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水泥卡车》中的哥特元素
曹利亚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红色水泥卡车》用鬼魂的视角讲述了一起现代社会很普通的入室杀人案及之后的故事。通过对小说中所运用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解读小说在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设置、背景的描绘、人物及主题的意义等方面因哥特元素而具有的独特的魅力,引发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境况的思考。
关键词:米歇尔·法柏;《红色水泥卡车》;哥特;哥特元素
作者简介:曹利亚(1976-),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流行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小说形式之一,哥特式小说自18世纪后半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模仿和超越,从英国开始蔓延至欧洲大陆和美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浪潮。其中的哥特元素成功融入同时期部分主流小说的创作之中,并激发了通俗小说家的想象,成为延续至今的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灵异小说等超自然通俗小说的重要源头。哥特式小说的故事叙述大多惊险刺激并带有暴力或者悬疑的成分,有时甚至会有超自然的灵异力量。场景大多描绘了中世纪阴森的古堡或者废墟以及都市中的穷街陋巷等远离光明的场所,营造出恐怖而神秘的气氛。
从公元3、4世纪前后的哥特人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以及随后在英国文学中日渐涌现的哥特式因素,越来越多的的学者认为,哥特式小说开始于1764年,即荷拉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奥特朗托堡》发表之日,而终止于马图林的小说《漫游者梅尔莫斯》出版的1820年。时至今日,当《变形金刚》创造着令人瞠目结舌的票房成绩,当畅销书排行榜中《哈利·波特》和《魔戒》系列长期占据榜首位置,当关于吸血鬼和狼人的恐怖惊悚片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我们开始意识到有一种奇怪的因素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果泛泛而谈地用“哥特”来形容这种恐惧中的愉悦,那么是否能激起此类情感的小说都可以叫做哥特式小说?黄禄善《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认为哥特式小说与后来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和恐怖性经典小说不同,“哥特式小说不可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开放系统,而仅是文学史上一个已经逝去的文学过程。”[1]
毋庸置疑,哥特式小说有其深刻的历史维度,但它又有不受时间限制的永恒魅力,呼应了人类内在的心理需求。读者对于哥特式小说的审美体验是痛感与快感并存。现代小说中的众多灵异小说、恐怖小说即便不能归于传统哥特式小说的范畴,但其中深刻的哥特式元素的烙印仍挥之不去,去除了阴森的古堡,依然能从都市中迷宫般的小巷辨别出具有哥特气息的场景,从形形色色的主人公身上看到哥特式恶棍的印记,从频频突发的暴力事件中看到对现代文明规范的哥特式的挑衅。所以,我们可以说恐惧呈现出多少种形式,哥特元素在现代生活中就有多少种面目[2]。
米歇尔·法柏(Michel Faber,1960-)是英国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赢得过多项短篇小说大奖,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将近20种语言。处女作《雨必将落下》(SomeRainMustFall,1998)为他赢得多项大奖,《泰晤士报》盛赞他为“炙手可热的天才,短篇小说的大师”。《皮肤之下》(UndertheSkin,2000)的出版让其声名鹊起,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随后的《199级阶梯,玻璃瓶里的秘密》(199Steps, 2001)、《勇气伴侣》(CourageConsort, 2002)、《腥红色的花瓣和白色》(TheCrimsonPetalandWhite, 2002)、《华氏双胞胎》(TheFahrenheitTwins, 2006)等均获得好评,其多变的主题和风格使众多文评家称其为兼具康拉德、狄更斯、毛姆、麦克尤恩、罗尔德·达尔和卡夫卡等大家特色的混合体。法柏自豪于自己写作主题和风格的多变,他说:“我喜欢带给读者惊奇。”
