油藏东边部3个井组开展。试验区选择条件:1、所选井组目前均已高含水,高渗层段剩余油高度分散,低渗层段同步开发(剩余油富集);2、试验区位于油藏边部,可尽量降低风险点;3、各井组注采比较低(3个井组平均0.8)。
3口水井平均3天为一个注水周期,一个注水周期内其中1口井强注(水量加强注水),其余2口井弱注(正常水量注水)
经过为期1年半的矿场试验,我们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
(1)整体开发形势
整体表现为4升2平,即注水量上升、日产液量上升、日产油量略升、动液面上升;而综合含水较为平稳,注采比基本保持稳定(初期注采比上升)
(2)几种开发指标
1、部颁自然递减同比下降0.67%,部颁综合递减同比下降0.01%。
2、含水上升率保持在理论值之内,同比持平。
3、动液面略上升(平均50米左右),说明区域地层压力有所恢复。可对比测压井,A井“变强度脉冲注水”试验前(201302)平均地层压力9.25兆帕,试验后(201310)压力9.48兆帕,上升0.23兆帕。
变强度脉冲注水较大幅度提高注采比试验,有效保持、恢复了地层压力,在萨尔图油藏具有适用性;针对特高含水开发油藏,适合变强度脉冲注水开发;变强度脉冲注水可有效恢复地层能量,并保持合理的含水上升率、有效控制自然递减。
[1]林承焰.剩余油形成与分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0-35.
[2]韩大匡.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2):73-78.
[3]沙尔托娃ИН,苏尔古切夫Мл.层状不均质油层的周期注水开发[M].王福松.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1-35.
[4]刘立支,肖华珍.周期注水油藏因素分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0(4):14—16.
[5]张继春.周期注水试验及增油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2003(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