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娇萍
在五师八十六团十连,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职工:他是连队承包大户,每年种植收入超过10万元;他又是农机大亨,农机作业上万亩;他还是企业老板,年利润上百万元,是什么样的农垦职工如此的“任性”呢?
这位与众不同的农垦人就是该团十连职工李超敬。1989年,21岁的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安徽阜阳来到八十六团种地。刚开始种地的前三年,由于他缺乏经验,连年亏损,但不服输的他凭借勤劳、肯干、善思考的性格,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2002年年底,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种植的140多亩棉花,纯收入达到了8万元。有了资金的积累,2003年年初,当他看到连队机车作业
紧张时,买进一台天拖724机车,开始从事农机作业。由于他作业质量好,作业面积越来越大,先后又购买了两台大马力机车。
2013年,全团计划实行棉花机采,他与朋友合股购买了两台采棉机,成为八十六团第一批机械采棉作业经营户。同年,他在连队办起了苯板厂,两年的时间纯利润达到200万元以上。
李超敬为何能在经营中闯出这么大一片天地?“李超敬待人热情,为人厚道,做事讲究诚信,还是个热心肠。”十连职工刘克荣说。刘克荣家在十连种植了60多亩棉花地,有一年,轮到自己家播种了,由于家里有事,李超敬就带着自己的家人帮刘克荣把棉花种播完,当要把工钱给他时,他推手拒绝:谁家没有个事啊!回想起机耕作业的历程,李超敬感慨万分:农机发展到这一步不容易。记得有一年春播,由于前期温度低,播种时间推迟,连队所有人都在抢时间、保质量播种。关键时刻,他的机车出了故障,他和机车师傅坚持在地里维修了一个晚上。天蒙蒙亮时,机车终于修好了。当别人看到满脸都是油渍,双眼布满了红血丝的他们时,被吓了一跳。
李超敬说:他今天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及兵团的优惠政策,没有兵团容纳百川、扩大职工队伍的历史机遇,没有团场鼓励职工多元增收的引导,就没有他的今天。
2015年,李超敬又有了新打算:今年他家农机上都安装了高科技卫星自动导航,作业更精准、质量更好。他计划在种好地、办好苯板厂的前提下,扩大农机规模,再购进一台大马力机车,让自己在农机现代化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