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云豪、张考文、张嘉新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30031
众所周知,不同时代的文化会早就不同的室内装饰环境。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室内装饰都无法背离特定的文化环境。江西婺源徽州民居建筑装饰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受到历史、人文等综合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将会对现代中式设计和新徽派设计起到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婺源古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地处德兴与安徽、景德镇、浙江交界处,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筑上属于徽派建筑,与安徽歙县的建筑系出同门,民风古朴。就目前而言,江西婺源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也是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共计一百一十三座、古府第二十八栋、古民宅三十六幢和古桥一百八十七座。通常情况下,村庄大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理位置。村前的水口山、小河、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护,而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当属最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的民居建筑。
如果我们从远处眺望江西婺源徽州古村落,令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了。这也是徽派建筑最具特色之处。马头墙多数为两叠式(部分有三叠式),有的民居有前厅和后厅,面积也因此比较大,甚至可以多达五叠,这就是所谓的“五岳朝天”。随着屋顶两边马头墙越来越高,地区房屋密度也会随之越来越大。建造马头墙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实用,因为这样做可以免遭火灾的侵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带给人的高低错落的感觉,渐渐被塑造成一种极富装饰性的造型。其中马头墙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起伏形态,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的那种独一无二的韵律。细心的观察者如果静下心来品位可以体会到一种静中有动又动中有静的韵律,这就好比书法中追求的宁静中求飞动,节奏感就显得相当丰富,从而形成一种激荡的艺术空间。
这是江西婺源徽派民居的另外一大特色,同时与“五岳朝天”共同组成了会派民居的两个基本特征。当我们走进这些老宅的时候,在一栋完整的房屋中间仰头会看到一处长方形的空位,此处会露出蓝天白云,这就是徽派民居厅堂内普遍运用的“天井”。大家都知道的是,徽州地区的降水是十分丰沛的,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的财富主要来源。通过调查发现,天井屋顶绝大多数都是朝着自家院内倾斜的,在这种情况下雨水会从四面的房檐流入院内,然后在院落的明堂汇集起来,这种景观我们就称之为“四水归堂”。事实证明,这种景观充分体现出了徽商那种敛财和天降鸿福的愿景,通俗的讲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一点也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中原土族大量迁入,使得江西婺源徽州的人口激增,同时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来设计主要原因其实是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犯,中原移民面对当地比较陌生的环境,筑起四周带有高墙守护的住宅。我们可以观察到,老宅的外墙面设置的窗户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建筑下层,很少带有窗户的。就算开窗通常也只是一些小窗户罢了,就类似于碉堡。虽然说这种高墙深宅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安全感,但是通过透气、通风和精神压抑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通过天井的设置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透气、采光、纳凉的方式成为徽州一代代人居家生活的中心,与此同时也为古老的宅院画上精彩的一笔。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反复的研究发现,江西婺源徽州古代的民居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不管是从布局、选址、结构、建筑物本身的色彩运用、形式等各个方面,都秉承着顺应天道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原则。我们古代徽州人绝大多数都懂得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从而更好的利用自然这个道理。事实证明,通过不断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抵御外来势力的侵扰,一举两得。据相关资料表明,就目前而言保留最为完整和系统的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当属西递和宏村莫属了。其中西递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环山的,这里从很久以前就拥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在这里能够自然而然的让人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意境。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哗,是一个现代社会不易察觉的角落。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村落就好像一艘船,通过这种方式由一条垂直方向的街道和两条从村子中间位置穿过的溪流共同构成整个西递村街巷系统。在清澈中向我们完美的展现了皖南人民的朴素生活。
除此之外,溪流左右两旁的建筑物造型能够与自然山水达到和谐统一,错落有致,素雅质朴,审美欣赏价值同样很高。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牛型设计”水利系统, 不仅仅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充足的水资源,与此同时还很好的起到了调温效果,还给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在这个地方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另外,徽州古民居村落往往是以青山古木为屏障,同时伴有山泉溪水之便利,四处都充满了乡土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天井内的居民一年四季都享受阳光雨露的洒落,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的不断变换。院内种植着花草假山,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举目远眺窗外,粉墙黛瓦的高低错落映入我们的眼眠,建筑与环境混为一体;飞禽走兽,交相鸣啼,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统一,一幅天然的画图让人美不胜收。徽派古代民居建筑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今,人类社会出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化的步伐,使原来直接制约住宅的自然因素慢慢的从我们的眼前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一些制约住宅的自然因素逐渐的消失。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以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代价的,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人与自然的对立越来越严重。古话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讲的是一种更有远见的生活和处世态度。当你到了婺源古民居之后,除了对建筑和自然如此和谐以及对建筑本身的震撼之外,还有一个更令我们深思的东西,那就是先人竟然可以做到“前人盖房,后人受益”的建筑境界。因此,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环境对我们生活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的重要性,开始重新寻求与自然的对话。而我国古代徽派居民建筑在美学领域,表现为推崇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艺术特色,值得推崇。
[1]刘丽颖.徽派民居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11.
[2]叶建明.古代民居的中国画情结-关于我的毕业创作《徽州印象》[D].苏州大学:美术学.2014.
[3]王景坤.徽州古民居的审美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11.
[4]高山.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研究与应用[J].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2012.
[5]黄娜.生态文明时代传统徽派民居的现代演绎[J].长安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