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虹 迟晓丽
服装数字化实验室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郭 虹 迟晓丽
数字化实验室是目前高校服装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将传统的日常教学与数字化实验室设备充分结合,发挥其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目前服装类高校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结合目前服装类高校具体情况,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室管理、教学思维和方法等方面出发对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给出了具体建议。
数字化;服装;实验室
信息化与数字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为重心,实现传统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集成化、快速反应化、控制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传统服装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服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实现技术升级的关键环节。服装教学也应紧随该潮流,让学生在校园即可知晓数字化的基本状况,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的服装数字化,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装产品本身的数字化技术;二是借助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环节中的体现;三是在服装生产、管理、营销方面的数字化过程。
服装产品本身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是体现在结合高科技将某些特殊材料或设备等嵌入到服装或服饰配件中,或者利用特殊的材料,使服装或服饰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这些性能往往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服装或服饰所不具备的,所以这类服装更主要是针对某些特殊人群或者特殊职业;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方面的数字化则体现为在这些环节如何利用相应的数字化软、硬件, 特别是在传统的以人或手工为基础的前提下,如何结合高科技设备,节省人力、物力并提高效率。
第一个方面的数字化,科技含量相对较高,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和从业人员,并不是每个服装企业的追求目标。而后两个方面的数字化针对企业来说相对比较实用,无论是设计、生产、销售型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从中找到实用的内容,进而利用数字化设备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因此从服装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两个方面也是教学的重点。作为服装类院校,如何让学生在充满“数字化”的时代了解并掌握各种数字化软、硬件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也是服装数字化实验室建立的主要原因之一。
1.设备台套数与学生数比例失调
目前国内大部分服装类高校基本都拥有数字化实验室,只是规模大小有所差别。由于服装高校本身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企业有很大的差别,企业生产面对的都是对于数字化设备熟悉工作人员,他们往往有很强的经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高校,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有实验室,有设备就可以顺利进行教学,因为教学面对的是对设备了解很少甚至全无了解的学生。再加上一些高校的扩招,在校人数不断增长,进一步加剧了设备台套数和学生比例的失调,这些设备往往要求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一般很难在短期之内让大部分学生掌握。
2.设备种类多、差别大
由于服装行业本身“小而杂”的特点,导致服装类软、硬件和其他行业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杂”,仅软件的部分差异就比较大。以服装CAD软件为例来说,CAD软件应该是很多高校最开始进行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的设备之一,数十年前,在大部分高校还无法引入数字化硬件的时候,CAD就开始流行,而CAD也是学生在毕业之后使用率非常高的软件之一。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在学校可能学习了某一种或几种软件,而进入企业后需要掌握的是前面学习之外的软件,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针对数字化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在学校现有资源前提下,通过实验室教学改革手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字化设备知识和技能。以湖南工程学院数字化实验室的情况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数字化实验室为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减少大量重复性的劳动,节约实验管理人员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率。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在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湖南工程学院数字化实验室配备的实验人员主要是专任服装教师,也有部分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两类工作人员基本是以服装相关专业为主,他们通过特殊培训基本可以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但由于教师在企业实践的经历相对较少,可能只了解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讲授。另外,在针对专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目前在该方面服装行业存在的一个尴尬局面,就是懂服装的人不懂数字化设备,懂数字化设备的人不懂服装。目前,湖南工程学院开始进行这部分工作,让教师进行至少为期半年比较集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但单就数字化这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掌握,因为涉及的设备太多,一个或几个教师很难在短期内掌握其精髓。
2.完善课程体系,让课程服务于学生
结合数字化服装实验室建设,将服装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分块模式,如设计类课程、结构类课程、工艺类课程,通过数字化设备的使用连接起来,以课题带动教学改革。目前广大教师在做教改课题的时候虽然也相互合作,但这种相互合作一般都是局限于某一类课程,数字化实验室的完善是需要将所有课程连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大项目合作,将数字化渗入到每一个课程环节中,发挥其最大作用。另外,要深入地改变课程体系,还需要各门课程老师齐心协力,把课程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要计较个人利益得失。
3.改变教学思维,实现设备为课程服务
改变教学思维,改变“面子”工程也是目前数字化实验室改革需要面临的问题,国内很多高校在引入数字化设备时,往往先考虑的不是设备的具体实用性。但实际情况是,设备在进入学校后由于太过精贵,学校为了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一般都要求设备必须是在有专职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使用,学生参观为主,很难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就造成了在课程以外的时间,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成了摆设,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首先不能跟风,光挑昂贵知名的设备购买,还需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从思想上让学生把实验室当家,爱护实验室设备,一旦形成一种习惯或氛围,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目前,湖南工程学院取得不错效果的方法是由教师组织上课班级轮流在下课后进行打扫,每天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由于是学生自己打扫,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减少垃圾量,一些和上课无关的东西基本也不会带进教室。这样实施后不到两个月基本就改变了专业教室的脏乱情况,也让学生形成了非常好的习惯。
5.实行区别对待,合理化利用教学资源
前面提到,由于部分实验设备台套数太少,让所有学生都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实现,可退而求其次,对于一般学生,让其通过日常的课程掌握或了解数字化设备的使用方法,而对于那些在毕业后致力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可针对他们进行特殊训练,甚至可以找一些比较有兴趣并具有天赋的学生专门培养,让他们辅助实验教师为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培训,一届一届传下去,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某福利,也能在该过程中发现日常教学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另外,前面提到的针对服装类软件种类较多的情况,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在校期间让学生掌握所有的软件肯定是不可能,那就让其尽量掌握较多的软件,但考虑到课程的时间问题,就可以根据不同软件的情况区别教学。比如,对于那些有学习版的软件,也就是学生可以安装在自己电脑上随时进行练习的,如果该软件有很多相关的培训资料,教师只要做简单的介绍,学生可以依照培训资料自行学习;如果软件培训资料较少,教师就要在课堂花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后多做练习;对于那些没有学习版的软件,学生只有在实验室才能使用该软件,这些软件应该是学习的重点。采用这样的方法,一般学生至少可以掌握三种以上的软件操作方法,当然要有更深入的学习,还在课后下功夫,这是任何课程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6.结合特殊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在实验室改革过程中结合一些比较实用和流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当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普及,服装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较多的数字化知识,数字化实验室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如何让学生在充分利用已有数字化设备的前提下,掌握更多地专业技能,这是数字化实验室改革的重中之重,也为我们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周莉.浅议数字化服装企业的构建[J].山东纺织经济,2005,(5):22-24.
[2]徐青青.数字化服装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3]尹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数字化建设的几点参考与建议[J].实验室科学,2013,(5):120-122.
(编辑:郝 婵)
本文系湖南工程学院2014年校级教改课题“数字化服装实验室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4] 26)、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编号:湘教通[2013]364)的研究成果。
郭虹,女,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人体与结构、数字化服装等。
G642
A
1671-0568(2015)35-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