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导读

2015-08-15 00:50胡晓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绿树桃源本真

胡晓兰

美点赏析

周海亮是中国“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细腻,极受读者喜爱。

《桃源》是一篇荒诞派小小说,在荒诞之中又不乏细节的真实,对现实生活极具穿透力,对世人的警醒和拷问直指灵魂深处。

小说看似有很多重复的句子,但有着细微的差别,如对主人公外貌的描写,小时候“眼睛很大,眉毛很弯,唇角很翘,笑起来如同一汪清澈见底的泉”;长大些“眼睛仍然很大,却不似以前那般黑;眉毛仍然很弯,却不似以前那般细;唇角仍然很翘,却不似以前那般调皮;笑起来,泉水叮咚的声音,愈来愈淡”;在桃源三年后“眼睛很黑,眉毛很弯,唇角很翘,腰身很细,皮肤很白,笑起来如同一汪清澈见底的泉”,这些描写使人物变得立体,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有些句子又在重复的句式中形成强烈的反差,如城市里“每天她都要接她不想接的电话,见她不想见的人,做她不想做的事”,桃源“没有书籍、报刊、电视、汽车、网络、股票……没有不想接的电话,没有不想见的人,没有人逼她做不想做的事情”,重返城市后“每天她都要接不想接的电话,见不想见的人,做不想做的事,扮不喜欢扮的表情,想不喜欢想的心事……”这些句子描绘了现实社会对主人公的束缚,悲哀沉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世间的任何一种美都不是亘古不变的,在桃源里养成的本真之美也需要维护和秉持。不同的环境会影响甚至重塑一个人的心灵,进而外化,所以当一个由纷繁芜杂回归到平静、由丑陋回归到美丽的姑娘,再次步入都市享受“众星拱月”的感觉后,丑陋,也就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了……

还需一提的是,周海亮的语言,有时铺排渲染,有时惜墨如金,如“笑起来,泉水叮咚的声音,愈来愈淡”,一个“淡”字,也可看出作者的功力。

难点指津

这是一篇典型的荒诞派小小说,在夸张离奇的叙述手法下,向人们展示这样的一个事实: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而这种纯净,就是人性最深处的本真,在本真的浸润之下,人是漂亮的,美丽的。但在嘈杂的人类世界,充斥着各种欲望,当贪欲占据原本纯真的灵魂,内心的改变就顺其自然地体现为外表的丑陋。

被种种“不想”所裹挟的感觉使人身心俱疲,所以每当夜深人静时,无论是失败者、成功者或是碌碌无为者,都会时不时地产生一种逃离的念头,哪怕只在短暂的一瞬间!

因此就有了桃源。桃源不仅仅是一处山青水秀,鸡犬相闻的地方。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元素里,桃源一直象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内心境界和精神层次,在这种境界与层次之下,人性得以最真实的体现。也因为桃源,小说主人公的人性才得以回归本真,而回归本真之后的人性,又自然而然地使人“美得惊艳”!

但她并不是主动逃离的。文中有这样两处叙述,一处是“他们只关心阳光、绿树、蔬菜、粮食、花朵和蜜蜂,他们对她漠不关心。漠不关心,便是极大的尊重了吧。”另一处是“周围的人们只关心阳光、绿树、蔬菜、粮食、花朵和蜜蜂,他们对她熟视无睹。熟视无睹,对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来说,便是极大的伤害了吧。”同样的关心阳光、绿树、蔬菜、粮食、花朵和蜜蜂,同样的对她毫不在意,何以就有了“尊重”与“伤害”的区别了呢?文中给出了答案——“她开始不再满意现今的生活。现今的生活无比安静,让她的美貌百无一用。”改变了的不是外在的那些因素,而是她的内心。一旦美貌成为一种可用的工具,贪欲重又占据灵魂,外表的丑陋也就随之而来。

当然,世界并无真实存在的桃源。周海亮在另一篇散文《寻找一处桃源》中说,真正的宁静,或者回归,不是寻一处地理意义的桃源,而是寻一处灵魂意义的桃源。只要心中藏一处桃源,那么,无论你在干什么,无论你在哪里干什么,你都是陶渊明或者梭罗,甚至比他们更加彻底和高明。其实,寻找一处桃源,就是寻找你的内心。

考点训练

1.文中的桃源具有多层含义,请简要说明。

2.文中有两处看似矛盾的语句:“漠不关心,便是极大的尊重了吧。”“熟视无睹,对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来说,便是极大的伤害了吧。”对此应当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及社会现实作简要探究。

附:参考答案

1.(1) 是一个山青水秀的美丽世界,这里民风淳朴、远离世俗。(2) 这里又是宁静自由的精神家园。

2.参考“难点指津”。

猜你喜欢
绿树桃源本真
作 品:乡村旅游风景绘画
——绿树阴浓夏日长
振兴村: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绿树阴浓夏日长 风光不与四时同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安得绿树遮望眼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搬迁十年访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