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山东省平度84 岁的孤寡老人李树荣,因“无人照顾而饿死”。从媒体刊出的照片看,骨瘦如柴的老人的情况确实惨不忍睹。
如果老人确是孤寡,那么目前至少有两项政策对老人是适用的:其一,五保政策;其二,低保政策。但是,虽然中央领导近年来一再强调要“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但现在看来,这两项现行制度都没有对李树荣老人起到应有的社会保护作用。
问题出在哪里?平度的“李树荣老人事件”告诉我们:政策好,还必须要有好的实施政策的体制和机制相配合,才能把好政策恰到好处地落实到有需要的保障对象身上。因为五保制度和低保制度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必须有严格的行政程序来确保资金不被滥用。从政策规定来说,五保制度和低保制度都是从“个人申请”开始启动。但是,如果有需要的人因为某种原因不具备以上规定的行为能力时,就需要有替代性的法定渠道。
按照国际惯例,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并在必要时介入、干预和转介,在基层社区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说句大白话,在制度安排上,在城乡基层社区,应该有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时时关注每一个老人的生活状况,在老人有需要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政策并提出申请。在老人不具备行为能力时,还要直接帮助他们去办理所有的手续。
在中国,尤其在农村,由于政社不分,这些责任就都落到基层干部身上。如果基层干部忽视甚至漠视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甚至对处于危急状况的老人采取“呵呵呵”的草菅人命的态度。那么,他们就应该被问责并且追查到底。须知基层腐败就犹如大坝“豆腐渣化”,必须加以百倍的重视。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由于人口流动,以常住人口计算,老龄化的发展在农村快于城市。可以预期,如果对农村老年人保障和服务不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恶果,在农村要比城市可怕得多。同时,这还不是资金保障的问题,服务保障的问题可能更紧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