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金,杨雄年
(1.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2.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
浅谈教学触摸一体机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张尚金1,杨雄年2
(1.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2.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
2014年8月,酒泉市人民政府投资三千多万为肃州区城乡各校全面普及了教学触摸一体机,相伴三尺讲台的黑板、粉笔成了教师学生永远的记忆。
我校装备的是触摸一体机附带滚动式能自动消除特定墨迹白屏的设施。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教学模式,教学触摸一体机在实际教学中当然比普通教学方式优势多多。
1.教学触摸一体机内含电脑,它“支持PPT,Word,Flash等应用软件播放、遥控批注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可以使用手指、教鞭、书写笔等任意不透明的物体进行书写和触摸操作,无需专用书写笔,操作更便捷”的特性,除了便于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便于教师随即备课、随手用来上课;尤其是教学触摸一体机改变了以往多媒体课件不能批注的缺点,让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随机应变,因材施教。例如,以前的多媒体课件是通过投影仪与计算机的配合使用投影到显示屏上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每一步教学过程都要通过幻灯片自定义设置,一旦教学过程在幻灯片上设计好,老师就必须严格按照课件设计教学过程,甚至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模式化了,上课时一次突发事件就搅乱了老师的上课思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这种固定的教学课件不仅严重制约了老师的临场发挥,还让老师一味引着学生按设计好的渠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老师发现、挖掘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也容易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2.教学触摸一体机附带滚动式白屏不仅能自由书写,还能随老师书写的增多自动上升或老师根据需要消除墨迹,不再使师生一次次地擦黑板,既浪费时间,又飞白粉笔灰,特别是对我这样小个子的教师更是免去了踮着脚尖挂在黑板上书写的苦楚,少了“白头,白手”,也和他人一样教态大方了。
3.教学触摸一体机屏幕大,“具有丰富的中央电教教学资源库,教材版本包括人教、苏教、北师大、华北师大、西南师大、浙教、翼人等11种新课标教材”,而且教材设施全面,即使不用多媒体,教师在授课模式里也能随时调用相应的教具、器材、图片,帮助教师更具体地展示概念和注释授课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让老师随时调动学生的情绪、思维、注意力,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限制,拓展了学生的视觉,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全面理解知识,多方位观察物体,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率。记得以前给一年级学生教学数字的书写及作业的书写要求时,因为黑板上不好天天画田字格只好草草了之,结果学生的书写总是不尽如人意,难以矫正,面对书写错误苦不堪言;今年有了教学触摸一体机,只要打开授课模式,就可以调出田字格,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由着我展示数字的书写,老师书写演示学生能看得清,数字就写得规范,尤其是从资源库里随意调取的各种小图片辅助教学,孩子看着这些精美、漂亮的图片数数,既高兴,又记忆深刻,还能照着画图写算式,整个课堂其乐融融,这样老师组织课堂就不言而喻了。
4.教学触摸一体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学生读书和教师讲解的固定模式,它“支持两点、五点同时定位和书写,多种手势动作识别,可以自然地进行缩放、旋转,使演示更加直观,互动更加直接”的新颖、科技的使用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勉励教师不断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增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的交流。刚开始使用教学触摸一体机,有些方法容易混淆或错误操作,每当屏幕不听指挥时总有反应灵敏的学生给老师指点怎么怎么操作,让师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了技能,巩固了知识,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教学触摸一体机在实践教学中也体现出了它的局限性。
1.作为电化教学,电脑控制会出现故障、不感应、反应迟缓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师使用不熟练或违规的“不听指挥”,从而影响正常教学,耽误教学计划。
2.教学触摸一体机长时间使用,学生的视听容易产生疲劳感,尤其是教学触摸一体机安装靠左不居中,适合小班额教学,对我们60多个学生的大班额教学,每个教室的座位打破了正常秩序,桌凳跟着触摸一体机一边偏左排,尤其让师生头疼的是触摸一体机的屏幕特别反光,靠右的学生总看不清老师的教学内容,大白天上课师生也忙着拉窗帘开灯管,18个班每天6个小时如此上课,不仅费电费钱,更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惫,视力下降,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滚动式白屏的书写需要专门的笔和专制的注入式液化墨水,局限长时间教学使用,尤其是书写保持时间不长,容易褪色,削弱了学生正常的知识回顾。
总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引入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回忆黑板粉笔的自如,也欣慰高科技教学的方便,希望科技教学装备朝着师生使用便捷、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王丽艳.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