《红色水泥卡车》(TheRedCementCar)是法柏的短篇小说集《雨必将落下》中的15个故事之一。小说集中的大多数故事给人一种压抑和不稳定的感觉,似乎表现了整个时代在新千年之前的紧张和焦虑。作为一名“惊悚大师”,法柏小说中的哥特元素在其故事情节的设置、背景的描绘、人物及主题的意义方面都有体现。
一、哥特式紧张的故事叙述
“从1764年至今,经过近两个半世纪的发展,哥特小说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叙述范式。”[3]传统哥特式小说的故事叙述往往有一种被恐惧紧紧压抑的紧张感。叙述上多采用倒叙和预叙,节奏上多延宕以达到制造恐怖的效果,利用多变的叙述视角来创造悬念。哥特式小说通过刺激感观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悬疑惊恐的心理感受,并设置悬念,展现某些神秘现象,构建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离奇情节。哥特式小说彰显出的神秘、悬念和恐怖,大部分依靠通过复杂的情节设置展现出来。
在《红色水泥卡车》中,一开始就以女性的口吻叙述一名陌生男性在楼上翻她的东西。叙述中突出这位女性的非同寻常的感官知觉,她能听出戒指和胸针发出的不同声音。故事倒叙,他已经朝她开了一枪,她的身体以一种极不舒服的姿势固定在那里,眼球几乎碰到地毯绒毛的纤维。就是在纤维一触及眼球的瞬间,她离开了。至此,读者才能推测出叙述者是那位已经死去的女性的鬼魂。“哥特式小说制造恐惧气氛,而鬼魂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4]鬼魂叙事使得最初的奇异感官知觉所形成的怪异感慢慢演变成恐惧感,也使得读者期待鬼魂接下来会如何对待那个正在翻东西的杀人犯。
鬼魂以超强的嗅觉和听觉辨别着楼上的杀人犯在搜寻珠宝,就在叙述的紧张气氛中,出现了叙述中的延宕,鬼魂注意到室外玻璃窗前有一辆红色的水泥卡车正在被一个身穿红色工装裤的工人指挥着调转方向。在那辆巨大的红色水泥卡车和工人的动作中,鬼魂感受到的是美丽。当卡车就要驶离房屋时,害怕使她想用敲玻璃引起工人注意,这才意识到死了的她的肉体躺在地上工人看不到,而现在的作为鬼魂的她是隐形的。有别于传统哥特式小说中的荒僻、阴森的古堡,在现代都市普通的住房中,入室杀人犯在楼上翻着东西,鬼魂用渴望引起关注的眼神注视着渐行渐远的红色水泥卡车。
杀人犯在拿了珠宝之后朝着自己的车走去,鬼魂抢先一步坐进车里,并在杀人犯又折回屋里拿家电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了这辆货车的内部,想要对他多一点了解。读者的恐惧感会引发出这样的想法:鬼魂要缠上这个男人了。之后,鬼魂和那个男人一起到了他的家里,并睡在了男人和他的妻子之间几英寸的中间地带,向两边释放着压力。就在男人和他的妻子之间,鬼魂一遍一遍地呼唤着男人的名字,用隐形的手握着他的阴茎,让充满生命力的体液静默地抽射出去,然后蜷缩在那个不可能的空间睡去。故事的结局使得读者的恐惧开始转变为好奇,很想知道之后的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
《红色水泥卡车》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它独特的鬼魂叙述视角强化了故事叙述中的紧张感,创造出恐怖气氛,激发了恐惧情绪。传统哥特式小说为了引发恐惧感需要用场景陌生化手段把人们熟悉的场景置换成荒凉破败的古堡,而在入室抢劫杀人案频发的现代社会,血腥和谋杀发生在普通民宅里,或许这种恐惧感会更为深刻,更引人思考吧。
二、哥特式冷暖交融的场景描绘
安德鲁·桑德斯在其所著《牛律简明英国文学史》中对哥特式小说有一个最简明的概括:“它成功的手段是借助于峭壁和深渊,折磨与恐怖、巫术、恋尸癖以及心神不定。它沉浸于鬼魂出没、突然死亡、地牢、梦境、妖术、幻觉和预言之中。”[5]如果用某种颜色来形容哥特式小说的话,毫无疑问,就是黑色。然而在《红色水泥卡车》中,法柏采用很多电影的表现手法,除了惯常的黑色外,读者还能感受到彩色的场景。冷色与暖色和谐地共存着。
在鬼魂确定自己作为鬼魂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的时候,她尝试伸手去抓门把,门开了,仿佛被一股气流冲开的。恐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镜头似乎跃然纸上,同时会感觉有股冷风吹过。而此时,杀人犯正坐在厕所的马桶上,由于紧张引起了腹泻,恶臭在空中弥漫着。作者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制造了一种混乱而略带幽默的场景。
