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效果

2015-08-15 00:48:31肖石江谢谷忠李建良谭艳丽
云南农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陆良县细土大田

肖石江,谢谷忠,李建良,谭艳丽

(1.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陆良655600;2.陆良县龙海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4;3.陆良县活水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4)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平均海拔1840m,耕地面积60820hm2。玉米是全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666.7hm2,总产达8500万kg,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乡镇及坝区部分区域。近年来,因持续干旱灾害,玉米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不完全统计,陆良县2010-2014年玉米生长期(4~9月)平均降雨量较正常年景同期偏少206.1mm,平均温度偏高1.1℃,直接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玉米单产减产15.2%以上,干旱已成为制约全县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根据全县近几年玉米高产创建抗旱生产的实践经验,从选用良种、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一套抗旱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抗旱减灾,促进全县粮食稳步增长提供参考。

1 抗旱栽培技术

1.1 选用抗旱品种

根据气候、土壤及水源情况,因地制宜选用长势好,抗病、抗旱能力强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如陆玉4号、云瑞88号、路单8号、会单4号、宣黄单4号等。

1.2 抗旱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翻犁地块,对旱情较重地块应适当深松耕,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对土壤墒情基本能满足出苗或作物生长的地块,可采用免耕、浅耕技术,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使上层土壤疏松平整,减少中下层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墒情。播种前进行大田理墒,深打塘或深开播种沟10~15cm,理“W”型集雨墒面。

1.3 抢抓节令,适时播种

1.3.1 地膜覆盖集雨栽培

1)在有抗旱水源保证或墒情适宜区域,适当提早播期,一般在4月中旬以前播种。采用湿直播宽窄行种植,先将基肥均匀撒施于预先开好的播种沟(塘)内,浅覆土后浇透水,并撒施或喷施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然后用相应的打孔器在播种沟膜上打孔播种,孔径3~4cm,每孔播种2~3粒,深度3~4cm,播种后细土封口减少水分蒸发,使墒面形成“W”型,可收集雨水、抗旱保苗。或播种时,在播种沟(塘)内先播种,浇透水后覆盖地膜,待破膜引苗后形成集雨型墒面,但施肥时应做到种、肥隔离,以防烧种、烧芽,造成缺塘。

2)在无抗旱水源保证区域,可适当推迟播期,播种时间一般不能迟于5月初,并且要选用早熟抗病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方法是降雨来临前,提前将基肥和农药施入播种沟(塘)内并覆盖地膜,用少量细土盖于沟内膜上,同样要使墒面形成“W”型。根据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在雨水来临前3~4d及时破膜播种。也可先破膜集雨,雨水过后再及时播种。

1.3.2 肥床育苗定向移栽

1)苗床选择。在有水源但水分供应较紧张区域,选择背风向阳、靠近大田、水源较近的菜地或土质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地集中育苗。

2)营养土配制。按每移栽一亩大田配制营养土400~500kg,营养土配制:细土85%、腐熟肥14%、普钙1%,充分拌匀,堆捂3~5d。

3)苗床制作。一亩大田需苗床7m2。苗床宽1.2~1.4m,长5~6m,高埂低墒。先将床底铲平,下垫打孔薄膜,膜上覆2cm腐熟细农家肥,再覆5~6cm厚营养土。

4)适时播种。根据气象预报和抗旱保苗需要,育苗期控制在大田移栽前15~20d。播种时每平方米均匀撒播800~900粒玉米种子(约250g)。种子播好后,覆盖2cm厚的细营养土,注意盖细土的厚度以见不到种子为宜,然后盖上稻草,用喷雾器浇一次透水,最后加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并施杀鼠药防鼠害。

5)苗床管理。出苗至1叶1心,膜内温度超过30℃,及时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苗床表土发白,要揭膜浇水,并及时盖严,保持土壤湿润。幼苗2叶1心后尽量少浇水,控水蹲苗,促进根系生长。

6)适时移栽。3叶期为最适移栽期,在移栽前视情况浇水1次,小心取苗,单株宽窄行定向移栽,移栽时浇透定根水,边覆膜边放苗,用细土封口。

1.4 合理密植

干旱易造成出苗率低、地下害虫多,导致缺苗断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和栽种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种植规格:(80+40)/2cm×25~28cm或(100+40)/2cm×22~24cm,密度6万~6.6万株/hm2。

