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头族”现象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

2015-08-15 00:54彭文英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低头族自控低头

彭文英,冯 健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随着 Facebook、Mixi、人人网、开心网、QQ、微博、微信竞相登台,网络社交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新型社交模式。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无论是在教室、食堂、图书馆、操场,还是在寝室,总有不少大学生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上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现实世界漠不关心——他们被称为“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和snub(冷落)组合而成,意思是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一、“低头族”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影响

(一)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冷落现实人际交往

随全球3G、4G时代的来临,移动网络的速度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4G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移动终端与新型社交媒体紧密结合,学生之间现实交流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被急剧压缩,部分学生转而沉迷于网上交往。长期沉迷于网上交往易形成“网络成瘾症”[1],简称“网络成瘾”。网络成瘾(Interac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lAD)是网络心理学研究的又一热点。最早提出“网络成瘾”概念的是Goldberg(1993年提出),用于说明病态的、强迫性的互联网使用现象。“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其中网络交往所具有的特殊性,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网络交往的自由、平等、隐蔽,交往方式多样化,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能抛开现实交往时的担心、顾忌、焦虑,能直抒胸臆,敞开心扉,排解心情,甚至发泄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等,长此以往,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低头于掌上的方寸屏幕,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冷落、疏离现实人际交往,远离他人、社会,失去对现实生活学习环境的兴趣,更不用说积极参与。其结果是性格孤僻、冷漠、缄默、不合群,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一旦遇上必须与人交往时就紧张、胆怯、抵触,甚至反感,责任感缺失。

(二)网络虚拟,导致大学生脱离真实世界存在

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不用在现实环境中直接见面,而是通过机器(或者机器上的网络环境)间接交往。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姓名、年龄、性别、面貌等个人信息,都可以虚拟,都可以不真实,没人知道谁是谁,只要自己喜欢,有需要,就可以任意虚拟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形象地出现在网上。曾流行于网络的一幅漫画:一只正在上网,露出狡黠表情的狗,很高兴地在说:“在网络上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们永远不会知道我是一条狗。”网络的虚拟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大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过程中,可以赤裸裸地释放“本我”“真我”,倾诉自我,流露虚拟的“真情实感”。这种虚拟“真情实感”的流露,使撒谎成为一种正常,甚至是时尚。现实世界的“真实”与虚拟网络世界的“不真实”交错在一块,使得一些大学生分不清网络与现实,游戏于网上交往。网上交往时间越多,现实交往时间就越少。网上扮演的角色越多,网上角色与现实角色冲突的几率也越高。这种冲突有可能会导致网络分裂人格的形成,即难以在现实的角色与网络的角色扮演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长期沉溺于网络的最终结果就是与现实生活开始脱离,进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现实人际交往,表现出来就是“低头族”的存在。

(三)网络随意,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信任危机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往时间随意,交往空间随意,交往范围随意,交往过程中感情表达随意……一切皆可随意。(1)交往时间随意。笔者调查发现,78%的大学生经常上网,上课时手机保持开机状态的占74%,如果上课时有电话或短消息,选择立即答复的占68%。(2)交往空间随意。网络上,大学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聊天室和社区里自由进出,可以在课堂、实验室、食堂,操场、图书馆等一切可能的空间埋头于手机屏幕上网。(3)交往范围随意。大学生网络交往范围不仅局限于本校、本市、本地区,还涉及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各色人等。(4)交往过程中感情表达随意。不管道德与否、善意与否、合法与否,只要喜欢,一切就可随意。可以随意和任何人交往,同时自己也处于随意状态。《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中曾明确宣布:“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该观点有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从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2]这种随意性的网络交往,导致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其随意的方式也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肤浅化、表面化,使得大学生明知网络不可信,却仍然欲罢不能而为之。这种随意性的网络交往,进一步导致信任、责任、道德缺位,这些行为转嫁于现实人际交往就是信任危机。

(四)低头一族,导致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面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那样,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开始显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最渴望的。然而,新的网络交往媒介的出现,却使得不少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些障碍,这种障碍被称为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包括孤独、自卑、嫉妒、抑郁、社会支持缺乏、人际交往焦虑等等。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学生缺乏意志品质,过度依赖网络,没有恒心,产生惰性。

长时间低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引起颈椎问题,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机肌腱炎等健康问题。笔者调查发现:76%的大学生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59%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91%的大学生表示离不开手机。