冷暖色共存最为典型的场景是在随后的故事中,当鬼魂听到窗外有车时,急于打开厚重的窗帘。和电影里类似的场景一样,鬼魂一挥手,窗帘就随着双手的动作卷到一边,阳光涌进黑暗的客厅。窗帘隔起来两个世界,黯淡的屋里是空空的家具,地上躺着刚刚死去的尸体。窗外雨后的阳光照在一辆庞大的水泥卡车上,红色的大型的金属桶缓慢地转动着,雨滴闪闪发光,好像一副巨型的油画。光与影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却在那一刻和谐地共存着。屋内尸体旁有残留的暗红色血迹,窗外是充满奇特生命力的转动着的红色的水泥卡车,还有穿红色工装裤的工人芭蕾舞般优雅的指挥动作。“根据基督教的艺术传统,红色代表了基督和众殉难者殉难时的血,意味着死亡降临,因此红色便成了代表地狱和魔鬼的颜色。”[6]同时,红色在日常生活中被认为含有积极进取、活力和力量的意义。黑暗中的红色和阳光中的红色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对比,象征着死亡和希望的红色在冷暖两种背景下交织在一起。在哥特艺术中,阴暗与光明不再是绝对的矛盾体,正如美好和邪恶不再是完全对立一样。
杀人犯在尝试转动钥匙开门,鬼魂跑过去,手指穿透过他的手指,他痉挛地抽动着,门弹开了。仿佛电影中特写镜头的一幕,他迷茫的脸对着鬼魂虚无的脸,中间隔了几英寸。法柏用简洁有力的描写在读者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电影场景,使读者的恐怖感在冷冷的气氛中逐步加深。与这种冷色调形成对比的是“门外后院里雨后湿润的青草、灌木丛的嫩芽、飞散的蒲公英、大门上的常青藤,还有飘荡在晾衣绳上的T恤和印有草莓图案的灯笼裤。”[7]
故事的结尾是黑暗中的一幕,杀人犯的妻子背对着他,冷漠地拒绝他的性要求。鬼魂在一遍遍叫着他的名字,用隐形的手逗弄他的阴茎。一种诡异神秘的感觉在黑暗中蔓延,哥特式气氛愈加浓郁。故事在黑暗中戛然而止,读者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想象这个睡在那对夫妻之间的鬼魂以后的种种。
法柏用冷色调为基线,辅以各种暖色场景的描绘,带领读者游走在神秘和恐怖之中。哥特式气氛的营造让这个原本简单的故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唤起读者对小说人物的关注和对其中深刻主题的思考。
三、哥特式人物及主题
善良与邪恶的二元对立是传统哥特式小说的表现主题,这种善恶分明的两极,不仅体现在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上,而且体现在人物内部的自比上,如常见的天使般的女主角和恶魔般的男主角之间的对立。
故事是从杀人之后开始的,如果还原本来面貌,男主角是一个货车司机,为了钱财的目的闯入民居(从他翻珠宝首饰及最后离开时搬运家用电器可以判断出),在被女主角这个离婚独居的女人(鬼魂提到她的前夫)意外碰到时出于本能开枪杀了人。原本让人恐惧的血腥和谋杀在故事中因此呈现出一种荒谬和不真实感。
故事的叙述者是死去的女主角,读者可以跟随叙述的脉络了解女主角的心理及特点。首先是理性和热心。鬼魂宣称自己理性,并不止一次地评价那个在楼上翻珠宝首饰的杀人犯非理性,已经有枪击声,可能警察随时会到,但杀人犯还在翻那堆首饰,确定哪个更值钱,并在最不可能藏钱的厨房里翻那些锅碗瓢盆。当杀人犯要离开时笨拙地摇着钥匙时,鬼魂情不自禁地跑去帮助他。其次,痛苦和无奈。鬼魂在发现杀人犯离开屋子,只是拿了一口袋连当铺都可能不收的戒指和胸针时,觉得自己为了这些而死实在是痛苦。杀人犯又重返屋子,鬼魂期待他拿些值钱的东西好让她的死有些价值,在发现他不过是拿走了电视机、录音机和榨汁机时,连读者都和她一起产生了深深的无奈感。最后,孤独和疏离。离婚独居的女性在屋子里意外被杀,鬼魂飘荡着,当看到窗外的红色水泥卡车和工人要离开时,害怕让她试图敲击玻璃来引起注意。当她死去的肉体和飘着的灵魂都没有引起关注时,她选择紧紧跟随那个杀人犯。传统哥特小说里含冤而死的鬼魂如果跟随杀人者一定是要去复仇,但故事中的鬼魂更多的是害怕孤独地被遗留在只有尸体的屋子里,所以才跟随杀人犯介入他的生活。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使人如同隐形,隐形之后的鬼魂却自由地存活于那个只有几英寸的空间里。对于鬼魂来说,活着孤独而痛苦,死得荒谬而无奈,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对于传统哥特式小说中恶魔般的男主角,故事中的杀人犯却经历了从恶魔到蠢蛋到痛苦的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在活着的女主角的眼睛中,最初的杀人犯是个彪悍的变态,瞬间扣动扳机用那把像是长在身上的枪杀了她。在鬼魂的眼睛中,杀人犯成了一个佝偻着背的蠢蛋,茫然若失,笨手笨脚。她在他因紧张而腹泻的恶臭中明白他不是有意要杀害她的。随后鬼魂跟随走进他的生活,发现他爱听旧磁带,夫妻关系紧张。因为妻子在他身上闻到其他女人的气息并警告说:你再有一次,我们就结束了。当鬼魂隐形的手逗弄他的阴茎时,罪疚、恐惧与欲望淤积成巨大的痛苦在他身上膨胀,他在黑暗中痛苦地存在着。
