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石桥中学 王立平
岑参(约715~770)中年两次出塞,使他的诗作创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他的诗一改往日边塞诗的荒凉悲怆,将大西北的风物人情与奇异风光,用豪迈的语言和奇特的艺术手法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作于诗人在轮台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期间。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此诗的意境最让人赏心悦目:
诗的第一部分(前十句),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广阔的飞雪图。诗人先写了北风的风势迅猛。以卷地和百草折的“卷”字和“折”字把塞北狂暴呼啸的野风写得极富质感。而即飞雪的即字,写出了边塞的冷让来自内地的将士们内心的不适,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边塞的苦寒。雪随风而至,突然的白雪,让没有见惯雪的守边将士们有一种恍如梦回家乡春天的奇妙的惊喜。
最妙的就是“梨花开”的意象。此意象在作者的出塞诗中曾出现过,但均是写实,如“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而此次所写纯属“雪花变梨花的错觉”,诗人看到飞雪掩盖了树的苍老和干涩,变得华丽和灿烂,心中升腾起春天般的美丽的错觉,甚至要美于三月。今天更是花落花飞花开花闹。让我们脑海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没雪的边塞的八月应是枯冷空的世界,一片荒凉,而雪装饰了边塞,使它丰富生机勃勃,驱走荒凉,妆点壮观。
其次是他的拈轻点重,引人深思。“散入珠帘湿罗幕”一句作者把视线由帐外转到帐内,由美丽的想象到寒冷的现实。“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了边塞的“奇寒”,在这几句中作者所描写的对象是将军都护,难道说作者只关心军中的上层人物吗?其实不然,这正是拈轻点重的写法。
再次是情感的矛盾。初始是浸于飞雪的喜和乐,而后是边塞的奇寒。“百丈冰”让人不寒而栗,让人感觉寸步难行。接着“愁云万里凝”铺开了离别的愁绪。再加上“胡琴琵琶与羌笛”的送归的乐声,离别的愁绪就越发弥漫开来。友人已去,山回路转,仍伫立远望。望友人也在望家乡。显示了诗人心中矛盾复杂的情绪。
文章结尾“雪上空留马行处”再次点到了雪。全诗意境浑然一体,而空字又最妙。忧也罢,乐也罢。诗人的种种情态尽在不言中,所以此诗豪放和惆怅是兼而有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