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王文新,朱啓政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天津 300384)
为落实天津市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同时突出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以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高;村庄环境美,生态条件优;文化引领强,和谐氛围浓的目标。突出天津市美丽村镇的产业、生态、环境、文化等四大特色,打造 “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历史韵味,凸显天津人文核心品牌,塑造天津美丽乡村,为此提出一些天津市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
在对天津地区农村特色进行调研基础上进行 “一村一特色”研究,建设不同的特色生态村。如:旅游生态村、水土保持生态村、能源建设生态村、农产品开发生态村等等,实现从低效益、低技术、低规模的农业小循环走向生态、产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大循环。为此,可对乡村环境进行规划。
全面推进 “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此外,针对农村畜禽污染应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按照 “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乡村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要培养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要在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该模式是将农户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管理为前提,统筹规划,根据土地的差异,进行分区分配发展。前期有政府牵头,后期转为公司化运营。
由政府牵头,改造空心村,撤销自然村,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建筑风格的社区中心。该模式将生活社区,规划建设在中心区域。其他板块根据土地自然条件状况,围绕生活区向四周辐射。生活区的基础设施要求完善,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如:农贸市场,医疗点,娱乐休闲,老年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等。
该区域为村各类组织部门的集中办公区。集中管理部门方便村民解决问题。村组织部门包括:村委会,环境监督部,自卫队,村财务部,综合产业发展研究部门等。
在尊重农户的意愿的前提下,分配出单一农户农业区,挑选最肥沃的土地区域给予这部分不愿参与集体管理的农户。由他们自由种植,自负盈亏。
按水利设施划分单元,共同参与和投入,进行农场化经营。先期由上级政府主导,后期逐渐转为自设组织经营。由村形成专业的贸易公司,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公司盈亏由参与农户支付和所得,同时支付公司产生的行政管理费用。
该区主要是土地贫瘠区,为工厂提供建设用地。由村委会或者其他村组织,自主进行招商引资。主要目标是轻工业、食品工业、绿色化工、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以及设备产业等,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问题,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离不开农畜的养殖,农畜养殖区的规划必不可少。由村里的各类养殖专业户牵头,进行整体的规划。(1)可以从生态养殖入手,形成差异化,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2)目标建立一个养殖和屠宰综合产业。除了销售给本村村民,还可以与周边城镇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签订协议,为其提供鲜肉、冷鲜肉。路程近,运输方便是优势,可以做到时宰时配送。
多方参与模式即政府、企业、家庭等共同参与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模式。三者互为相生,互赢互利。具体如下。
要严格按照村委会的政策法规进行,企业得遵守相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法律条文。家庭个人予以监督。政府采用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以绿色生态健康的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生态文明理念切实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要把文化 “软件”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项目。一是进村入户问候群众所需。政府要组织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党校等部门干部,深入与村民座谈,发放问卷调查,掌握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启动筹措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可开展企业募捐,家庭投资入股建设等,筹集资金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阵地。三是乡村应加大力度为乡村培训文艺组织、表演人才。充分发挥老协、音协、舞协等协会组织的带动作用,群众自发的健身广场文化活动等。四是建设农家书屋。政府或家庭派专人管理,定时开放,方便村民借阅书刊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重大新闻,了解增收信息、项目和技术。
该模式根据土地自身特点、地域的特殊性、历史文化遗留下的口碑,优先发展特色种植,即百姓所谓的“特产”。合理利用耕地,高效地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充分调动劳动人民积极性,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修养,增加农民技术性种植,提高生产效率,专业于土地的使用,减少如外出打工的其它工作。大幅度增加每位农民土地承包量,但是减少承包土地的农民,未分配到土地的农民可发展多种耕作机械承包户,如发展收割机承包,可守承包了土地的农民的经济聘请,依靠机械化的高效完成大量的收割作业,这样也就避免了承包土地人无法短时间完成庞大人工作业的任务。未分配到土地的农民也可接受政府的经济补贴,投身美丽乡村的环境建设中,整治环境,监督环境保护顺利进行,开展专业性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每村特色,初步形成 “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的发展格局。
美丽乡村命题的提出,是党对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响应。该文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建设模式,首先以满足美丽乡村的标准为前提,在政策的导向内,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问题,创新性提出适合天津市发展的模式。
[1]金慧英,芦晓春.三重价值早就“天津美丽乡村”.农民报,2012-11-14(3)
[2]李佳.天津评出10个美丽乡村.中国旅游报,2012-12-26(8)
[3]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模式研究.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