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1511)
自“十五”期间以来,国内油田的动态监测技术进一步发展,满足了油田开发的基本需要;“十一五”之后,由于国内油田开发对象的愈加复杂,也对动态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动态监测技术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进一步的技术革新,适应国内油田开发对动态监测技术提出的更严格要求。
1.1.1 产出剖面测井技术
阻抗式产出剖面测井与电导式相关流量测井等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满足了国内油田高含水期时提出的剖面测井要求,为油水井的堵水、压裂峰措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已经成为国内油田中主要使用的技术。
1.1.2 地层参数测井技术
较之与单源距仪器相比,双源距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环境适应性,且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无需刮蜡与清水洗井等工作,分辨率的提高也进一步降低了噪声。
1.1.3 注入剖面测井技术
主要针对水驱注入剖面测井,着重在提高剖面资料精准性以及完善测井技术方面为攻克点,新型同位素载体的研发提高了测井质量,在国内油田中得到广泛应用;无参数组合测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更是提高了相关资料内容的精准性;中子氧活化与示踪相关测井技术,则提升了配注井中分层吸水量的测量准确程度。
1.2.1 光纤压力测量
光纤压力测量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地面解调仪、传输光纤以及井下传感器桑方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地层压力的测试问题,电缆地层压力测试技术随之被研发出来,可以起到求取地层压力的作用,为油田产嫩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坚实基础;针对当前国内油田开发试井技术的特点,Sun-flower试井软件平台也随之被发开出来,可以实现对诸多文本数据的读取、浏览、筛选工作,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1.2.2 光纤温度测量
以光纤本身就具有的散射现象作为依据,将某一波长的激光脉冲注入光纤中,将所产生的三种Raman、Brillouin、Rayleign可以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后向散射光波进行处理,实现分布式的温度测量,再依据其中所产生的频率差将测点温度值计算出来。
首先,由于低渗透率油田单井注入量不高,且伴随较多的开发层数,现行注入剖面测井技术无法满足测量要求;另外,对于水平井、深层气井与三元符合驱测试工艺技术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组合水准,解决井下仪器与电缆的防腐问题。
其次,聚合物驱注产剖面测井技术还未能紧跟油田开发的需求,由于中子氧活化测井仪受到仪器外径的限制,无法与聚合物驱配注工艺管柱实现有效适应,且由于受到井中流体具有一定的黏度问题,示踪相关流量测井的测量误差也很大。
最后,对于工程测井技术的集成与定量方面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完善方位测井功能,加强对定量解释方法的研究。
首先,就试井评价技术来说,需要加强对温度资料的进一步利用,并深入研究深层气井配套的解释方法,提高对分层测试技术的利用效率。
其次,就资料录取技术来说,不仅不具备可靠性的耐高温、高压的桥塞、封隔器等井下工具,而且环保试油、试采方面的工艺流程还未能满足环保要求,存在着回收与处理等方面的难点,无法及时根据井下压力资料制定决策。
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在以先进性、实用性等原则为根本的基础上,促进其向着集成、分层方面发展,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测试资料的有效利用。
首先,进一步推动针对各不相同油田开发的生育油饱和度配套技术,针对螺杆泵井等无测试通道井的永久监测技术,实现其不断的发展、完善,更好的应用到油田动态监测中去。
其次,努力实现水泥胶结状况检测、井下套管的精细化检测向着可视化方向发展,确保其及时性与精准性特点。
最后,对低产液、油气水三相流方面的测量问题、高温深层气井产出剖面测井等问题予以解决;同时,努力促进生产测井仪器模块化与系列化的实现,实现各个参数之间的互补,提高相关资料的精准性。
首先,着重加强对气井试井评价与复杂储层产能评价的深入研究,实现对热效应影响的识别,提高模型识别及解释结果的精准性。
其次,加强对聚合物驱及三元复合驱试井的深入评价方法研究,加强对间歇井、提捞井的深入研究,满足生产的根本需求。
最后,进一步完善深层试气的配套技术,解决试气地层资料采集等技术难题,满足深井及超深井的试气需求。
国内油田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以油田的生产实际作为基础,并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攻克技术难关,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满足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国内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1]王卓.浅析脉冲试井在油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6).
[2]马国伦.中子水流氧活化测井技术在油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02).
[3]王勇,张晓培,牛建军等.动态电位法技术在注水油田监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0(06).
[4]柳崧轶.油田地面工程动态监测系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