1.5 抗旱施肥

1.5.1 施足基肥

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做到N、P、K配合施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蓄水、保水、供水能力,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基肥施腐熟农家肥3万~3.75万kg/hm2,玉米专用肥(13:13:9)600~900kg/hm2,做到基肥深施,种、肥隔离,否则易出现烧种、烧芽情况,造成缺塘。

1.5.2 适时追肥

以氮肥追施为主,苗期4~6叶期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150kg/hm2作提苗肥,保证幼苗生长一致;大喇叭口期(11~12叶时)追施尿素375~450kg/hm2作穗肥。追肥时在距离植株基部10~15cm处破膜穴施,施肥后覆土,同时可结合降雨或灌水进行。忌直接在膜上撒施或施肥后不覆土。

1.6 田间管理

1.6.1 苗期管理

玉米1叶1心期破膜放苗,放苗应选择早晚或阴天进行,做到勤查、勤破,防止高温烧苗,放苗后用细土将孔口四周封好,减少水分散失;破膜播种的出苗后如有孔口盖土遇雨结壳,要敲碎土壳助苗出土,如有出苗不对孔,需及时引苗出膜。3叶期开始间苗,4~5叶期及时定苗,间苗定苗坚持“四去四留”,去除弱苗、徒长苗、病苗、混杂苗;留壮苗、齐苗、健壮苗、长势一致苗。一般留苗6万~6.75万株/hm2为宜,紧凑型品种可留苗6.75万~7.5万株/hm2。

1.6.2 中耕培土

结合第二次追肥进行培土,促生不定根,防止倒伏。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涝防渍,当田间有积水时,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涝。

1.6.3 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干旱、多雨天气,可用拉绳法和摇摆法进行辅助授粉,每隔2d进行1次,连续2~3次,以减少缺粒、秃尖,促进增产。

1.6.4 植株调整

玉米生长期内,及时除去无效分蘖,保证植株营养集中。操作时要注意不损伤主茎的根叶。同时授粉结束后及时去除雄穗,以降低株高,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减少营养消耗,促进早熟高产。操作时要注意不损伤顶叶。

1.6.5 病虫害防治

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要注意抓好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1)播种期及苗期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kg撒施于播种沟或亩用48%毒死蜱50mL对水50L喷施,防治金针虫、地老虎(幼虫)、蛴螬(幼虫)、蝼蛄等地下害虫。

2)大喇叭口期用5%井冈霉素2000倍液、23%噻氟菌胺悬浮剂或已唑醇喷施防治纹枯病;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撒入喇叭口或喷施2.5%溴氰菊酯防治玉米螟;用50%抗蚜威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蚜虫。

3)抽雄和孕穗期用20%三唑酮乳油或50%粉锈清悬浮剂或43%戊唑醇喷施防治锈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或10%苯醚甲环唑喷施叶面防治大小斑病。

1.7 适时采收

玉米授粉结束后50~55d,苞叶干枯,籽粒变硬,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时适时采收。收获的玉米果穗及时扒皮,在通风向阳处晾干后再进行脱粒,让其充分后熟。

2 抗旱栽培技术应用效果

2010-2014陆良县在玉米高产创建中通过集成应用抗旱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了玉米科技应用水平和单产水平。经调查,抗旱栽培较大面积常规栽培播期提早15~30d;种植密度增加3000~9000株/hm2;农家肥增施10500~15000kg/hm2,氮肥基施减少10.5~30kg/hm2,追肥增施49.5~108kg/hm2,做到氮肥施肥适当后移,磷肥增施3~12kg/hm2,钾肥增施51kg/hm2;防治地下害虫和锈病增加1~2次。通过对3个玉米主推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调查,抗旱栽培较大面积常规栽培出苗率提高0.7%~3.4%,秃尖度减少0.8~1.5cm,穗粒数增加10.8~38.1粒,百粒重增加1.1~1.6g、增3.4%~6.7%,单株产量增加8.7~31.6g、增5.8%~19.4%,产量增加1392~2338.5kg/hm2、增18.4%~31%。据统计,5年干旱期间全县玉米高产创建平均单产10531.95kg/hm2,比大面积平均单产7211.4kg/hm2,增产3320.55kg/hm2,增长46.04%。

猜你喜欢
陆良县细土大田
土壤容重数据的不确定性对有机碳密度估算的影响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云南档案(2020年11期)2020-12-07 06:15:03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海峡姐妹(2020年1期)2020-03-03 13:35:54
陆良县总工会:举办贫困劳动力现场招聘会
时代风采(2019年3期)2019-12-13 01:53:25
管道施工细土回填技术的发展探讨
母亲的冬藏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陆良县植烟土壤类型与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