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奎
(贵州省思南县凉水井镇农业服务中心,565101)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动物免疫接种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导致了免疫失败。影响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动物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免疫抑制因素、疫苗因素、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等。
2.1.1 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有些动物由于脾脏、淋巴、胸腺等免疫器官发育不全,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机体免疫应答能力较低,接种后常出现免疫失败。
2.1.2 营养状况
机体的营养状况可影响免疫应答,如果动物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则免疫功能降低,抗体的产生减少,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如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动物淋巴器官萎缩,体内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抗体的产生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
疫苗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武器,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力与疫苗有直接关系,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疫苗的保存与运输是免疫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保存与运输不当会使疫苗质量下降,甚至失效。因储藏温度、运输条件、疫苗稀释后的保存温度和使用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疫苗失效。
免疫接种必须由兽医防疫人员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定进行,如果防疫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免疫操作不规范,常可引起免疫失败。如从冰箱取出的疫苗未经预温直接接种,可造成冷应激,引起接种部位肌肉强烈收缩,使疫苗外溢;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数量过少,畜禽饮水不均匀;饮水免疫前没有断水,免疫畜禽饮水时间过长,造成疫苗效力下降;饮水免疫时,使用了金属饮水器或饮水器中有消毒药物残留;喷雾免疫时未调试好喷雾器,造成雾滴过大或过小;注射免疫时针头过粗,拔出针头后疫苗从针孔溢出;针头过短将疫苗注入脂肪层而未注入肌肉内;免疫时打“飞针”,注射不确实;滴鼻或点眼免疫时放鸡过快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引发疫病流行等。
环境中常存在病原微生物,免疫后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如雏鸡1日龄接种马立克病疫苗后,大约在2周后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如在2周内环境中存在马立克病病毒,其可侵入雏鸡体引起马立克病,导致免疫失败。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过热、过冷、噪音、惊吓、换料、去势、打耳号、断尾、转群、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可引起动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严重损伤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此时给动物接种,极易造成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是决定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养殖场都应根据本场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规律、疫苗特点、免疫有效期、抗体水平等制定出适合本场特点的免疫程序,并据该地区气候、疾病流行等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同时,改变人们“重养轻防、重治”的观念,走出人们只重视饲养硬件设施建设,不注重饲养管理环节中软件完善的误区;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检查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凡是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动物,发病、瘦弱的动物,幼小、年老、怀孕后期的动物都不接种或暂缓接种,对上述动物进行登记,以便以后补免。
3.2.1 选用高质量疫苗
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抗原含量高、纯净、无外源物质污染的优质疫苗,免疫接种前要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凡失真空、破损、封口不严、无瓶签、干缩、溶解不好、油苗油水分层变色、出现沉淀的一律不得使用;对于有多种血清型的传染病,选用疫苗毒株的血清型应与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一致,也可用本场分离的毒(菌)株制备自家苗,有针对性地预防本场的致病性毒(菌)株;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稀释液,并严格地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3.2.2 正确保存和使用疫苗
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温度保存和运输疫苗,避免出现强光直射或者温度过高的情况。冻干苗一般在-15℃以下保存,灭活疫苗要在2~8℃环境中保存,切不可冰结,对于冻结、分层、破乳的灭活苗要禁止使用;疫苗稀释后,活疫苗一般应在3~6h内用完,灭活疫苗一般应于当天用完,鸡马立克病活疫苗稀释后应在1h内用完,超过规定时间未用完的疫苗应当废弃。注射疫苗前应摇动混匀,从冰箱中取出的油苗在注射前应放在37~40℃的温水中平衡温度,当油苗的温度接近动物的正常体温时再注射。应按照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接种,接种剂量要准确,不能打“飞针”,退针时要用干棉球按住注射部位,防止疫苗沿着针孔溢出。采用点眼、滴鼻免疫时,滴药后应暂停3~5s再放开家禽,以确保药物完全被吸入。
根据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以户、场为基本防疫单元建立免疫档案。特别是对实行强制免疫病种的动物,均需实行免疫标识管理,利于可追溯制度的执行。基层防疫员应严格遵守政府渠道疫苗逐级供应的制度,领发品种、批号、生产厂商等有记录备查,切不可使用不法厂方直供的疫苗或无生物制品销售许可证销售门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做好免疫前准备工作及对免疫后对动物的要求。采用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数量要充足,并保持清洁干净,不可含有使疫苗灭活的物质,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可用瓷器或无毒塑料容器,饮水免疫时可加入0.3%-0.5%的脱脂奶粉作为保护剂,应提前3-5h停止供水,确保动物30min内能将疫苗稀释液饮完。饮水免疫后还应停止供水1~2h,以确保饮用的疫苗被充分吸收。
免疫接种前应对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接种过程中应1畜(禽)1针,防止疫病的疫源性传播。接种时如果一次吸不完疫苗,则应在疫苗瓶塞上固定一个消毒针头,专供吸取疫苗,吸取疫苗后用干酒精棉球包裹,以便下次再次吸,防止疫苗被污染。排出针头、针管内气体时,溢出的疫苗应吸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与用过的酒精棉球放入专用瓶内统一处理。用完后的疫苗空瓶、废弃的疫苗必须集中消毒处理,切不可随意到处乱扔。
动物接种疫苗前后7d内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抗生素等,以免杀灭弱毒活疫(菌)苗,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影响免疫效果。待免疫接种后,要对被接种动物进行接种反应检查,仔细观察动物的饮食、精神及大小便等情况,并抽查体温,对接种反应严重或发生过敏反应的动物进行及时治疗。
总之,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要找出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免疫的指令,提高整个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沈联华.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畜禽业,2010(4):28-30.
[2]孟军,于朝霞,潘振华.浅谈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0,31(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