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化农业的理念搞活农业

2015-08-15 00:48杨荣坤李艳红周文忠冯习昭
云南农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玉溪市场化升级

杨荣坤,李艳红,周文忠,冯习昭

(1.玉溪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 玉溪 653100;2.易门县龙泉街道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云南 易门 651100;3.玉溪市农业局,云南 玉溪653100)

市场化是驱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主引擎,也是农业由一个“行业”升级为“产业”的主引擎。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区和以上海自贸区为标志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启动,升级市场引擎已成为未来改革的主旋律。“跳出农业看农业”,从市场眼光来审视,玉溪农业还没有完成市场化使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升级、低端农业向中高端农业转化升级的初始阶段,农产品的加工率、商品化率、品牌化率低,市场化整体落后与市场发育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因此,升级市场引擎,用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激活农业内部动力,既是下一步玉溪农业“释放改革红利”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激活农业现代化驱动链的总阀门。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当下,升级市场引擎主要有构建模式、开拓市场、激活要素、培育主体和信息导航等五大切入点。

1 在构建“市场农业模式”中升级市场引擎

当前,人们已有农业市场化的认识,但缺乏市场化农业的观念和行动。农业市场化是立足农业看市场抓市场,市场化农业是立足市场看农业抓农业。由于我国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直接搞市场经济,立足农业看市场抓市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小农意识来搞市场经济,容易被小农意识束缚,很难看清和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只有立足市场看农业抓农业,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市场思维和眼光来审视农业,才能彻底洗涤小农意识,才能走一步看十步百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搞市场化农业,基础是农产品生产,支撑是科技与人才,要害是驾驭市场,核心是构建“从市场到种养再到市场”的“市场化农业模式”,即瞄准市场抓农业,而不是先抓农业再来找市场,要做到产前(市场预测)、产中(计划、决策、管理)、产后(市场营销)都以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市场为主线贯穿始终。纵观世界,一切成功的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走的都是市场导向之路。以市场为导向,昆明斗南打造了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激活了“云花”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通海县打造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激活了“云菜”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易门县的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元江县的金杧果节、新平县的者竜核桃节,带动了野生菌产业、杧果产业、核桃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大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褚时健打造了被誉为中国最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需警醒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开放初期就对我国种业等农业的至高点提前低成本谋划布局。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处理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市场在前、在后,并贯穿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只有真正构建起“从市场到种养再到市场”的“市场化农业模式”,才能助推玉溪农业从融入市场走向前沿市场。

2 在主动开拓市场中升级市场引擎

找准目标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是市场化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产业化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农产品能否卖出去、赚到钱。“玉溪这块天地不愁种不愁养,愁的是手里的好东西不知如何卖出去。”农民朋友的心声充分反映出“市场化运作”已成为玉溪农业发展的“短板”,从销售环节改革入手引领农民进入市场,是推进市场化农业容易操作、容易成功和容易赢得农民朋友欢迎的改革路径。从1978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市场化改革至今已37年,从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22周年,但是我们不仅对玉溪农业如何参与国内、国际分工缺乏全球视野和战略研究;就连20年来玉溪主要农产品的终端市场如何分布、如何进入、如何变化都没有人或权威机构能说清楚。说明玉溪农业还没有摆脱“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被动成长格局,还没有及时跟进我国多数农产品已由短缺向总量过剩转变、低端农业向中高端农业转型升级的“两大变化”,重生产轻市场、重产中轻产前产后等问题突出,市场发育及市场化整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玉溪农业需要进一步拉升坐标定位,来一场涵盖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市场革命”,找到适合玉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只有摒弃“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发展模式,主动发挥高原特色资源优势、主动规划布局市场、主动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主动满足前沿市场需求、主动掌控农产品价格话语权,才能让玉溪农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分工中抢得先机和确立有利位置。虽然闯开这条路有难度,但玉溪有得天独厚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只要在科技和市场这两个最大障碍上不断突破,迎来的就是一片春天。当务之急应重点研究我国农产品短缺向农产品总量过剩转变、低端农业向中高端农业转型升级中玉溪农业的积极应对之策,并着力研究在铸造云南“桥头堡”与滇中经济圈、上海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太自贸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欧区域一体化)、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和中日韩自贸区等重大市场变革中玉溪农业有什么成长机会,应扮演何种分工角色,在这个市场大变革的时代,机遇总是留给主动准备、主动布局和主动应战者。

