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术发
(湖北省来凤县畜牧兽医局,湖北来凤 445700)
鸭绦虫病,在报道中南方地区较为多见,其中以寄生于鸭小肠内的矛型绦虫较为典型。该病主要导致鸭腹泻,消瘦,生产力下降,在后期会出现步态不稳,头颈歪斜,死前有神经症状。其感染途径主要是带虫鸭将绦虫孕节排入水中,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含有六钩蚴的卵囊,继而六钩蚴在剑水蚤体内发育成可感染的拟囊尾蚴,当鸭吞食体内有拟囊尾蚴剑水蚤后就会发病。
该病轻微感染时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同一水域放牧的水禽,全群成虫检出率较高,几乎可达到85%以上。此时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也较为严重,成为后期生产性能恢复造成严重阻碍。
来凤县活水村养殖户邹某前来求诊,该户饲养1 500只蛋鸭,180日龄左右,2015年5月3日有部分鸭出现精神不振,排白色腥臭稀粪,于当天下午请附近鸡场技术员前来诊治,让其用阿莫西林粉拌料,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
1周后,仍无好转迹象,5月10日进食明显减少,5月11日早晨食欲几乎废绝,由平时近5包(40千克/包)多减为半包多,产蛋量由原来的七成突然降为零,并无死亡情况,于是随机带5只病鸭前来求诊。
据询问得知,该鸭群严格按照程序化免疫分别进行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鸭浆膜炎与大肠杆菌二联疫苗、鸭瘟、禽霍乱及禽流感灭活苗免疫接种。
带来的5只病鸭身体普遍较消瘦,肛门周围有污秽物附着,病鸭放在地上仍能四处奔跑,其中1只叫声略显嘶哑。鸭在保定过程中有米白色稀糊样粪喷出,极为腥臭。
在叫声嘶哑的鸭气管内仅发现有少量粘液渗出,其他鸭该系统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病鸭均见嗉囊空虚,十二指肠外观肿胀,用手摸一段段的手感坚硬,浆膜有块状淤血。剖开距离幽门2~3cm十二指肠处开始有圆环状水肿病灶,与浆膜淤血位置相对应,中央凹陷,部分中央有一到两个针尖大出血点。再向下2~3cm处发现有2~3条寄生虫,虫体呈乳白色,节片状,头部极其细小,向下逐步变宽,其体节宽约2mm左右,整个虫体长8到13cm。将虫体夹入75%的酒精中留样,待进一步镜检。
其中1只鸭有心冠脂肪有针点大小出血点。
5只鸭普遍卵巢萎缩,卵泡明显减少,仅见1.5cm以下未成熟卵黄,颜色偏淡。其中1只鸭在输卵管膨大部与输卵管狭部段上部发现一无卵黄、内含清水样鸭卵。
对收集虫体逐一进行镜检。其头节小,顶端四个吸盘,八个小钩。有三个椭圆形睾丸,卵巢和卵黄腺与睾丸相对分布,生殖孔位于节片上角。结合寄生部位,综合确定为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
根据临床死亡率与解剖主要症状初步判断为鸭绦虫病。阿苯达唑片(某药业公司,25mg/片)每只服用一片,全群鸭用。同时在饮水中添加乳酸环丙沙星可容性粉(河南某实业公司)1:1000连用3天。两周后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粉剂(江西某药业公司)1:1000拌料驱虫一次。
饮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哈尔滨某动物药业公司)1:2000饮水,直至食量恢复。
驱虫后对鸭圈内鸭排出粪便先散一层生石灰,然后彻底刮取干净,同时尽可能的清理收集环境周围鸭排泄物,对收集、刮取物进行发酵处理。驱虫后鸭转场放牧,避免在以前放牧过的水域及其下游放牧。
2015年6月3 日回访,按上述办法处理后,第2天鸭群精神状态好转,食欲增强,2周后鸭群其他情况虽均恢复正常,但产蛋率仍然不理想,于是养殖户作为肉用鸭淘汰处理。
由于鸭绦虫病相对于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与临床死亡率都不高,在确诊病因后通过针对性药物往往能及时的控制,通常容易让人们忽略。一旦出现症状时又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后期通过药物治疗后的生产性能不容易完全恢复,给养殖户带来损失。
鸭绦虫病重在预防,对于鸭在1月龄左右应进行一次驱虫,,在进入放牧水域前进行一次驱虫,养殖场实行同批次进出,避免不同年龄段鸭混群饲养,避开小的浅水与死水区域放牧。
把好疫源入口关,加强外地鸭输入检疫,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尤其对于外地引进的青年鸭在放入本地水域前要进行一次驱虫处理。
在报道中,水禽剑带绦虫病多与其他病混感多见,其患病时间较此例时间短死亡率却相对高,解剖来看,尤其是肠道出现较长时间的机械损伤后并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分析原因主要是其疫苗起到的正面效果,尤其是鸭浆膜炎与大肠杆菌二联疫苗的作用,所以在饲养中按程序化免疫是很重要的,其可以为疫病的治疗赢得时间。
[1]张宏伟,杨廷贵.动物寄生虫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任祖伊.禽病防治5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肖劲辉,刘 莹,谢东生.两起肉鸭大肠杆菌和绦虫病混合感染的治疗[J].广西畜牧兽医,2009,25(3):153-191.
[4]李敬双,于 洋.鸭剑带绦虫病防治 [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1):71-72.
[5]管才林.鹅矛形剑带绦虫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