二、“低头族”现象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对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广为流传的话,反映了人们对在人际交往中对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精神世界的影响。对手机的依赖使大学生们忽略了与自己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的交流,甚至连春节回家陪父母时也依然玩手机。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男一号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由于两人都羞于言谈,最后选择在图书馆面对面,用手机互发信息相互交流。面对这一幕,我们该如何引导这一现象下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活跃校园活动交往环境,创造条件让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学校环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所营造的宽松、民主的氛围,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需要,并且以学生自主、自觉为前提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管理民主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活动交往环境、自我评价环境和心理环境[3]。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强制作用于学生,而是通过渗透、熏陶、感染等方式发生作用。因此,学校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适当的环境去渗透、熏陶、感染。活跃校园活动交往环境,能更好地使低头的大学生们抬起头来,关注现实人际交往环境,实实在在投身于现实人际交往。高校需要更充分认识到活动交往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首先,活动交往满足学生交往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其次,有助于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形成和发展;第三,能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最后,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活动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前提,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地为大学生创造校园活动交往的条件,通过主办主题鲜明、形形色色的以学生兴趣、交往需求为前提,学生自由、自主参与,内容符合社会需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活动,营造和谐、温馨、充满激情的校园活动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自身交往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需要。

(二)净化网络空间,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

比尔盖茨曾说:“谁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谁就掌握了未来。”网络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方便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能使大学生增长知识、扩展视野、交流思想、娱乐休闲。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在具有这些优势的同时,网络还具有虚拟性、随意性、开放性、非人性化等特性,网络也是倾泻垃圾、传播黄色信息和西方价值观,甚至是不法分子犯罪的载体。高校应建立一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思想政治素质高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作用:首先是净化网络空间,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特别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人际交往的地位和作用,时刻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和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提高其甄别、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不能等同于现实人际交往,它只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无法取代现实人际交往。面对面的现实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修课,也是正常生活之所需[4]。真正能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的还是现实人际交往,大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只有现实人际交往才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担当社会角色,形成更丰富完美个性的基本途经。

(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高大学生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内部机制理智地控制和调节自我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能力[5]。大学生自控能力相对于成人较差,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世界,许多大学生迷失自我,整天沉迷于手机上的方寸屏幕,网络游戏、网络恋爱、网络交往……根本不能从网络中摆脱出来,白白浪费几年青春年华。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个人意志力、所处的时代、人生阶段等等,知晓大学时光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认清了自我,才能有意识地控制好自己、管理好自己,不再沉迷于手机的方寸屏幕世界。其次是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情感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不同。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个体的差异,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第三,培养大学生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大学生自控能力的条件。自信心强的大学生,遇到困难挫折不妥协,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问题的解决能使大学生有更多成功体验,更大理想抱负,这本身就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第四,树立忧患意识。太自信就是自负,自我优越感强烈,没有了忧患意识,学生也会失控,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不再虚心,不再力争上游,一样会低头于手机网络。第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一旦养成,不用引导,学生自然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甚至自我批评。

(四)帮助大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培养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

大学生有无奋斗目标,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整个人生是积极充实,还是空虚迷茫。奋斗目标能点燃生命的激情,甚至指明人生的方向,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总是和良好的情感体验相伴随。爱好是兴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兴趣爱好是大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人格健全、理想追求、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心理品质。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兴趣爱好有高尚的,也有低级庸俗的。对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有利的就是高尚的兴趣爱好;反之,消磨大学生斗志,将大学生引向歧途的就是低级庸俗的兴趣爱好。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快速增长的关键人生阶段,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培养广泛、高尚的兴趣爱好,能使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充实、健康,富有乐趣。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参加,主动探索,认真研究,加深对自己所感兴趣事物的了解,会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减少低级庸俗兴趣爱好的形成,这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发展无疑是积极意义。

手机虽然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毫无节制,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生活的麻烦,还会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只有正确认识网络,有意识地减少“低头”的时间,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提高个人自控能力,才能逐渐从“低头”到“抬头”,融入现实人际交往。科技拉进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1] 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

[2] 周伟文,侯建华.网络改变了什么:青少年的网络生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3] 刘舒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6):32.

[4] 都兴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29 -30.

[5] 彭易纪.提高大学生自控能力初探[J].教育探索,2007(10):125.

猜你喜欢
低头族自控低头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成功来自于自控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低头族”克星
自控技术优化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