故事定格在这样一个画面:黑暗中,男主角和妻子背对背而卧,鬼魂在狭小的中间地带睡去。代表死亡和希望的红色水泥卡车驶向不知名的地方。人类生存的困境该如何解决,横亘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该何去何从,活着的孤独和死去的痛苦和无奈该如何面对,或许法柏想用这个意味深长的结尾给读者一些启迪。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内容被不断融入到哥特式小说中,法柏在世纪之交用哥特式笔触展现人类生存的焦虑,体现出一种人类反启示录式的黑暗想象。从中世纪、浪漫主义到维多利亚时代,再到两次世界大战,直至21世纪的当代,哥特式元素一再被使用来表达人类的创伤、惊恐、焦虑以及隐秘的渴望。当代哥特元素在传统哥特的黑暗与恐怖中注入了一份冷漠与无助。现代社会中战争、失业、腐败、道德沦丧充斥其中,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使人的心灵越发苍白、扭曲,哥特元素正是面对这样一种现实的回应[8]。只要人类文明与人性中的欲望的对立依然存在,只要主流意识形态中仍然有他者存在,只要社会冲突的危机还没有解决,哥特式元素就会一再地在作品中重现。
参考文献
[1] 黄禄善.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J].外国文学研究, 2007(2):48.
[2] Spooner,Catherine,and Emma McEvoy,eds.TheRoutledgeCompaniontoGothic.New York:Routledge,2007:105-110.
[3] 陈榕.哥特小说[J].外国文学, 2012(4):97-107.
[4] 曹萍.英国文学中的鬼魂情结[J].山东外语教学,2007(4):104.
[5] 安德鲁·桑德斯.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下册[M].谷启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98.
[6] 汉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辞典[M].刘玉红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21.
[7] 张喆.英语小说阅读与赏析[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8-145.
[8] 黄禄善.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 [J].外国文学研究,2008(1):108-118.
[责任编辑、校对:梁春燕]
Gothic Elements inTheRedCementTruck
CAOLi-ya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Abstract:The Red Cement Truck tells a story about an ordinary burglary murder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ings after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host. The Gothic elements in Faber's arrangement of the plo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etting, character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heme make the story attractive, and stimulate reflections on human's living situation.
Key words:Michel Faber;TheRedCementTruck;Gothic;Gothic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