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丽 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学)
人不仅拥有感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然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又会受主体固有理性意识的支配,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往往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理性教育”有着完整生动的阐述,并且集中体现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学术教育及闲暇教育等思想中。所以洛克的“理性教育”观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并且应该看到它的现实价值。
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即理性、意志和情欲,三者之间具有统属关系,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下。”“理性教育”观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理性主义教育强调的是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损害了人的非理性素质。洛克所提倡的“理性教育”强调培养的理性,将意志、情感、灵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完美融合,培养学生判断、概括、推理等认知力能,而不是单单只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提出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的绅士教育主张,即以培养具有吃苦耐劳、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绅士为教育目标,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理性教育”内容和方法。
“理性教育”观的教育内容,洛克的《教育漫话》主要是从体、德、智三个方面谈及的。首先是体育观,洛克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到“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尤其强调体育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洛克认为,儿童健康的标准是:能吃苦耐劳,适应气候及环境的变化。洛克将体育放在教育内容的首要位置,同时在为确保儿童健康的方式方法上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当时和现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次是德育观,洛克认为,与智德相比,“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认为个人高尚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最后是知识观,洛克反对夸美纽斯“将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是“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所以洛克理性的知识观重视实用学科知识的学习,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去启发儿童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开篇提到:“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指出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作用。在洛克看来,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具有“德行、学问、智慧”的绅士,绅士就是能够在身心素质、思想品德、学术知识等方面都应得到全面发展。
(2)别具一格的教育教学方法
洛克对绅士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即“体育上习惯方法的养成、独立自主的培养;德育上的及早施教和实践、及早管教反对溺爱、榜样示范的作用、奖励惩罚有度;智育上的引发诱导下的主动学习反对死记硬背、游戏方法的运用、好奇心的培养、兴趣的保持等”。这些经典的教学方式现在还灵活运用我们当代的教育教学当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与才能
洛克的教育目的是将满足个体自身幸福的需求和为国家未来发展做贡献的整体教育观,学生掌握知识只是手段,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才能的人。这些都洛克“理性教育”观的最好的体现。
“理性教育”观的教育时间——及早实施教育。洛克认为:“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加以教育。”通过他多年家庭教师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教育应趁早。他认为,一旦儿童长大,其形成的不良习惯就很难再改正。洛克意识到,在儿童成长为“绅士”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这一观点同时也契合了后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学习关键期的理论。此外,不同的教育时间,教育的方式不同。在儿童小的时候,家长应树立威信,让其产生畏惧感。但到儿童年龄慢慢变大时,家长则应用爱和友谊来维系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其身心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应改变,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说理来直击孩子的心灵。总之,“理性教育”观应注重时间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方式的革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方式的革新是伴随着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凸显。洛克“理性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体育、德育、智育方面有了完整的阐述,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儿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也是当代教育教学方式所要提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洛克的“理性教育”观中对教育方式的革新,为“怎么培养人”指引方向。我们作为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应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关键还是由教育内容所决定的。我国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学校必须拓展教育内容。洛克的“理性教育”观明确提出了应该为导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环境,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育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对填鸭式教学和精英式教育是很好的清醒剂。在洛克的“理性教育”观对教育者自身也提出了要求,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强调导师的榜样作用。赫拉克里特说:“一切皆流,无物常在。”人不是一汪静水,教育者应该敏感地发现每位儿童成为神圣的可能,并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时都能走在学生的前端,在此基础上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发展。
洛克的“理性教育”观追求的是完整人格的塑造,理性寓于完整人格之中,完整的人格教育离不开理性的培养。积极、向上、健康、完整人格的培养目标正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随着新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目标也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一些学校还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误区,只注重和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忽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培养。这种只片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学方式是不科学的,存在偏差的。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应该在强调知识、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和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洛克的“理性教育”观注重儿童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他的这一理论特色具有跨越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并且灵活运用于我国教育教学当中。
洛克是教育界内一颗闪耀的星星。他的“理性教育”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逝,相反,带着它那不灭的光辉跨越无限时空界限与我们面对面。我们应该保持扬弃的态度,汲取它的精华部分,摒弃和剔除不好的元素,来启迪和指引着我国当代的教育教学实践。
[1]何齐宗.当代教育的理性主义倾向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5):14-16.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赖绍聪,华洪.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30-32.
[4]郭红霞.全面理性教育观的教学论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4):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