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红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具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石油钻井作业自上世纪以来,工作方法逐渐趋于自动化,各种石油钻井工具不断推出并得到广泛使用,同时对于新工具的储存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石油开采企业,不仅要在开采现场做好管理,在对工具的管理与储存程序中也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使得采油作业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对钻井工具越来越多的运用,其对储存管理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从业人员在对石油工具的管理储存方法上缺乏经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时常出现纰漏,对钻井作业的完成造成影响。而目前有些企业对该职位的专业培训力度不足,且对设备工具的管理章程不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落实。
部分企业对钻井工具的贮存与管理尚处于一种原始的阶段,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也未能形成科学的储存与管理规范条例,对工具的使用与收回保养时间情况缺少必要记录。同时,企业在安全问题上缺乏关注,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一时的高效率,使得部分钻井工具保持超负荷运作,平时也缺乏对设备的检修维护,致使后期工具损坏影响钻井工程质量。部分企业将工具的储存与管理拘泥于字面意义,尚未形成工具的维修、保养环节。
钻井工具包括钻柱、钻头、稳定器、震击器、减震器等,为使钻井工具在油井生产上的作用最大化,就必须降低由于施工不当或工具故障引起的意外事故。石油企业在工作现场不仅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的生产行动,对钻井工具的回收储存必须制定严格的检测制度,对工具进行检测时,应将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2.1.1 故障检测,根据钻井生产过程的经验,大部分故障都是钻井工具在钻井作业的过程中发生的,如钻头卡钻等。因此,在工具检测时首先应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或者隐患,防止工具在投入使用时发生麻烦,降低生产效率。
2.1.2 性能检测,在结束对故障的排查后,应对工具的使用性能进行评测,保证工具在实际使用时发挥出最大优势,如考虑不同工具在使用时的先后顺序与搭配方法,以便其发挥最佳性能。
2.1.3 电气检测,在石油钻井逐渐普及机械化之后,电气便成了钻井设备与工具的最重要能源供应,且基于电气系统的工具设备对钻井工作的操作更加精细化、自动化,因此在检测的最后一步应当对工具的电气连通性做出测试。
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缺乏工具管理经验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此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根据岗位的不同需要调配培养对口的人才,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适用性。在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的同时加入绩效考核,调动人员积极性,使钻井工具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确保生产的安全与高效。
首先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钻井工具储存与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与奖惩制度,同时对工具的检修、保养、管理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方便在日后有需要时快速查看;对于复杂的钻井设备与工具,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完善特殊设备的管理方案,强化员工的防护意识;最后,伴随石油钻井工具的发展更新,企业对不同种类工具的养护与管理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新型工具的养护保存方法。
在完善管理条例的同时,企业应在现行的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将钻井工具的检修与储存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不仅在工具使用后对其进行保养维护,对库存中的工具也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尽量将发现的故障与隐患解决在使用之前。
在每一件工具使用之前对其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在工具使用完毕后再次测定数据与前者进行对比评估,可有效查出工具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存在的难点或隐患;在每一次工具发生故障时及时对其数据进行记录,可在下一次出现故障时依照记录数据快速查明问题类型,提出解决方法,并通过不断研究比较对工具的缺陷进行弥补,对维修储存方式进行升级,保持储存管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将钻井中的自动化引用至工具的储存与管理中,将会大大改善钻井工具的储存管理环境。将自动化运用于工具的日常检修当中,可大幅度提高检修的精度及判断故障的速度,同时减轻技术人员的负担,提高效率;对钻井工具的自动化储存管理可以节省空间与人力,减少对工具的人为损坏。
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钻井工具在储存与管理上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面对现今大量存在的储存管理问题,相关企业必须将钻井工具的检修维护、储存管理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制定严格的管理计划,加大日常维护检测的力度。同时,面对技术与工具的不断革新,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水平,为石油企业获得长远效益有力保障。
[1]朱德武.国内外新型钻井设备技术新进展[J].中外能源,2011(07).
[2]郑锋辉,韩来聚,杨利,孙明光,彭军生.国内外新兴钻井技术发展现状[J].石油钻探技术,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