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制创新促进综合治理

2015-08-15 00:50:51邯郸市水利局
河北水利 2015年3期
关键词:邯郸市节水工程

邯郸市水利局

邯郸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既是上级安排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2014年,邯郸市积极抢抓列入试点市的历史机遇,率先垂范,大胆探索,科学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综合施治之路,目前已初见成效。

1. 邯郸市水资源现状

邯郸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40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1m3,占全省的62%、全国的9%,全市水资源实际使用量为每年19亿~20亿m3,而地表水仅有5亿m3左右,其余75%用水均靠开采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达7007 km2,占全市面积的58%。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致使邯郸整个东部地区成为地下水超采区,而且深、浅层地下水位还在分别以每年1.49m、0.51m的速度急速下降,并在肥乡天台山、永年东杨庄等地形成了5个总面积达2500km2的地下水漏斗区,机井吊泵、地表沉陷、中浅井水质污染等生态恶果不断显现。

邯郸市耕地面积976万亩(山区耕地面积128.5万亩,丘陵区耕地面积108.3万亩,平原区耕地面积739.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0万亩。农业灌溉总用水量14.95亿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0%以上。受传统观念“多浇水多收粮”的影响,忽略水的资源属性和商品属性,既没有充分研究用水量和作物产量的关系,也没有计算水的产值,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

近年来,邯郸市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建成了东部生态水网,开辟了引黄入邯的外调水通道,全力引调漳河、卫河过境水量,并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项目县建设,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对遏制地下水超采发挥了作用,但没有扭转地下水超采的局面。受建设资金限制,河道渠系连通还有较大空间,尚未真正打通地表水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农业节水水平还比较低,没有整乡成片、模式统一、上万亩甚至数十万亩的大规模高效节水工程。

2.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思路和模式

面对国家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的难逢机遇,邯郸市根据实际确立了“引、蓄、节、改”的规划思路和工程布局。引,河渠连通水,就是在现有工程布局的基础上,以生态水网改造提升、引黄引卫完善延伸为重点,通过疏浚扩挖河渠卡口、建设分水调水提水工程,打通连接灌排渠系水道,提高地表水调配运用能力。蓄,闸塘拦蓄水,在主要河流和东部平原渠系,建设一批调蓄工程,增加蓄水能力,最大限度地存蓄错峰水、利用雨洪水。节,高效节约水,就是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工程,稳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现代农业用水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置换改善水,就是改变黑龙洞泉域工业取水方式,谋划实施用跃峰渠调引的地表水替代工业生产抽取地下水的“水源置换”工程。

2014年,以“河渠整治水系联通、中小型灌区建设、坑塘扩容整治、农业高效节水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为主要内容,按照“见效快、效果好、能操作、可推广”的要求,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实施河渠连通、提水泵站恢复等地表水工程和以喷灌、微灌、管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工程,同时积极探索水价水权改革和工程管理机制创新。

2.1 以加快土地流转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高效节水成效

治理超采,重在农业高效节水。在29.7万亩的节水区域内已流转土地9.8万亩,流转后的土地均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和用水信息管理体系,成为全市农业高效节水的新亮点。其中,在肥乡、成安、馆陶等县土地流转好的地块,投用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组10台、面积4093亩,大型平移式喷灌机7台、面积2582亩,绞盘式喷灌机46台、面积4868亩。针对大名沙性土壤及其他县大田作物,重点实施了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建设,在肥乡、馆陶等县的蔬菜、葡萄经济作物区,发展微滴灌和小管出流。

2.2 以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为重点,大力促进集约化管理

制定了《邯郸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高效节水工程方面,按照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提出的每个区片控制土地面积不小于50km2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安排工程,使项目区相对集中、成方连片,形成最大6万多亩、最小2万多亩的“六大区域”,全市新增高效节水面积29.74万亩,尤其是吸引天津法莫斯公司在肥乡设立分厂,一台机组就可控制面积500亩以上,亩均节水100m3左右,还具有节约土地、节省人力、管理方便的优势。通过规模施治,目前邯郸市已建成集中连片固定式喷灌20.49万亩、半固定式喷灌6.56万亩,发展滴微灌1.53万亩。全市共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29.74万亩,发展管灌节水44.23万亩,形成压采能力8000万m3。

2.3 以构建生态水系为重点,大力减少地下水开采

保护涵养是根本之策。邯郸市将水系连通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河、渠、湖、库水系连通,大力推进坑、塘、洼、淀扩容,大力推进农田灌排体系和末级渠系完善配套,努力构建“水系互通、水源互济、余缺互补”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增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

一是 “引水”。先后整修疏浚滏安渠、团结渠、东风渠,改造配套漳滏河灌区支斗渠道等河渠,使191km渠道输水供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完成了留固扬水站恢复工程,提高从卫河提水能力7900万m3。通过引蓄地表水,向农业供水3亿m3,灌溉农田220万亩,不仅减少了地下水开采,保障了农田灌溉需求,而且回补地下水2000万m3左右。

