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滩区移民搬迁与建设工作研究

2015-08-15 00:47樊良新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年7期
关键词:滩区黄河移民

□ 樊良新 □ 佟 艳(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1 引言

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历来洪灾频发,尤其在河南段,河道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滩区是黄河下游河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防洪治河方面具有行洪、滞洪和沉沙3种功能。近年来,通过黄河干支流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等水库的联合运用,黄河下游防御特大洪水的能力在逐渐增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异常,人类活动的加剧和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加上黄河滩区人民修补增补生产堤,主槽处地面抬高,使“二级悬河”态势更为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仍面临严重的洪水威胁。且由于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库调沙数量有限,调水调沙能力受客观条件限制,下游滩区的沉沙功能仍无法代替,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仍然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黄河下游滩区实行生态移民是解决水患问题的根本出路。

2 研究区域现状

河南省黄河滩区面积2116km2,涉及6个省辖市、17个县(市、区)、59个乡镇、1172个村,居住着125.40万人。中下游滩区属暖温带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霜冻期短,年日照2384h,平均气温为14.40℃,年均降水量为610mm,无霜期为210d。土层深厚,土壤类型多为两合土、沙壤土和沙土,生境类型丰富,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其中103.70万滩区群众居住环境达不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近82万群众受到洪水潜在威胁。滩区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目前滩区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414个贫困村、33万贫困人口,是河南省最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

3 滩区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

3.1 彻底解决洪水隐患,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滩区自然条件恶劣,是黄河重要的行洪、蓄洪和滞沙区,具有重要的防洪意义。近年来,政府通过水库来调节水沙,下游河道累计冲刷18.15亿t(截至2010年4月底),逐步恢复了河道主槽排洪输沙功能,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m3/s提高到2010年的4000m3/s。但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过高,小浪底水库库容有限,后续防洪工作依旧严峻。滩区生态移民可以实现一劳永逸,使滩区居民彻底摆脱水患,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2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黄河滩区土壤沙化严重,保水保肥力差,旱涝灾害较严重。当地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安全设施不健全,补偿机制不完善,群众相对比较贫困。每出现一次大的洪水,滩区内的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几乎损坏殆尽,陷入建设-破坏-再建设-再破坏的恶性循环之中,每一次重建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有补偿机制,但滩区居民的财产仍会遭受较大损失。和非滩区居民世代积累的房舍财产相比,灾后安置房与补偿等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滩区居民而言,大量的精力放在建造防水村台和房台上,对于洪水的担忧也会直接影响到其建造房屋、购买家用设备、改善居住条件的积极性,导致滩区居民生活质量较差。滩区移民后,地方政府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居民在稳定的居住地点也会增加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积极性。

3.3 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滩区居民点规模大小不一,布局凌乱,土地利用率低下。实行滩区移民后,可以对居民点进行复垦,整理出更多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滩区原有耕地种植模式单一,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且没有良好的排灌设施,部分地区盐碱化、沙化较重,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移民后统一规划整理和改良土壤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总产量。

4 滩区移民阻碍因素分析

4.1 前期动员工作不到位

在历史移民工作中,由于重工程、轻移民和重搬迁、轻生产安置的思想影响,侵害了部分移民的合法权益,在前期规划上工作没有做好,不但没有改善人民生活,相反还切断了某些居民的经济来源,扰乱了当地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对移民的生活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这种消极思想的蔓延影响到后期移民工作的开展。在新的移民工作中,应该充分做好当地居民的工作,对移民政策进行充分的解释与宣传,做好信访工作,使居民对移民工作充分理解,以积极的心态配合移民工作。

4.2 后期配套管理跟不上

对于大多数的滩区居民而言,洪水危害的印象深刻,支持和期盼政府的搬迁工作。但部分居民,以老弱群体为主,对于搬迁持有顾虑,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交通问题。搬迁后,居民点与原有田地之间的距离将会明显增加,增大了运输种子、肥料、粮食等农田耕作的成本和难度,这对于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家庭影响较大。如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方由于水患进行的搬迁,在地势高处规划并建立了新的居民点,由于在管理上存在漏洞,配套设施跟不上,居民点与田地之间的路程相对较远,交通不便,在随后两三年间,新的居民点居民陆续返迁,最终导致搬迁失败。

