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龙 陈建新
(江西省乐安县增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344316)
牛支原体是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病原体,是健康牛和肺炎牛上、下呼吸道的常见寄生微生物,主要寄生在鼻腔,其次在乳腺,其分离物可直接从感染牛的肺病灶中获得,也可从感染牛的淋巴结组织中获得。由于缺乏细胞壁,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与细菌等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较大的区别,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高温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存活力下降。在无阳光情况下可存活数天,如4℃下可在海绵中或牛奶中存活2个月,或水中存活2周以上;20℃存活1~2周,或37℃存活1周。粪中可存活37d。常规消毒剂均可达到消毒目的。
牛支原体在牛群中分布广泛,可引起地方流行性疫病,肉牛及奶牛均高度易感,极少感染水牛和小型反刍动物,不感染人。牛支原体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难确定,据国外有报道,在健康犊牛群中引入感染牛1至7d后均有犊牛经鼻腔排出牛支原体。有的牛在接触感染牛2周后发病。我国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暴发几乎都与运输有关,多数牛在运输到目的地后1周左右发病,部分牛在运输到目的地后第2d即发病,少数架子牛在10d左右发病。
尽管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通常伴随有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异地运输、饲养方式、环境条件改变等应激因素是该病的诱发因素,研究表明,牛支原体在感染的微生物中起主导作用。因牛支原体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导致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增强。
发生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病牛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卧地不愿站立;食欲下降,流脓性或清亮鼻液,剧烈咳嗽;严重者食欲废绝,被毛粗乱无光,病程长者逐渐消瘦;部分牛只继发关节炎,表现跛行、关节脓肿等症状。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1%,后期体温略偏高;继发结膜炎,眼睑水肿、流泪等。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肺和胸膜发生不同程度粘连,有少量积液;肺发生一定程度的肉样变,剖检死亡牛只可见肺部广泛分布有呈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心脏冠状脂肪呈胶冻样变,并有少量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尖有点状出血;气管、喉头有少量点状出血,并有脓性渗出物;胆囊充盈肿大;脾脏苍白皱缩。该病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分离。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解剖变化观察,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支原体分离鉴定,也可采用PCR方法对牛支原体进行核酸检测。
牛支原体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b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类不敏感,因此应选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药物。最好选用对牛支原体与细菌高敏的药物,如环丙沙星、四环素、泰乐菌素类(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瑞可新)及泰妙菌素类抗菌药(支原净、沃尼妙林)等。
同时建议使用贝尼尔或咪唑苯脲治疗泰勒虫感染,用药时应使用足够剂量与疗程。
类固醇类药物的使用,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氟米松和强的松龙等,在急性期阶段,这些类固醇药物能抑制血管舒张、水肿和淋巴细胞渗出,还能活跃病畜,促进采食和康复,建议使用3~6d,并且递减给药。溴苄环已铵等化痰药物的使用,可以口服或肌内注射,剂量为0.5mg/kg体重,连用5~7d,主要是利于黏液的消除,增强呼吸机能。
支持疗法,最好定时检测其电解质和酸碱度,补充碳酸氢钠和氯化钾等。病畜可能出现厌食或完全不吃,体内A、B、C族维生素丢失或缺乏,输液、肌内注射或口服此类维生素,可提高康复速度,增强免疫力。
加强对肉牛引进和管理,引牛前认真做好疫情调查工作,不从疫区和发病区引进牛,同时做好牛支原体、牛结核、泰勒虫等病的检测和相关疫病的预防接种,防止引进病牛或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带菌牛,引起疾病发生。
牛群引进后应进行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保无病后方可与健康牛混群。养牛场要实行封闭管理,对发生疫情的养牛场实行封锁,对病牛严格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牛支原体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均可达到消毒目的。对于发生疫情的牛场及周围环境,每天消毒1~2次;加强对病死牛以及污染物、病牛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灭蚊蝇和老鼠传染媒介,断掉传播链。
天气变化、通风不良、过度拥挤、运输、饲养方式的改变及其它应激因素均可诱发该病并加剧病情。因此,要保持牛舍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牛群密度适当,避免过度拥挤。对不同年龄及不同来源和强弱不一致的的牛实行分开饲养。对体质较弱的牛,适当补充精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提高机体抗疾病能力。
重症病牛无治疗价值病牛采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措施。
现阶段,牛的支原体病对于牛的养殖户来说是一种危害较重的疾病,应该全方位更加深入了解牛支原体的病理病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病,减轻对养牛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1]冀贞阳;治疗牛支原体病药物的选择[J];养殖技术顾问;2006年10期.
[2]彦芹;牛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