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丽娟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416400)
不管是母语习得者还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与习得语言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偏误。否定副词“不”、“没有”在现代汉语表达中使用频率最高,以其为语法标志构成的汉语常用否定结构的情况相当复杂。因此,研究它们在语法上的分布情况和语义表达功能,可以使留学生理解现代汉语否定形式点的基本类型,掌握现代汉语否定形式的规律,造出合乎汉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否定句。
我们从词性方面具体来看“不”和“没(有)”在语用上的不同:
形容词有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有单音节形容词和多音节形容词之分。性质形容词如“优秀”、“聪明”等一般用“不”否定;状态形容词及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不能说“*不雪白”,“高高兴兴”不能说“*不高高兴兴”。然而部分单音节形容词既可以用“不”又可以用“没(有)”否定,只是意义上不同,这部分是留学生偏误最多的地方,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差异。例如:
小明很勤奋,天不亮就起床读书。
小明很勤奋,天没亮就起床读书。
两个例句的上下文语境都相同,这里看起来就是“不亮”和“没亮”的区别,仔细体会就可以得出,“天不亮”是对天的亮本身这一性质的否定,是静态的;“天没亮”是对天亮的这个动作的否定,从不亮到亮的这个动作发生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
从上文的例证可以看出:“不”是否定静态形容词性质状态的,“没”是否定动态形容词性质过程的。
如行为动词、趋向动词、部分心理动词和部分使令动词等都可以用“不”和“没有”否定,甚至可以互换。但是这部分动词是最令留学生头疼的部分,因为他们分不清到底二选一选哪个。其他如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只能用“不”否定,表存现的状态动词,特别是存在动词“有”只能用“没”否定,这些留学生还能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差别。例如:
像这种练习题,在留学生中的正确率很高。偏误一般出现在那种分不清语义要表达什么的句子中,即是那些可以互换都符合语法只是意思上有区别的情况。例如:
单从句子上看,不喝酒和没有喝酒都讲得通,但是从语义上来讲,“不喝酒”否定的是喝酒这种惯性动作,表明这个人的品性、性质是一位不喝酒的人;“没有喝酒”否定的只是这个动作,并不是对性质的一种否定,只是因为某种客观条件限制了这个动作的发生而已。再如:“我的室友吃包子。(不/没)”,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惯性和突然性。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事后才说出的情况,即动作已经发生。正如刘月华、吕叔湘等从时间界限上来阐述“不”和“没(有)”的差异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不能用于将来,而“不”可以。例如: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选择“没”,那么我们讨论的这件事,即是周末这个时间段已经是过去,成为既定事实,即是否定客观事实;而若是我们选择“不”,那说明说这件事的时候还没有到星期天,是一种计划和打算,是对未发生的动作进行否定,即是“不”可以用于将来表示计划和安排。
值得一说的是,上文中,我们知道能愿动词用“不”否定,表示一种意愿。刘月华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白荃老师都提出过“不”是用于否定主观意愿,不管是自己的主观意愿还是别人的主观意愿。例如:
昨天没下雨。/我这会儿不吃饭,一会儿再吃。
这两个句子,很明显一个表示事实,一个表示主观意愿,不能互换。
留学生对其构成的补语短语的否定形式也存在大量的偏误。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否定补语成分用“不”,对整个述补结构进行否定用“没”。一般情况下,这两种否定形式可以互换,如“没找着——找不着”、“没写完——写不完”等等。再如:*这件事没办得妥。*队伍没排列得整齐。这种句子也是可以互换上面两种否定形式的,但是得省略“得”字,上句即是“这件事办得不妥”也可以是“这件事没办妥。”、“队伍排列得不整齐”也可以是“队伍没排列整齐”。
偏误是指由于母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母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种规律性的偏误正是中介语特征的反映,是偏误分析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
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学生对“不”和“没有”的正确使用常常感到混乱,在作业、口语和软件聊天中,最容易出现偏误。这是由于:
其一,母语负迁移在语言学习开始阶段是造成偏误的最大原因,例如一位女学生与我聊天中说“老师突然有事情,我们下午的课没有”。这位学生之所以把“没有”放在句尾否定,主要是受了母语韩语中“没有”一词表示否定存现、领有的意思时,放在句末,作句末动词使用。
其二,学生大多是由于学习策略和交流策略的影响而导致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晰。例如一个学生的错句“你要是不打房门开,我们就没办法去上课了”。在这个句子中,学生将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这一语法规则过度泛化到这个句子中,忽视了这个句子中的述补结构。
其三,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很清楚地阐明近义词直接的核心语义区别特征,只是把表面的某些特征告诉学生,导致学生泛化出现偏误,更没能及时给学生总结复习,学生自身也没有注意到差异,对其否定功能上的差异没有掌握完全,都是引起偏误的原因。
1.“不”和“没有”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在学习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要求留学生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些词,但是,这几个词对留学生来说,又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所以,我们对这些副词的使用特点、留学生学习这些词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考察和分析,有助于老师针对性解决问题、有助于留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加大对外汉语“不”“没(有)”偏误研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帮助。在授课的时候能够根据其难易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教学,能避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漫无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相。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2013.
[3]李晨菊.否定词“不”和“没”在使用上的差异以及偏误分析[J].才智,2014(14).
[4]刘莉.“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辨析——对外汉语中否定副词教学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
[5]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