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杨金钗
(1.贵州省沿河县中寨镇畜牧兽医站,565314;2.贵州省沿河县畜牧兽医局,565300)
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随着气温、湿度的变化,家禽呼吸道疾病频发,尤其是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加强,家禽的呼吸道疾病成为制约家禽养殖的重要因素。此时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种类较多,主要由支原体和细菌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传染性鼻炎等;有病毒引起的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大多的呼吸道疾病不是由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常常是几种疾病混合感染,发病的原因复杂,这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又叫做鸡败血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的,其主要的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道啰音和张口呼吸。疾病发展缓慢,病程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4-8周龄的鸡最敏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病原体可经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传播本病。垂直传播则是该病具有延续性。幼龄鸡发病时,症状比较典型常有鼻涕堵塞鼻孔,频频摇头、咳嗽、喷嚏、还可见结膜炎和气囊炎,炎症蔓延则喘气咳嗽显著,并伴有呼吸道啰音,食欲不振,生长停滞,病死率低。产蛋鸡感染后,一般不会死亡,表现为产蛋率下降。
此病在寒冷的季节中,病情更严重,病程更长,对小日龄鸡危害比成年鸡严重,但产蛋鸡群由于产蛋量降低所造成的损失有可能相当大,与其他病原(大肠杆菌、新城疫等)混合感染后,常爆发呼吸道病,产蛋率、死淘率显著加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鸡和多种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强毒感染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鸡对新城疫病毒最易感,其中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把新城疫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型,最急性型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常突然发病,无特征性症状而迅速死亡;急性型表现有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往往以呼吸道症状开始,继而下痢。后期出现神经症状,翅下垂、腿麻痹、扭头歪颈。慢性型初期与急性相似,后减轻并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终生瘫痪或半瘫痪。近年来典型的新城疫较少发生,但非典型新城疫时有发生,表现为临诊症状不明显,仅出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产蛋鸡群表现为产蛋下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临诊特征是咳嗽、喷嚏、气管啰音。
此病仅发于鸡,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经呼吸道传播。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温度不适、支原体感染、通风不良、气雾免疫不当及运输、拥挤等应激因素均可促使此病的发生。常依据感染部位划分为呼吸型、肾型、消化道型。在实际生产中感染鸡群由于抵抗力下降,常并发细菌性疾病,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2.1 秋冬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舍内通风和温度很难控制。为了保持鸡舍内的温度,不得不关闭通风设备,直至于造成鸡舍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加,为感染呼吸道疾病创造了条件。
2.2 鸡群饲养密度大,鸡粪不能及时清理,卫生条件差,消毒措施不严格,都会造成病原菌的滋生,诱发呼吸道疾病。
2.3 我国近几年集约化、规模化养鸡场发展较快,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疾病,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多种疾病并发感染的几率增加,如多种呼吸道病毒存在时,病原菌之间的协同致病,就加重了病情,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症状。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做好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温湿度合适。尤其是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一定要注意保持鸡舍温度的同时,空气中不能有刺鼻性的氨气味道。积极应对鸡群应激,在出现气候突变、转群、注射疫苗等应激的情况下,适当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应激因素的影响。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要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规律,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度,做好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同时也要健全消毒制度,饲槽、水槽、鸡舍等要定期消毒清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消毒药定期更换,以便耐药菌株的产生。
在进入秋季之后,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适当投喂药物进行保健。一般来说药物投喂以每月2次为宜,每次需要持续5天。如果此时出现病情,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细菌性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和抗菌药进行治疗;病毒性疾病,要先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同时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病情。在治疗的时候,不要盲目用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鸡群呼吸道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且损失巨大,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