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乘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中包括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场问题,要求我们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立场坚定”、“站稳政治立场”、“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政治立场的重要论述,对于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1]132此后,他又多次强调立场问题,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站稳党性立场”、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政治立场,有其明确而具体的内涵。众所周知,“立场”就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立足点即所处的地位和由此而持的态度。其中最根本的是立足点,立足点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的态度就会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政治立场,就就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党和党性的立场,就是人民群众的立场;要求坚定政治立场,也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党和党性的立场,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立场、党和党性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立场是统一的,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立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所以,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从根本上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和党性的立场,就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1]766“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309
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是由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的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边,自觉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作为执政党,只有坚定地站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坚定地站在人民这一边,坚持以人民为本,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也是共产党的力量所在。现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选择”。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3]
2012年11月15日上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得最多的就是“责任”和“人民”,并且直接把“责任”与“人民”连接起来,强调这个重大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他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70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回应,更是庄严的宣示和郑重的承诺。
正是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3]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更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的政治立场。
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对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又是一个在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政党,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坚定政治立场,不仅直接关系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坚定政治立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坚定政治立场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先决条件。政治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鲜明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即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决定党的性质的核心要素,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先决条件。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285其中,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亦即是不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最根本的。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前提和依据,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保证。党员是党的先进性的实践主体。如果广大党员不能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使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会因为广大党员的立场问题而无法得到贯彻落实,从而使党失去先进性。离开了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只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保证,党的先进性才能最终得到体现。而要保持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310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当然是要坚定政治立场,即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这一边。
其次,坚定政治立场是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的基本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之所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只有彻底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党,而是完全站在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我们党的章程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内在要求;而要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也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清楚地表明,政治立场(即人民群众的立场)是根本政治问题,它决定了我们党的性质,并进而决定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只有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果偏离的人民群众的立场,那就不可能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我们一些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贪腐现象,人们往往归因为宗旨意识淡薄。其实,宗旨意识淡薄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更为根本的问题,这就是政治立场的偏移,亦即偏离了人民群众的立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立场”和“宗旨”联系起来,强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再次,坚定政治立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政治基础。政治立场问题不仅决定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同时也决定着党的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这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我们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而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82不论什么组织,只要背离了人民利益,人民都会拒绝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解决党群关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要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
第四,坚定政治立场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党的领导尽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毕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和主人翁作用,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始终是最紧要的。如果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发生了变化,不再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再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那就意味着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个党就会因此丧失先进性,失去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格,从而也就不可能再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是否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决定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根本标准,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就必须自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这是坚定政治立场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党性立场与人民立场的统一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根本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7]这种“一致”和“统一”是由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本质所在。人民性是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的集中的表现。一个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是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的集中的表现,从根本上说两者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群众立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7]这里所说的政治立场,既是党性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立场、人民利益立场,无论是坚持党性立场还是坚持人民立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也就是坚持党性立场与人民群众立场的统一。
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共产党人的人民群众立场是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密切相关的。要坚定人民群众立场,就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坚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才能牢牢站稳人民群众立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核心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8]28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和运用,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学说的新境界,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中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的观点等。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最重要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中成就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群众则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更加需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利益主体观、权力主体观和价值主体观的统一,切实尊重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具体运用,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立场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697群众路线之所以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是由群众路线自身内容决定的。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党在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工作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1]697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只有自觉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反映民意,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也更能获得更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四是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成效的满意度。能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说到底就是看我们党能不能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能不能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在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的今天,更要时刻牢记和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种崇高的价值取向,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追求。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何种情况下,都必须强化这种意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第一,把为人民谋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并努力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本领、锤炼能力。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党组织和每一个成员一切言论和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必须落实到党组织和每一个成员的实际行动上,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具有生动具体的实践内容,其实现途径也多种多样。要注意拓宽为人民服务的途径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方式,从各个方面去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同时,还要注重为人民服务的实效。要坚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02).
[7]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