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山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把以往开放的内陆偏远地区变为开放前沿,沿边以往的弱势因而成为优势,这会促进跨国开放中的要素流动,为区域性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随着“一路一带”经济大布局的实施,国家明确提出“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西藏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西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宗教环境以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资源优势,在我国的国家安全能源安全中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
1.在地缘政治中的不可替代性。
地理是天然的政治,地缘是凝固的战略。西藏自治区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民族自治区,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是“世界屋脊”的主体部分,陆路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与印度、尼泊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我国西南西北的天然屏障,是通往南亚的门户,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前沿。作为独有的我国与南亚次大陆地区主要陆路通道的区位优势,西藏位于南亚、东亚的交汇处,地缘位置十分重要。北走出中亚西亚抵达俄国,南可下印度、不丹、尼泊尔,出缅甸可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洋的心脏地带。西可到克什米尔,达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出巴基斯坦就可达重要国际海洋大通道霍尔木兹大海峡,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独特优势。
西藏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亚洲重要的江河源区和我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是我国和全球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是维系我国和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西藏生态环境,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
西藏是中国面向南亚的战略枢纽和开放门户。随着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与南亚的文化交流继续深化。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是西藏构建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必然趋势。这个“大通道”西北方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接,正南方向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亚沿海地带相交汇,是对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丰富和完善,可以作为拓展“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支撑之一。
2.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西藏是亚洲古代文明的交汇之地,在古代,西藏与南亚地区形成了上部阿里通过“吐蕃五大道”通至印度和克什米尔、通过聂拉木通往尼泊尔并进入印度这两条主要通路。除此之外,还形成了众多地区性自然通道,为西藏开展与南亚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唐蕃古道在汉朝时,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这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至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全长3000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距今1800多年的“王侯文鸟兽纹锦”。这一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在汉晋时期就已通过古丝绸之路与内地开展文化、商贸交流。
公元世纪初及以后,通过边境的对外贸易进一步活跃,一些主要山口通道附近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交易点。阿里牧区习惯用当地的硼砂、湖盐、羊毛等土特产品,西向拉达克,南向库马翁交换布匹、干果和日用品。在后藏,同尼泊尔接壤的聂拉木和吉隆两地从这里一路输出羊毛、湖盐、牲畜以换取粮食、铁器和布匹等物。锡金、不丹的人民有用米、谷等土产到帕里交换必需的盐、茶的悠久传统。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就与天竺、尼婆罗等南亚地区进行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商贸交易已相当普遍。藏文史籍称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自“波斯尼婆罗尼泊尔取制食品、珍宝之宝库”。元朝以后,西藏地方政府陆续在边境设关,管理边境贸易活动。
古代西藏与南亚邻国间的往来,除了发挥互通有无的经济职能外,还发挥着促进相互文化传播与交流载体的特殊作用,这正是古代西藏与南亚邻国间往来之特殊性的体现。作为中国对西南开放的前沿窗口,西藏边境结合部具有山水相连、通道众多、边民往来密切等特点,同时,西藏各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这种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条件,决定了西藏与周边国家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3.在当今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有过感冒惊风的孩子,家中可备小儿牛黄清心散、猴枣散,同时常备泰诺林或美林等退热药,对预防惊厥起到一定的作用,及时就医,以免体温升高引起惊厥的发生。
“一带一路”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即由东部带动转为以中西部为主全面牵动、由要素引入转为以要素输出、由主要针对发达国家的开放转为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开放、由主要借助WTO平台转为主要借助“自由贸易区”平台,实现我国与沿路各国合作发展、和平发展,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西部地区不再是对外开放的“追随者”而是作为牵动者承担开发与振兴的重任。西藏在“一带一路”部署上独具格局: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西藏无疑起到了关节点的作用。在这个关节点上,西藏发挥着三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
一是稳定的功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需要大家共同协商,共同设计,共同参与,共同建设。要减少与消除沿路国家和地区存在的疑虑,规避和化解经济争端与风险,减少不确定因素,必须以实现总书记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前提,发挥稳定交流、合作发展的作用。而西藏由于历史形成文化交流方式与内涵,不仅具备而且无疑又延伸了向西连接的稳定功能。
