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5-08-15 00:53:41张晋华
新课程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中考历史教材

张晋华

(山西省左权县粟城学校)

闲聊中,一同事问我:“中考历史如何复习?”这个话题太沉重了,这也是困惑了我多年的问题。的确历史中考复习,既得复习基础知识,又得进行专题复习,还得专项训练,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我认为造成困惑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教学呢?下面是我多年的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

由于历史的原因,历史学科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随着历史科目步入中考行列,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相比语数外它仍处于孤独地带,因此历史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师资队伍是很弱的,专职的很少,多数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由于不是专职,对历史课标的把握和对教材的处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读的不在少数,上课时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读一读、问一问、画一画、背一背,教师成了教材的传声筒,成了学生学习的替代者,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到初三中考复习时必须重新过教材,这势必挤占大量的时间,造成时间分配上的不合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得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应大胆放手,历史是由史实构成的,而史实一般由背景、时间、经过、结果、意义构成,而这些一般教材都有,照本宣读也就是重复这些内容,为何不把这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掌握,学生在自学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又因为是自己亲自掌握,从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以后重点知识的讲解和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基础。现在流行的导学案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五四爱国运动时,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经过、结果、意义教材都有,教师大可放手让学生去做。又如在讲解工业革命时,工业革命的背景,开始时间、标志,经过,结束的时间、标志也大可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放手并不是纯粹放手,学生完成后还得互相交流,教师还得总结。放手不仅仅是“放”还得“教”。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是必要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到底哪些知识应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得根据课型教师去确定,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深入的备课。须知课前备课简单上课艰难,备课深入上课轻松。

二、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讨论,让其在思维的碰撞中体验探究问题的快乐

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中讨论是常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某些问题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如果这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效果会更好。学生在讨论中既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落实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讨论生成的知识是学生自己的知识,是学生真正的知识。很难想象学生通过讨论生成知识有多快乐。当然了,在讨论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好讨论的题目

一般来说,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值得讨论。这种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模式。如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等。评价人物需以与此人物相关的大量事实为依据,讨论时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基础知识的升华,能够起到更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作用。对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启示与经验教训值得讨论,这样的讨论因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示也不一样,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2.做充分的准备

现在社会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很多,在选择好讨论的题目后,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查找资料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流于形式。教师也应该充分地做到“双备”,即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对于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地纠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做到留心观察,适时点拨,以保证讨论的效果。

三、把学生的生活与历史结合起来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历史而是缺少寻找历史的眼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师必须挖掘并实施的教学之路。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做到历史与生活的结合,历史教学就容易多了。如在生活中,当你看到一段漂亮的广告词时,你能否把它与历史结合起来?漂亮的广告词已不仅仅是广告词,而是一件艺术品。那么,书法在何时成为一门艺术?这样的提问能够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对知识的掌握就容易多了。又如可以布置学生向共和国的见证者聊一聊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事,聊一聊生产队和供销社的事,聊一聊家乡的变化,了解人们能够吃饱穿暖逐渐富裕起来是何时开始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在教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容易多了。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学情、班情、教师教学风格等,我们在教学每一课教学内容时都要灵活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组织课堂教学。我相信只要广大历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究教法学法,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庞友海.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05.

猜你喜欢
中考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