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走进一师一团“绿源养殖场”,嗅不到难闻气味,也见不到蚊蝇乱飞,整个场区从饲料生产、喂饲系统、猪只管理、环境控制、废水处理全程实现了自动化。
“绿源养殖场”的主人孟繁宾,50岁,一团养猪协会会长。在养猪行业摸爬滚打拼已有20个年头。1994年,孟繁宾从6000元起步,拥有了现在占地3.4万平方米、种猪500余头、年出栏育肥猪5100余头、年产放心肉400余吨、纯收入10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到300万元的养殖场。他养殖的猪肉除满足团场职工生活需求外还远销阿克苏、乌鲁木齐及内地城市,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连续多年被师、市评为庭院经济先进个人,2009年被兵团评为劳动模范,201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1994年春,孟繁宾拿出全部家当6000元买回100头小猪,租用连队的养猪圈舍开始了养猪创业。人常说,长嘴的动物难伺候,吃、喝、拉、撒样样管,天灾、病灾早预防。刚起步,因缺乏经验,人手不够,知识单一,管理不善,一场瘟疫把刚刚还活蹦乱跳的猪全部放倒了,半年的心血就这样泡汤了。他又从亲朋好友那儿筹集了6000元钱,买回10头母猪、80头小猪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认真分析猪的习性,对猪的各类疾病早打针、早消毒、早预防,精心饲养,耐心呵护。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成活率,他从团兽医站借来有关养猪管理和疾病预防书籍,学要领,查畜情。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兽医、养殖户学习,掌握管理知识和疾病预防技术,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他还从新华书店购回科技养殖光碟边看边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学饲养管理的方法。1995年他盈利1.6万元,除去亲朋好友的借款外,纯收入1万元,这是他下海创业淘来的第一桶金。
孟繁宾是一个喜学习、善钻研、有头脑的人。他除了买书看报,订阅杂志学习,很早就购买了电脑,摸市场,学营销,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2006年,团场对团办猪场进行改制,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如自己将猪场承包下来,打出自己的品牌。在团场的大力支持下,他将猪场承包下来,并给猪场起了个时尚的名字——“绿源养殖场”。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与地方专家、教授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内地的先进理念、经营方式,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经营策略,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并通过实践,采取核算成本、调整配方来减少成本,引进良种,提高养猪成活率、繁育率来增加收入。他养的猪不仅满足本团市场需求,还与乌鲁木齐天康食品有限公司联系,达成了直销协议,拓宽了销售渠道。
2006年,在团工会召开的养猪协会成立大会上,他以百分之百的票数,当选为一团养猪协会会长。他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会员权利和义务,并明确提出以“绿源养殖场”为基地,向全团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优良品种猪以及他自己调配的育肥饲料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带动下,一团职工加入协会发展养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他热心帮助那些想养猪而有困难的贫困户,凡是经济、养殖技术有难处,找到他,他都会尽心尽力尽责帮助。二连有一户职工身体常年有病,家中有俩孩子上学,经济条件很差,也想发展养猪,可惜没有资金。他知道后,当即给这家送去10头仔猪,并隔三差五到这家免费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在孟繁宾的耐心帮助下,如今这家困难户已脱离贫困,两个孩子都已考入大学。他从经济上帮,从发展养猪上帮,更重要的是从思路上帮。他说“给贫困的人一点钱,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要想脱贫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要有发展的思路和头脑”。因此,他采取的帮扶措施除经济上外,更重要的是:一是讲信誉;二是低价供给仔猪和种猪;三是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无偿防疫免疫。注重从观念上引导,变输血为造血。在他的带动下,团场的庭院养猪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他的事业也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新台阶。
13年来,孟繁宾的猪场累计向连队无偿奉献优质猪粪2300吨,猪场每月出栏200余头,在一团的农贸市场上,你可以看到销售猪肉的摊位前矗立着大大的广告牌“孟繁宾养殖场——定点猪肉”,因为是“信誉肉、放心肉”,摊位前买肉的人络绎不绝。今年春节期间,肉价涨幅很大,他作为阿克苏众志养猪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开展了以稳定市场肉价为内容的“迎春惠民”活动,全期推出400头猪,以每公斤低于市场5元的价格上市,为稳定肉价发挥了积极作用。15年来,他累计向国家纳税14.4万元,成为一团庭院经济纳税大户。
发展无止境,追求有目标。孟繁宾把目光又瞄准了更宏伟的目标,在团场的大力支持下,他要建一个肉食品加工厂。他计划投资600万元,先建一个5000吨的冷库和一个30吨的低温库;再投入150万元建设一个日加工500头猪的屠宰厂,让全团养猪协会会员养的猪统一屠宰,统一入库,统一品牌,统一上市;再建一个大规模的沼气池,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以肥养地,以地促农,服务职工,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