3 在加速农业要素市场化中升级市场引擎

土地、劳力、资金三要素是市场化农业的内核和基石。改革开放37年后的今天,虽然三要素的市场化有了本质改变,但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非市场化问题,其中最为滞后的农地非市场化(一级市场)问题引发的矛盾最为复杂,不仅阻碍着市场化农业的前进步伐,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因此,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聚焦重点,先行先试,着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在“动真格”的改革中释放土地、劳力、资金活力,将是升级市场引擎的基础性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打破金融垄断,允许民间资本创办村镇金融组织,是释放资金活力的攻坚战。资金是生产要素的粘合剂,是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是有效解决农业资金流向工商业、农村资金流向城市、落后地区资金流向发达地区的问题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年来,玉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融资服务方面已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经验。目前,全市有通海天绿蔬菜合作社、通海和源蔬菜合作社、元江果洛垤林果合作社等11个合作社开展了资金互助服务,合作社成员2320户,合作社成员入股资金总额6593万元,成员使用互助资金3198万元,较好地调节了农户之间生产生活资金余缺问题。但离打破农村金融垄断,允许民间资本创办村镇金融组织,满足“三农”发展要求还有艰难的改革需要攻克。二是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释放劳动者活力的攻坚战。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革命的要素,是决定市场经济活力的要害。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拆除农民进城的“门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让进城农民及子女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整合进城农民留下的农地资源。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释放土地活力的攻坚战。土地既是农民的命根子,又是生产力聚集的载体和场所。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农民土地产权的确认和土地市场化的公平交易。只有让农民特别是完全失地农民在农地非农化交易中公平地分享并获得保障性生存资本和创业资本,才能形成农民主动参与创业的城镇化,才能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真正迈上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与土地经营规模适度扩大的现代化之路。

4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升级市场引擎

经营主体(市场主体)是土地、劳力、资金、科技、信息、管理等要素的结合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成点,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如果说市场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那么经营主体则是市场化的原动力或“发动机”。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中,政府应从提供压力、动力、能力3个方面为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一个好的竞争舞台,助推农业经营主体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成为市场化农业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玉溪市各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壮大,但一盘散沙式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主体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农户作为经营主体但没有发育成为市场主体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从而导致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趋激化并上升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矛盾。因此,变农户小生产为大生产是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导方向。一是着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应处理好“龙头”与“带动”关系。提高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用高端农产品的高价格突破低端农产品的低价格约束,升级价值链,获取高附加值。因此,“龙头”作用的发挥应当走高科技、深加工、名品牌和优管理支撑的高端农业路线。当前,玉溪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5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47户、市级87户,多数龙头企业仍处在原料生产、初加工的低端阶段,与农民在低档次上争夺利润的现象突出。应引导龙头企业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作为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把初生产、初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尽可能多地留给农民。“带动”作用的发挥应当走由“公司+农户”模式向“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转化的升级路线,依托合作社打造龙头、龙身、龙尾为一体的“龙型产业(经济)”,克服有龙头,无龙身、龙尾的问题,让龙头、龙身、龙尾彼此紧密相连并充满活力地舞起来,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共同致富。二是着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2014年底玉溪市已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015个,初步形成“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堪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典范的玉溪烟草产业,也通过创办一批农民烤烟专业合作社,构建了“龙头企业(红塔集团、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尽管目前玉溪市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仅占农户总数的10%,与全国25.2%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农场主都加入合作社(有的甚至一个农场主同时加入好几个合作社)相比,玉溪市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还较少,合作社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合作社已成为化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和化解龙头企业与农户矛盾的有效平台,为构建龙头、龙身、龙尾为一体的“龙型产业(经济)”和打造公司、农户、市场双赢或多赢的经济(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植,是未来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大方向。三是着力发挥各类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的主体作用。随着农民市民化及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必将真正激活农业现代化的驱动链,即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企业)大量产生并成为新的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及农场主或农民企业家大量产生并成为新的农业产业化主力军,由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场主支撑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将带领农民迈向前沿市场并助推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因此,扶持“小农户”向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升级既是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也是巩固党在农村政策基石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

5 在加速农业信息化中升级市场引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速,玉溪农业深度融入全国性、世界性大市场的步伐加快,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等,广大农民几乎完全被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着、操控着,农民基本上是根据上一茬或上一年的价格来决定种养策略,茫然中相互“跟风”,种养如赌博,数量忽多忽少,产量和价格忽高忽低。加之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尚未有效构建“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农业”的农业管理体制。这是30多年来频遭“菜价暴涨暴跌”“猪价暴涨暴跌”的主要根源。当务之急是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构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定期对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和生产成本等进行动态监测和深入分析,实施先兆预警,从而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即采取“监测—分析—预警”三大步骤,解决好“数据信息从哪里来”“市场行情会怎么走”“政策该怎么调整”三大核心问题,使信息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北斗”或“指路人”,破解农民“不识路”和企业、合作社“难领路”的困局,导航农民在市场的汪洋大海里乘风破浪,有效实现农产品供求均衡。

猜你喜欢
玉溪市场化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回暖与升级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