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阅读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2015-08-15 00:51宋琰君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课文

宋琰君

阅读是语文学习之母,阅读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抓好阅读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要平等

《语文课程标准》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平等对话,首先是师生身份和地位的平等;其次是师生间话语权的平等。后者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真正做到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全面达成课程目标,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丑小鸭》,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师生声情并茂地读到丑小鸭一系列凄惨遭遇时,学生们都为之动容。在师生与文本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凡卡》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功夫,再从事情的结局入手,深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学生对凡卡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要刻意寻求“统一答案”、“标准答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设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感情和积累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好课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范读这篇课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同学甚至唏嘘不已,这样学习课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四、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为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