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传媒时评
营销创新是个“套餐”
□《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最近参加了多场农资企业的营销活动,不论是生产型还是商贸流通型企业,大家都表现出极高的创新热情,为行业呈现了创新的活力。
就我观察所见,农资行业的营销新景有几个特点:一是与新媒体合作,在营销全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也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为农资营销带来了新气象、新启迪。中化山东分公司就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使传统渠道和受众都有了新扩展:从农资经销商实体网络扩展到线上,用微信作平台,发起农产品采摘品尝活动;受众也从过去的经销商、农民用户,扩大到城市消费群体。试图从农资产品的终端延伸到农产品的终端,为未来农资营销版图撒下探索的哨兵、投下布局的棋子。虽然这种思维和探索尚不能即刻产生收益,但从互联网“一切都在变革中”“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特点观察,这不失为一种先见之明、先行之举。尤其在这个创新、变革、突破的时代,固步自封就意味着不知道哪一天就被淘汰出局了。
另一个特点是手段上跨界的组合,以求在营销宣传手段、推广形式上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思维刺激。日前我在参加鲁西集团举办的2015秋季经销商大会时发现,这几年鲁西产能大增、新品迭出、高潮不断。一方面为不同农作物、不同作物吸收部位、不同农时、不同地域提供精准有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丰富的产品、繁多的名称和含量功效,让不少经销商“乱花渐欲迷人眼”。于是鲁西营销人员别出心裁,将新产品的名称、特点印在模特的“外衣”上,请一个个亮丽的模特展示。众佳丽用新品的“群芳谱”将经销商大会演绎得活色生香。相信随着与会经销商的狂拍、上传,鲁西新品的丰富一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营销创新一定是个系统的“套餐”,这个套餐功效的释放和显效一定需要各个环节的提升与配合。尤其是在传播理念上要再下功夫、提升功力、提高精准度。营销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传播来实现——通过单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信息交流,实现受众对产品、服务的识别、认可、购买。互联网和跨界为营销沟通、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渠道新方式,在这些“技”与“物”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研究人的因素。如果没有对受众之新、之变的本质把握,渠道和方式的创新效果就会“耗散”。比如把市民消费者引入农资营销视野,即使是为宣传品牌,对他们的需求特点、价值认同点、沟通习惯等都需要深入研究把握。否则用过去给农民讲的内容和方式对待市民,显然过于专业、无趣。而针对市民的“农资科普”显然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下功夫,才能配齐这个套餐。同样,用模特展示产品,其新奇和吸引力足够,但这种眼花缭乱的场景也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如何把产品的名称和功效用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完成创新的最后一步。所以,鲁西还采取了不同新品使用不同渠道的办法,可见,营销创新是个不折不扣的“套餐”,需要主食和荤素菜精准到位,组合应用也需要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