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容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镇兽医站,615031)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或慢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多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12月龄的猪只,病程2-5天。多见于夏秋多雨季节,其他季节偶有发生。死亡率低。
1.1 急性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死亡率高为特征,个别猪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主要表现有:高热不退、精神不振、不食或食欲减少偶有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且附有粘液,到后期有的发生腹泻。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红斑凸起,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
1.2 亚急性型(热性型):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疹块凸起,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高到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凸起,指压褪色,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
1.3 慢性型:以慢性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基本正常、全身衰弱、生长缓慢。其特征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
2.1 疫苗接种:在高发期或高发季节断奶后的仔猪接种猪丹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
2.2 加强饲料卫生、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浅表地下水的规模养殖场(户)。
2.3 加强猪场(舍)周边杂草及杂物的消毒清理,做好灭蝇工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4 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5 高危高发区提高警惕,适度增加青霉素预防。规模场每天两次巡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1 西医治疗此病可采用以下配方:首选药物青霉素,药效快。如果发病猪只是急性型,应采用大剂量短效青霉素加安痛定(或力克舒)肌肉注射。一般青霉素3~6支80万IU/头+安痛定l0ml或力克舒l0-15ml/头。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如是亚急性型或慢性型可两天一次,连续三次注射长效青霉素+安痛定或力克舒(剂量同上)。
3.2 中医治疗此病可采用的配方:栀子19g、黄芩26g、黄连23g。玄参25g、连翘30g、丹皮25g、赤芍25g、生地30g、甘草25g、知母25g、生石膏30g,加水煎煮去渣灌服或煎煮去渣拌饲料饲喂(按猪只大小酌情加减药量)。
20 14年5月4日,马道镇围墙村5组村民赵勇饲喂4头青壮年猪,突然发病,平均体温升高40-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体表有大小不等红色斑块凸起、指压褪色。根据临床症状确诊为猪传染性猪丹毒。我镇在4月中旬至9月已多处出现症状相似的病猪。
治疗采用:力克舒注射液25mg/kg+青霉素1-2万IU/kg肌肉注射,2次/天,连续两天。另用中药栀子19g、黄芩26g、黄连23g、玄参25g、连翘30g、丹皮25g、赤芍25g、生地30g、甘草25g、知母25g、生石膏30g,加水煎煮去渣灌服或拌饲料饲喂。每天一剂,连续饲喂3天(按猪只大小酌情加减药量)。5月11日回访,病猪已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