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均
九江日报社,江西九江 332000
在舆论先行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基层百姓可以通过地市党报了解政策走向、经济形势,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门路,搞好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那么地市党报如何做好县区新闻报道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7 个方面做好工作。
我们常说舆论先行,一个“先”字道出了时效性的重要。一招先,步步先,要想先就得快。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彭泽农民吴礼胜很快响应中央号召,注册成立“彭泽县七连山家庭农场”。据九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这是该市首家“家庭农场”。该事件首先是彭泽农民吴礼胜抢得了先机,最先注册。新闻媒体九江日报最先获得了信息,在2013年4月18日的九江日报头版头条配短评刊发出来。其实,其他县区也有注册家庭农场的,只是注册时间稍晚。紧接着,都昌也有农民注册了家庭农场,九江日报三版县区新闻头条对此进行了报道。再往后,德安、瑞昌等地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在本县区算是新闻,放到全市就不算什么新鲜,只能发个小消息。人们往往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还佩服第二个吃螃蟹的人,但越往后就没人记得了,也就没有什么报道价值了。
好的素材,固然出新,也容易发稿。但如果素材较平庸,如何获得编辑、主任的赏识而被采用呢?那就要后天加工出新出彩。
每年新春伊始,领导就要开始团拜,大多植树、走访、开会之类。在都昌大港镇,新春伊始,该镇召集村支书开会,然后考察省里企业。这条信息,如果放在县电视台,应该算是一条较新的新闻,但如果直白平叙地向九江日报投稿,最多也就发个县区小消息,而且很有可能稿入大海,不见踪影。但是采写这一信息的记者,抓住了此次团拜会,该乡镇赴南昌考察企业是谋发展,是实干,没有落入以前的俗套。于是记者笔锋一转,将信息以一小通讯的形式,鲜活地采写出来。文中配以参加考察的村支书的感受,文章有血有肉。最后稿子如何一下子吸引编辑、主任的眼球呢?这场团拜会和以往都不太一样,是一场别样的,最后直接点题《一场别样的新春团拜会》。稿件最终刊发于2013年3月6日九江日报头版,收到较好效果。
在新闻投稿上,鸟枪散弹法,不如瞄准狙击法。盯有三层意思,一是认真看报纸,学习优秀稿件的写法;二是看哪些题材的稿件容易刊发;三是有好题材出了好稿件,要盯住版面的好位置。
在这里主要谈谈后面两个“盯”。十八大以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大家一致关心的议题。有的记者紧盯中央、省、市重要民生政策出台。政策出台,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利好,重点进行关注、解读,稿件最容易刊发,也最容易有读者。笔者从九江日报某基层发行站获悉,只要上面有惠民政策出台,第二天就会有读者找到站里索要报纸认真研读。投稿要紧盯版面和位置。都昌县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此种题材写浅就发个小消息,写深可以发个通讯。通过深入采访,写成通讯《一切为了城市更美丽》,笔者没有盲目地盯住头版,而是紧盯二版,最终成功刊发九江日报二版头条。都昌都中公路改造惠及50 余万人口,对该县来说是一件大事喜事,笔者紧盯民生版面,写成通讯《劲舞银蛇惠民生——都中公路改造纪实》,最终成功刊发九江日报三版民生版头条。
中央、省里党报发了什么稿件,市里基本上也会刊发相关稿件。除了跟进党报外,跟进电视、网络新闻也是一条途径。
近几年以来,省、市抓项目扩固投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县区重点跟住园区,跟住项目,那么稿件一定会容易采用。2013年一段时间内,中央、省里都重点刊发PX 方面的报道,很快市里也进行跟进,对PX 进行了深度的解读。这时候,如果县区有化工类企业,就可适时进行跟进采访报道,把企业注意环保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出去。另外,可跟风其他县区,从报纸上观察别的县区最近刊发哪方面的稿件,本县区是不是有相关类似事件,但又比其他县区更有代表性,那么也可成稿刊发。
有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那种关注度高,群众呼声大的事件,看看是不是在自己身边也有,如果也有,那么从大中找小,从面中找点,进行相关的采访也容易成稿刊发。
现在是改革年代,新闻同样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为经济的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广泛的信息。要加强科技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技进步。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这些宣传,特别是经济宣传,要改变艰涩乏味的状况,搞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使更多的人喜闻乐见。要改变新闻宣传的形式,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的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人一般活动的新闻过多的状况。在新闻写法上尽量要变,改革老一套写法。一些短而精的新闻特写,一些镜头式直面群众的写法值得提倡。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新闻报道方面都加强了易懂性,多用数据说话,如“数说两会”;还加强了基层人文关怀的报道,如车站红屋子对远方的亲人诉说等等。人民日报反映基层的信息和声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了,这些都是变,是创新的结果。
要提高县区版面的上稿率,必须掌握综合宜少典型宜多的原则。典型人物典型经验都出自于县区的基层。现在报纸上这方面的深层次的报道、有深度的稿件不多,有一次九江日报推出了都昌城区建设经验的稿子在都昌乃至全市引起了很大反响,读者阅读率明显高于往日。可见有深度的报道群众干部是喜欢的。
广大基层、广大农村是新闻的“富矿”,要挖掘到“金子”,就要吃得苦,要满怀深情地深入农村、深入生活,不要怕裤脚上缠满草刺,不要怕裤脚上粘着牛粪屑,想想那望着失收田野忧郁的目光;想想一些农产品虽然大丰收,但农民面对的却是“烂市”的无奈;想想那些六七十岁还风里来雨里去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想想那八九岁的乡间小孩为准备自己的学费而在田沟里摸田螺;想想祈望着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我们的乡村父老,我们采访的时候,深入一些、细致一些、周详一些。
“走”有两层意思,一层向下走动。作为一个地区的读者,其最关注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尤其是与自己相关度高的区域新闻。每年组织记者走基层便是好活动,多到乡村基层去,听听老百姓田间地头的事儿,多走街串巷,听听市民的家长里短,容易发现素材,写出鲜活的稿件,也容易被采用。同时与基层混熟,有些好的素材,基层的朋友也会告诉你,那么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另一层是向上走动。多到市里各综合部门走动,每一个时段是不是有最新的政策出台。与部门新闻发言人建立畅通的联系,一有新的政策出台马上对接,看落实到基层能给基层带来什么,最后到基层采访成稿见报。要到新闻媒体部门走动,看看每一个时段版面的安排和报道要点。报社的通联部要主动与记者部和基层骨干通讯员加强联络,定期和不定期及时将报纸报道的动态和上一时段报道的要点进行沟通,电话约稿和组织小会战便是快捷方便有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