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胜男
所谓情趣课堂,就是教师充分开掘、利用教材文本中的情趣元素,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策略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情趣课堂的打造,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从而为提升阅读教学整体效益奠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用简捷有效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快速有效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教师就紧扣课文中“克隆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出三根毫毛就变出许多小猴子的情景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已经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啦!这种技术就是——克隆技术。”接着,在引导学生板书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畅谈感受,并相机揭示出“神奇”二字,告诉学生“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还不止于此,要想真正了解“克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孙悟空本领与“克隆技术”本质上的相同,唤醒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在导入环节就让学生铆足了劲头,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引领学生不断逼近文本内核、强化学生品读成果的有效手段。提问是一门艺术,优质的提问方式能够在切准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将自己全部的身心聚焦在文本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在问题的引领和浸润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一路花香》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时,在课堂总结环节出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课文中,你们最欣赏谁?可以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顿时来了兴趣。很多人欣赏破水罐,因为破水罐运用自己的缺点浇灌了路边的花朵,把缺点转化成为有点;也有人欣赏好水罐,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让主人能够喝到干净的水,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甚至也有人提出欣赏挑水工,因为他能够充分利用两个不同水罐的特点,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在教学这一板块时,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整个课堂呈现出生趣盎然的质态。
在阅读教学中,想象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更能在拓展联想中丰富文本,甚至超越文本。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在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想象,在紧扣文本情趣元素中拓展学生的情趣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教师紧扣爱因斯坦衣着的前后变化,问:“他究竟是一副怎样的穿戴呢?”课文中并没有写,却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于是,教师顺势而下,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对爱因斯坦外貌以及衣着的描写,要求学生想象“穿戴整齐”的爱因斯坦究竟是一副怎样的模样。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从爱因斯坦的发型、眼神、胡子等外貌细节以及穿着打扮等方面进行想象刻画,一个完美的绅士形象跃然纸上。教师正是紧扣文本中的留白,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在学生的想象中,文本更加丰满,课堂也更富有情韵。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合理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是学生形成语言智慧、提升语言能力的范本,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推手。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关注自身的语言速率,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从而在营造宽松氛围、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添课堂情趣。
例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司马迁“悲愤交加”的内心感受,教师设置了这样一段语言进行渲染:“这种灭绝人性的惩罚,不仅对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更是对他人格的巨大侮辱。试想,青年时代的司马迁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志存高远,可现在却只能屈辱地生活着。这对于一个从小就聆听英雄故事长大的司马迁是怎样的屈辱啊!”在这一段激情语言的渲染下,学生心潮澎湃,在朗诵中得到了激情释放。
总之,情趣课堂的构建不仅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需求之间的联系,找准情趣衍生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