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涛 李银梅
(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7+office2010),主编是周南岳老师。该教材的选材原汁原味,内容的编排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与办公室的工作流程紧密相连,既提高了运用计算机办公的能力,又融入了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将它选定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教材。
本节课出自该教材第四章第5 节,学生在学习了第四章前4节的内容后,有了Word 应用基础,图文混合排版这节内容综合应用了整章的知识。
学生已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掌握了如何设置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在本节课中,将通过情境创设进一步探究学习。因此,我将这次课设计成为一节图文混合排版的专业实训课。
将实训室变成工作室,既学习计算机操作,又体验职场。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升为岗前培训。
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校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下,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依托与富士施乐和东风本田校企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了学、做结合的实习机会,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内容的职教特点。
根据我对学生了解,将他们的学习态度划分为四类:自主型(积极思考有创意,态度很认真),机械型(按部就班,不善于灵活应对)、被动型(在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依赖他人的监督和指导),厌学型(不爱学习,懒散)。
异质分组分为6 组,每组4 人。同质不同组,以确保组内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组外相互竞争,扬长避短,达到三维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会插入和编辑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熟练运用Word 软件进行文档版面设计。
【能力目标】
会应用Word 的图文混排制作简单的宣传单、贺卡、报纸等;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做支撑,运用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沿着“支架”逐步攀升,在踮起脚尖摘“桃子”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满足成就感。
我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教”,让学生用合作学习法“学”,用情景教学法“教”,用体验式学习法“学”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插入和编辑文本框、图片、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定为:图文混合排版版式设计。
综上所述,这节课是以Word 图文混排为主线的专业实训课,把实训室当成工作室,为学生营造较真实的场景,既学习图文混排知识,又体验职场。以期把传统的计算机实训课堂教学提升为对报社员工的岗前培训。
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学过程。我将90 分钟的教学内容划分为6 个部分。
按照预先设计,学生课前到网络学习平台下载资料。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接下来,我用几张报纸的截图导入新课,让学生一起来观看精美的报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任务一】
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在课本中找出插入和编辑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图形的方法。
教师再通过伽卡电子教室网络教学软件教师端讲解插入和编辑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图形的方法。
【任务二】
图文混排制作报纸,我首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讲解报纸整体版面设计要领,辅助学习;提供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素材,与企业专家交流,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
按照之前的异质分组,每组4 名同学分角色扮演版面设计员、材料收集员、校对改错员和成果展示员。有趣的是,每一组自主型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版面设计员,机械型学生选择了校对改错员,被动型学生选择了材料收集员,厌学型学生则选择的是成果展示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踮起脚尖便摘到了桃子,整个课堂洋溢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接下来是评价反馈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本组员工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对各组进行阶段学习小结,要正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评价学习成果,并为优秀小组和员工颁奖。
对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图文混排作业6,巩固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最后是板书设计,板书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本节课上,学生异质分组,人人积极参与,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收获。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于一体。但是,评价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此阶段对时间的控制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