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监督中心,新疆 轮台 841600)
塔河油田12区块T74上覆地层沉积相属海陆两相交互沉积环境,由西北—东南从5小区至1小区地层序列由海相逐渐过渡到陆相;经历了水退再到水进的过程,D3d组、C1b组超覆于奥陶系中下统灰岩地层之上,O3q组、O3l组、O3s组和S1k依次形成退覆沉积序列;不同沉积时期物源多样、沉积物成分、厚度不一、岩性组合方式多样、变化复杂;在横、纵向上非均质性十分明显。
2.1.1 古潜山顶面构造形态复杂
12区5 小区T74顶面是一个广泛发育局部残丘、岩溶洼地、沟槽、断层和坑洞组合的复杂面;受这些条件影响,上奥陶统纵向上起伏大、区域上厚度不均。因此,实钻地层界线往往与设计出入较大。
2.1.2 参考资料局限性
施工现场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参考资料仅有邻井测井曲线和地质旬报。部分测井曲线不齐全;少一口井就少了一个方向上跟踪对比和对岩性变化认识;旬报中存在着新、老井针对同一岩性前后认识不一致,针对同一套地层划分方法不统一的现象。
2.2.1 卡层难度识别不力
总结本区以往卡层井失误经验,发现实钻地层界线较设计地层界线误差较大;且恰尔巴克组上部灰色泥质岩与上覆良里塔格组下部灰色泥灰岩不易区分;卡层人员对中完卡层难度认识不充分,不能及时识别塔河12区5小区的中完卡层风险。层位判断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盲目追踪标志层或者认准设计井深结束中完的现象,往往导致卡层不符合的发生。
2.2.2 卡层技术方法单一
目前施工现场的卡层方法仍然以肉眼识别岩性为主,相关的技术设施仅有碳酸盐分析仪,没有其他的技术设施辅助卡层人员进行岩性识别和地层划分。录井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完卡层。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12区5小区的中完卡层工作一段时间内技术上很难得到突破。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完结束井深的卡取,只能在管理上采用更为先进、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弥补技术缺陷。
建立“事前预控、事中把控、事后反思”的中完卡层三级控制措施,全过程跟踪现场施工动态,保证整个过程在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
3.1.1 事前预控,创造最优卡层环境:提前搜集区域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做好难点识别、风险识别,及时制定有针对性预控措施。将卡层准备工作调整到最佳状态。
3.1.2 事中把控,关键环节重点控制:卡层过程中,严格控制岩屑质量,确保岩屑真实、可靠;碳酸盐分析仪专人操作,充分利用碳酸盐曲线、钻时曲线与邻井测井曲线建立对比,提前预测目的层位置。
3.1.3 事后反思,总结经验进行分享:卡层结束后,深度还原中完卡层过程,将前期分析情况与实钻情况进行认真比对,寻找控制关键点进行全工区经验分享。
案例:TH12542井卡层过程中实钻O3q上部泥质岩颜色为灰色,与上覆O3l下部灰色泥灰岩不易区分。且本井卡层阶段处在夜间施工,岩性观察更加困难。现场人员通过控制好岩屑质量,及时绘制钻时、碳酸盐分析曲线。在岩性不易区分的情况下,通过碳酸盐、钻时曲线找到变化。帮助本井顺利结束三开中完。
建立分区块地质资料库,内容包括各开次层位卡取统计表、岩屑百格盘照片等内容。后期中完卡层工作中,有效的利用先前实钻井各项数据,并且不断进行信息修正、整合,以便今后在新上井的中完卡层过程中提供有力参考。
案例:TH12537X井地质设计当中存在O3s+O3l+O3q,通过对两口邻井实钻资料的分析,认为本井存在奥陶系上统地层缺失的可能性,通过前期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充分消化吸收,在充分考虑到奥陶系上统地层可能缺失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中完卡层措施,本井顺利中完。
卡层现场坚持三不打钻原则,即:界线不清楚不打钻、岩性没确定不打钻、地层有疑问不打钻。如果在超过设计界线的情况下确实有下探依据,必须向甲方相关部门做出申请。如果实钻地层界线较设计提前,追踪过程中建议充分参考邻井及本井设计,控制奥陶系上统厚度,避免进入目的层过多。
案例:TH12540井设计要求进入O2yj地层2m结束三开。地理位置上本井位于南-北向TH12535-TH12516两口井之间。现场确定O3q地层顶界之后,通过与以上两口井的地层对比发现:O3q地层厚度纵向上变化相对较大,而且多口邻井均在目的层见较好油气显示,说明本区碳酸盐地层缝洞发育,继续钻进进入O2yj地层存在较大风险,鉴于中完卡层已钻穿O3q顶部含泥灰岩段,现场决定改变中完策略,不进入O2yj地层。本井四开钻进揭开O2yj2.5m即发生井漏。三开中完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避免了盲目追求设计可能造成的井漏风险。
现场卡层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卡层过程中寻求现场钻井、钻井液方提供支持;出现地层提前或推迟,岩性认识不清的情况,及时向甲方主管部门请求指导和帮助。如果确实难度较大,可以考虑建议提前中完,将卡层风险降到最低。
案例:TH12539井三开中完卡层过程中,O3l/O3q地层界线岩性划分出现困难。现场分析本区邻井O3l地层厚度变化大,TH12302H、TH12525、AD5三口井分别为14.5m、2.5m、50m。现场人员及时向甲方汇报当前的卡层情况,申请提前中完,待中完电测结束后确定下部施工方案,经过电测验证,目前井深仍处于O3l地层,继续申请在下钻通井过程中钻穿O3q顶部含泥灰岩段,获得了甲方许可,并且后期钻进过程中找到岩屑变化,顺利中完。
针对目前12区5小区的中完卡层工作,一方面需要现场人员不断加强对区域地质资料的消化和吸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加强,使卡层人员对本区的区域特征、地层特点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基础工作是当前中完卡层过程控制的核心部分,进一步加大现场基础管理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中完卡层过程,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卡层失误。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探索科学的、优化的卡层方法是提高本区中完卡取符合率的最终目标。
[1]杨雪飞,王兴志等.塔河油田12区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2期.
[2]林忠民.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油气藏形成条件.地质评论,2002年04期.
[3]阎相宾.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03期.
[4]李宗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