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夏玲芝
随着我国中职学校门槛的不断降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强人意等现象,他们入学时年龄小,毕业时也才18~19周岁,他们还有着孩子般的心性,缺乏服务他人的意识,在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方面也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专业学科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使中职毕业生既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又不乏就业领域所必须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为此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笔者也积极探索了一条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信息依据。只有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人,才能辛勤的劳动,做到真正的敬业,否则,其危害的范围是很难预计和防范的。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深深地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借助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自觉遵守道德义务的意识,踏上工作岗位也能坚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例如,在学习会计一般原则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银广夏”、“琼民源”等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以真实案例敲响作假账的警钟,教育学生必须按一般原则的规定对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真实的会计核算。同时,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规章贯穿其中,让学生充分认识依法办事、不报送虚假会计报告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当地或本校毕业的模范会计职业人物、聘请行业名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以营造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肩负的光荣职责。
法律法规的理论性较强,一时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消化。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活化教学内容,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逻辑,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比如,在教学如何审核原始凭证时,笔者创设了如下情景:小李是A公司的一名出纳人员,在一次办理报销工作时,发现采购小张送来的发票中有1张出现了金额涂改的问题,但是因为发票上有公司经理和财会主管的签名,于是小李还是给予了报销。请根据会计制度来分析小李的行为。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有更清晰的识别和判断,从而实现在知识理论教学中同时灌输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情境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如通过会计基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通过实务核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等。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走上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起码的职业素质。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中职会计的教学策略单一,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偏向于讲、记、练的教学方式,支离破碎的理论概念很难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更加不能进行全面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筑牢职业道德防线。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播放社会上真实的关于会计违背职业道德的案件审判,也可以选择当前社会上热议的一些经济现象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辩论赛、竞赛等,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最后以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对这些案例的客观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筑牢学生职业道德防线。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探讨中将原本零散的会计知识梳理、完善和系统化,进一步强化身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防线。
实践性、操作性强是会计学的一大特色。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效果,教师可以在理论学习之后开展会计技能实训,通过模拟会计工作岗位环境,不仅能巩固会计核算基本知识,也能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公开、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总经理、投资者、会计人员、税务人员等,从各自的角度来讨论对某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看法,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问题的内涵和实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既觉得新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对会计知识的构建,也能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多接触和尝试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也能直接地检验出学生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的实践效果。
总之,在当今的会计教育体系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从一定程度上远超过专业能力的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