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我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是沿着“文人艺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民间艺术”的渠道并行发展的。在陶瓷艺术中,紫砂是一个特殊的品种,它具有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实用与美高度和谐妙不可言的特种手工艺品。紫砂壶以简练大方之形、淳朴典雅之色、安祥恬静之态,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林,深得海内外人士喜爱。紫砂壶的美在于壶砂、壶色、壶型、壶款、壶章、壶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多艺术,而紫砂壶上乘之作的铭刻又要达到“切茶、切水、切壶、切情”,一把上乘的紫砂壶,可谓是美妙绝伦。
一把紫砂壶,不仅是一件饮茶器皿,它在融入中国原始制陶技术、商周青铜工艺、唐宋书法绘画、明代家具线条的同时,还柔和了舞蹈、诗词、色彩、服饰、雕塑、篆刻、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把中华文化的诸多奥秘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凝聚着民俗文化的愿景与期盼,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是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壶色紫而不姹、红而不嫣,它与中庸之道一脉相承;壶型素面素心、内外兼修,它是“茶禅一味,壶佛一体”的淡定;壶韵清净无为、道法自然,它是返朴归真的生动体现。
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以及历史原因,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饱满线条分明,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都需经过成型精加工来求得。《葵阅壶》壶身用线条勾勒出块面的艺术效果,自然生动。
紫砂陶是含铁量较高的泥矿,由于地质成因的关系,每处的泥矿含铁量及其他成分不尽相同,其外观颜色也多有不同,故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色土”,再加上烧成温度的高低、火焰气氛的变化,就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紫砂颜色,具有丰富的色彩效果。紫泥矿氧化铁含量较高,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可爱灵动,深得世人喜爱。《葵阅壶》作品做完后,放在阴凉处阴干,阴干后放在推板窑里烧制,设定窑温在1200度左右,看此作品的色泽、外观,颜色古朴典雅为佳。
从紫砂矿石到紫砂壶,先要经历天然的风化,再碾碎加工,制作成型,还要经受烈火的考验,最后才能成为成品。《葵阅壶》采用圆壶的形式,使作品既朴实典雅,又美观秀气,加之作者施以高超的技艺,使作品更加完美,是难得的一件力作。
紫砂壶兴起于宜兴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茶文化大环境陶冶下的突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变革的必然产物。尤其是文人的参与,不仅把茶文化提升到一个精神文化层次,而且还亲自设计紫砂壶,由艺人按图制作,自己再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壶的外在鉴赏价值。艺术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紫砂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爱壶者的参与。一件紫砂作品的问世,无不凸显制壶者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是对艺术的虔诚,对信念的追求。
[1] 宋伯胤、吴光荣、黄健亮:《紫砂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2008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