二是“蓄水”。在东风渠增设了广平侯固寨和魏县北张庄2号泵站等灌溉提水工程,建设沿渠扬水站(点)、分水调水闸涵、生产桥等小型建筑物455处。谋划实施了支漳河整治、黄粱梦滞洪区整治、东区排水防沥区建设等重大工程,在魏县、曲周、馆陶等县骨干排水渠系上,建设了一批闸、塘、湖、库等蓄水设施,新增蓄水能力6000万m3、调水能力1.5亿m3。

三是“置换”。谋划实施了黑龙洞泉域和南鼓山水源置换工程,现已完成邯峰电厂水源置换,用跃峰渠调引的地表水,每年置换出地下水1000万m3左右,以引漳入洺为重点的南鼓山水源置换工程也已启动,今年汛前完成。

2.4 以水权水价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最重要的是探索体制机制。一年来,邯郸市在建立“三同时”制度(同时建设工程、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同时建立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以成安县“定额管理”模式为基础,探索了农民用水户协会、浇地公司、“井长”承包制、联户合作制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并指导各项目县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3.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成效和举措

2014年共计完成投资8.89亿元,工程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据测算减少地下水开采约8000万m3,回补地下水约2000万m3,不仅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而且浅层水有7个县、深层水有1个县的地下水位多少年来首次止降回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3.1 组织推动,靠前指挥

为保障工作高效推进,邯郸市市长亲自挂帅,成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与11个试点县签订了目标任务责任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前线指挥部,政府主管领导吃住在工地,靠前指挥,一线深入工地,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全力推进工程实施。同时,采取市直部门包项目县、县直部门包项目区、1500名农技人员蹲驻一线、跟踪服务等措施机制,保障了工程项目的如期推进。

3.2 部门协调,高效工作

市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积极沟通项目规划设计、资金筹措情况,协商工作进展。在项目核查阶段,抽调精通业务、熟悉情况的专家和相关处室业务骨干对工程项目进行核实;在项目评审中,将市级技术审查、省级备案审查和市级财政投资概算评审等“三审合一”,大大节省了评审时间,确保了邯郸市水利工程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批复、省级备案。

3.3 严格管理,严控超采

制定了地下水压采专项行动方案,划定了禁采、限采范围,严格用水审批许可,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在地下水超采区域内,除生活用水外,一律停止新打机井。严格机井管理,实行一井一证一表一卡。对深层水灌溉井制定出时间表,逐步进行封填,坚决控制地下水超采。

3.4 典型带动,全力推进

为确保工程招标后快速进入施工阶段,邯郸市按照先行先试、试点带动的思路,在各县开展试点工程建设。魏县、肥乡、大名、曲周等县积极组织、适时发动,全力推进高效节水工程试点建设。试点工程的示范带动,有力推进了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快速推进。

3.5 质量监督,定期督导

抽调3名专家和农村水利业务骨干,成立邯郸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农村水利项目分站,提前介入,下到各县对每个项目逐项落实质量监督机制,实行材料设备检测抽验制度。对项目实行“四制”管理,市水利局成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机构,每周至少2次到责任县督导,定期收集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协调解决,为工程圆满完成奠定基础,在省进度通报中,邯郸市始终有八九个县位列前10名之内。

4.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有益启示

一年中,邯郸市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研究,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4.1 各级领导重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邯郸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谋划到位、快速实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去年9月底,市委书记高宏志在省政府关于张北县节水情况的通报上批示:“就我市节水拿出一个实施意见来,要听取汇报”。随即,市水利局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和水资源形势、种植结构分析,开始编制《邯郸市高效节水工程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几次征求意见及讨论后,于12月份形成初稿,为邯郸市发展高效节水和迅速制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工程谋划实施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专题听取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深入工程规划区、施工区现场调研,并多次做出批示;主管副市长更是多次实地调研,足迹遍布全部压采县、所有高效节水项目区。

4.2 加快土地流转是发展高效节水的基础

搞好农业高效节水,必须以成方连片的规模经营为基础。邯郸市立足“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全局,从实施节水压采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邯郸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印发“金财通”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办法的通知》等4个专件,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流转面积千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同时,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涉农项目上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去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2.5万亩,流转率22.8%,向146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5.75亿元。

4.3建管并重是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

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工程谋划阶段,我市就组织11个项目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喷微灌高效节水工程项目建设、管护等进行考察,为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奠定了基础。在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工程管理,完善服务体系。成安县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思路,由用水户协会将水权配置到户,处理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关系,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实现农业智能化管理;曲周县探索了“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统一施工、分片管理,统一定价、分类收费,统一筹费、分项支付,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五统五分”建设管理模式;邱县、大名等县谋划专业化公司+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形式;其他各县均结合各自实际,探索了适宜的工程管理模式,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邯郸市节水工程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邯郸市
节水公益广告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邯郸市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