二是链接、聚能的功能。“一带一路”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而形成的带状地域经济单元。通过互联互通发挥经济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衔接带动不同等级规模的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条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它是诸多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也是诸多经济资源的集聚和再集聚。作为这个经济走廊的地区或城市,在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同时,也把“一带一路”所能涵盖的各种资源的能量集聚起来,共同整合,共同发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近年来国家出台倾斜政策,大力支持西藏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青藏铁路和中尼国际公路的联网运输能力全面提高,确保了我国内地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关产品得以顺利通过内地-西藏-尼泊尔陆路途径实现出口。西藏是中国进入中亚和中东的前沿地区之一,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西藏与巴基斯坦接壤,与缅甸为邻,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为我国新世纪的发展可以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西藏一方面承接内地资源能量,把它输送到西行的点、线、面,另一方面也会承接西来的资源能量,转回内地。无形中所形成的能量沉淀又辐射和带动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提升的功能。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旅游文化以及生态环保的多方面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的合作,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将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把前沿变成2.2万公里的边境线。西部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依托西部优势资源,能够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加快西部开放步伐,推动西部内陆沿边地区迈向前沿。同时,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将为西藏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为不断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奠定基础,实现交通、贸易、金融、能源和现代物流业等领域的升级,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西藏将迎来进一步加大开放性经济发展力度,深度改变经济封闭形象的历史机遇。在融入“一路一带”经济大发展中,西藏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释放产业的领域和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实施倾斜政策的帮助下,西藏现代工业和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建立起包括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以公路、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建设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青藏联网、拉日铁路、藏木电站等一批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打通关键的节点。承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任务的基本条件开始形成。
西藏与其他省区的联系将进一步得到加强。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贡嘎、米林等民用机场的投入运行以及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车、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正式开工、滇藏新通道等开工建设,西藏铁路航空运输网络日益完善,由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密切和加深了西藏与其他省区经贸、旅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加速西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拓南亚市场有利于挖掘西藏区位潜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西藏市场经济发展,促进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框架,并将樟木、吉隆等口岸作为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随着中尼双方加强经贸往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正式通车、昔日对尼泊尔最大贸易口岸吉隆口岸扩大开放、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正式开工、西藏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等诸多有利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尼潜力巨大,将有望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不仅会带来贸易量的剧增,同时还将推动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助推我区对外贸易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西藏将通过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不断走向深入,西藏已加入丝绸之路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拉萨海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0个海关联手,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实施一体化改革后,西藏进出口企业一方面将促进通关提速、物流加快和经济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将进一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大通道”,打通进出口企业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带动西藏对外开放,助推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规划,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把西藏建设成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经过几年的来发展,西藏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中奶牛、藏中优质粮油、城郊无公害蔬菜、藏香猪等七区七带特色农牧业产业格局,诞生了5100冰川矿泉水、高原之宝牦牛奶、藏泉青稞白酒等一批“藏字号”现代农牧业品牌,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向内地市场。但由于社会历史等因素,西藏生产力水平亟待提高,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也亟待提高。引进具有技术优势、高科技、前瞻性的大型项目和科技企业,对我区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产业转型起到必将积极的引导作用。
加速物流业的发展。西藏商贸物流业的运作模式较为粗放,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市场规模不足,企业“小、散、差、弱”,以中小规模居多,大部分企业的专业化供应服务能力不强,仍以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务为主,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起步阶段。为适应“一路一带”经济战略的发展,加快构建商贸物流体系,形成以不同功能定位物流节点为基础,面向全区及南亚市场的商贸物流网络布局,促进商贸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成为西藏物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和改造现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和设立商贸物流园区等措施,使其不仅为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发挥基础和支撑保障作用,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随着“一路一带”布局的实施,西藏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参考资料
1、张蕴岭《“一带一路”要应对三大挑战》2015、05-中国经济周刊
2、经济日报《“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2015、04
3、吕庆福《“一带一路”:极大提升西部竞争力》中国信息报/2014年/11月/13日/第003版
4、王小甫《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往西北之路》中国民族宗教网2009、12。《文化整合与吐蕃崛兴》历史研究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