5 滩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规划

5.1 培肥土壤,提高滩区土地产量

滩区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良好的粮食生产地。但是滩区土壤质地类型以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团粒结构较差,保水保肥力弱。可逐年增加有机肥培肥土壤,不断增加土壤肥力。在生产中,可根据土壤中养分含量,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提高滩区土壤质量,进而提高粮食产量。滩区部分低洼地带存在大量盐碱地,粮食产量较低。对于该类土壤,可以采用建立排涝系统、化学改造、生物改造等方法进行盐碱地改造。

5.2 修筑道路,完善滩区交通网络

滩区面积大,田地宽广,很多田间道路泥泞狭窄,运行不畅。搬迁后,原滩区居民距离其耕地更远,尤其是年老体弱的居民,更是增加了其劳作难度。通过修筑田间道路,建立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可以保证农用车辆和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有利于居民运输肥料和粮食,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减轻劳作难度,有效防止农民返迁。

5.3 因地制宜,打造滩区优势产业

滩区土壤质量差异较大,单调的农作物种植产业产量参差不齐,经济收入不高,应该根据土地类型,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使农、林、牧、渔、游综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在土地平整、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保证基本粮食产量。在土地深厚的沙质土壤,可选择种植适宜的经济作物如红薯、花生、瓜类等,可以保证农产品产量,且具有优越的品质。

滩区风沙严重,蝗灾频发,生态系统脆弱。林地具有阻隔风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有计划地建立滩区林地,可形成滩区保护屏障,对于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滩区具有优良的野生牧草资源,如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聚合草和串叶松香草等。牧草适应能力强,对于粮食作物产量低的贫瘠农田,可以流转成为牧场,发展有机牧业。

黄河滩区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滩区坑洼不平的或盐渍化严重地区进行改造,建立规模化的渔业养殖基地,进行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将黄河鲤鱼等品牌实现一条龙生产,打造特色品牌,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黄河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观的景象,吸引着无数游客。黄河滩区同样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对于城市居民具有吸引力。目前滩区也存在一些旅游景点,处于零散的状态,且管理较为混乱,不但没有树立好的品牌,反而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要通过统一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对黄河滩区旅游进行规划,打造具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文化传播等特色的旅游景点,要避免重复的、没有特色的景点建设。

5.4 加强后期管理,做好扶持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是用行政手段管理的,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的移民管理机构仍继续沿用单一的行政手段进行开发性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而忽视遵循经济规律用市场手段来指导和调节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以致出现移民安置“一刀切”、或者只是单纯地强调安置工作而忽视移民的权益,导致政府角色的“缺位”。部分扶持工程虎头蛇尾,重形式、轻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应建立相对独立长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督机制,发动广大移民参与监督管理,使移民工程真正造福滩区居民。

6 结语

黄河中下游滩区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做好前期动员和后期的安置与扶持工作。完善的移民工作规划可以在保证黄河滩区基本功能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滩区移民的经济利益,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实现滩区移民搬迁与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胡一三.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和补偿政策研究[J].人民黄河,2007,29(5):1-2.

[2]李谢辉,韩荟芬.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洪灾损失评估与预测[J].灾害学,2014,29(1):87-92.

[3]王俊,赵彦华.黄河下游实施滩区受灾国家补偿必要性研究[J].人民黄河,2009,31(8):10-12.

[4]楚汴英.黄河下游滩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与路径分析[J].人民黄河,2012,34(8):6-7,11.

[5]李明秋,姜英.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黄河滩区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27(4):390-394.

[6]张辉,田建民,李长法,等.河南省黄河滩区贫困问题成因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2):110-112.

猜你喜欢
滩区黄河移民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河南省黄河滩区迁建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研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黄河』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签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