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戏剧形式艺术

俞 英

戏剧是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是对社会现象、历史史实或者是人生感悟的一种反映。但是戏剧作品并不是很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在高中教材中一般也都是作为欣赏阅读的内容,所以说,对于戏剧作品的讲解,教师和学生也只是抱着了解的态度进行认识,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戏剧的魅力。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戏剧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没有对戏剧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种文学形式不够了解,学生对戏剧作品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戏剧作品的展示,多媒体能够展示声音和图像,这样视觉上的刺激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作品有全新的认识。另外,教材上的一些戏剧作品大多数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准确,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当复杂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戏剧作品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虽然教材的内容是可以看懂的,但是整部戏剧中的人物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中也有许多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的形式,可以将其中的人物关系梳理出来。通过观看演员的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戏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进行总结和分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帮助学生学好戏剧作品。

二、介绍戏剧艺术,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作品

要想对戏剧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戏剧的形式以及发展历史,了解各个流派的艺术形式以及中国戏剧的特点。戏剧反映的可能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艺术审美。戏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戏剧语言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说在这一要素的研究上要多下功夫。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重点的对话或者是语言表达进行反复的诵读,逐渐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通过不断的感受来形成一种艺术鉴赏的能力。

三、参加戏剧表演,使学生感受戏剧魅力

在戏剧文本的学习中,学生掌握戏剧的基本特点还不算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在戏剧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戏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戏剧作品的时候,学生可能对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戏剧中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地进行角色的安排,根据自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自身性格的特点,讨论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角色,然后每个小组自由排练,争取将本组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这样的表演形式其实也是检验学生对该戏剧作品理解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状况。登上舞台表演能够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戏剧故事的情节进行重现,这样的形式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小组之间的互相比较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这又促使学生想要将自身扮演的人物表现得更好。所以说,表演课程是戏剧学习中非常必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体会到戏剧的魅力。

四、发挥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戏剧创作热情

高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奇的想法,对于一些经典的艺术形式虽然也有尊重的态度,对于一些艺术形式也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当学生出现新奇的想法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改动经典的戏剧作品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有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虽然说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是要对经典的戏剧艺术形式进行继承和发扬,但是也不能够过于拘泥传统的形式。

比如,在学习一些经典的戏剧作品的时候,学生可能会产生续写或者是撰写前传的想法。在学习《雷雨》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家庭悲剧上,而是对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故事感兴趣,想要对具体的爱情过程进行描写,其实整个家庭的矛盾和最终的悲剧也是由于二人的爱情故事开始的。首先周梅二人的感情故事就是一场悲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为《雷雨》这篇文章撰写前传,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编写,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同时还能够给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注入新的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总而言之,戏剧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的。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涉及的戏剧作品,教师和学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戏剧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

猜你喜欢
戏剧形式艺术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纸的艺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戏剧类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