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云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实现持续中、高速增长,唯一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格局,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来加以改变。
与此同时,我们的亚洲近邻韩国,却在朝鲜战争后迅速成长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引人瞩目的是韩国三星的发展奇迹。
三星从生产黑白电视起家,然后,其产品范围从简单低级的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地扩大到复杂尖端的高技术信息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销售额逐年大幅增长,技术能力得到持续快速提升。目前,三星已是跻身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电子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14年《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年度排行榜中,三星以35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8位;而品牌价值研究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4年的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三星更以79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2位。
作为一名后来者三星也经历了从“加工厂”到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从模仿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引领潮流的蜕变,经历了从廉价货的代名词到生产最尖端的产品、以高档次的形象风靡全球市场的转型升级。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同样是迟来者的中国企业必将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星从创业之初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在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和总结,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的企业文化。
韩国领土狭小,资源匮乏,促成韩国人强烈的忧患与危机意识、拼搏精神和扩张欲望,保持危机意识更是三星的灵魂。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有句名言:“危机总是在你自认为第一的时候降临”。正是凭借强烈的危机意识,三星拥有了应对变化的心态,保持了持续创新与变革的动力,形成了追求卓越、时时创新的公司理念。
三星的“第一主义”,即在所有领域都做第一位,成为最好的。这也是三星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之一。1995年后,三星开始了全面的战略转移:全力向中高端电子产品市场进军,实施以高技术和尖端设计为核心的追求高利润率和现金流的品牌生产营销模式。
注重创新与变革的企业文化,为三星成功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氛围。三星自成立以来的20余年里,一直执行低端电子产品技术战略,以价格优势和灵活的供应“战术”,打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产品利润不高。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为摆脱经营困境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经营”运动,向全公司发出号召:“除了妻儿,其他的都要变”,“不要怕失败,大家要创新,要敢于冒险。”正是这种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三星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增长为导向的经营模式,不仅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还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
“人才第一”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创业经营企业的信条。他认为,企业就得靠人才,只要注重培养人才,创业就能守业,三星就能永存。三星被韩国企业界誉为“人才学校”。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李健熙董事长想方设法,从研究开发到经营销售,极力招揽不分国籍和领域的优秀人才,努力开发出领先世界潮流的尖端的技术。三星的“人才经营”战略可归纳为: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
三星拥有各种培训中心数十个,人员一旦被录用,就会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全面培训。三星公司有两种教育课程,一种是对新员工进行与业务有关的专门能力提升的教育,另外一种是对他们进行充分的企业文化教育。人才加盟公司后,首先要进行入门课程,然后每提升一级都有相关课程。此外,对核心人员还有其他的课程,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而培养人才的第二步、第三步就是给他们提供适当的业务,让他们在相应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如果说创新的企业文化是先导,为三星转型升级打造了良好氛围,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便是三星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作为一家追赶型的科技公司,三星采取了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技术引进主要包括合资、购买、合作、专利授权等方式,这是中国企业容易借鉴和模仿的,难则难在消化创新这一环节上,三星不仅要获得Know-how,还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
以三星DVD技术研发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三星公司在高利润率的驱动下,积极开展DVD技术的研发生产,并于1997年获得DVD激光头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授权(专利号为US5665957),该发明是在借鉴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光学寻址、光学读取、光学转换器、光学扫描头、纠错装置、分层读取装置原理等17个专利的相关技术基础上研制而成。这一技术不仅是透镜装置的核心技术,也在整个DVD激光头技术中居核心地位,两年时间就被日本、美国的公司引用13次,自引6次,随后一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10年间实现了58次引用,平均每年被引5.8次。终于,“十年磨一剑”,三星走过了购买—学习—追赶—超越的历程。
一个企业,只有技术研发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懂得市场运营的职业经理人,只有后者来领导实施独特的经营战略,正确把握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动态匹配,才能推动企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进而产生效益。三星会长李健熙先生在1993年倡导的“新经营运动”,对三星的发展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核心是强调三星从以数量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到以质量为主的经营模式。三星坚持推行高端品牌路线,并始终秉承“惊奇、简约、亲和力”的设计原则,以“世界第一”的高标准开发产品,推动三星一跃成为时尚潮流的代名词。1999年三星推出“数字融合革命的一个领导者”计划,把三星建成“数码-电子公司”,并通过将消费电子、信息或电信产品、电视机和PC机,以及在线和离线的世界融合在一起,来实现其领导数字集成革命的目标,彻底改变其在“模拟电子”时代跟跑者的形象。
具有独创性的产品功能设计、外观设计是三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三星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星的应用设计能力,被业界与学界公认是三星取胜市场的关键能力之一。三星认为产品设计是品牌灵魂的重要载体。李健熙认为:“设计与创意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同时也是21世纪企业经营决定胜负的最后关键”。因此,三星非常注重设计理念的创新,且每一项创新均以市场为导向。三星拥有大量人才从事产品外观设计工作,并在国际上屡次获得设计大奖。先进的技术、一流的材质和时尚的设计,使得三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超越了众多对手,引领了消费时尚和消费潮流,赢得了客户的认同和喜爱,直接促进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追求国际化品牌以及持续的国际化品牌建设,是三星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三星依靠全球化的品牌战略管理,凭借产品领导性、系统性的品牌管理和差异化营销模式,使三星品牌迅速成功,近20项产品做到了世界第一,成为超越日本索尼的国际一流品牌。三星的国际化品牌之路,大致可以归纳为产品设计和工艺创新→产品及工艺研究开发→形成自有品牌→竞争性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自有风格品牌→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国际化自有品牌。
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发展道路——高度重视研发,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韩国三星的成功转型升级,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带来了有价值的战略启示。
从企业高层、中层到企业员工都应形成一种共识,靠引进技术,做世界加工厂,没有竞争力,不可能做大做强;要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核心技术。企业高层要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氛围,并要有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促使企业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增长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放在首要位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应学习三星的“第一主义”,全力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实施以高技术和尖端设计为核心的追求高利润率和现金流的品牌生产营销模式,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总量占全球6%,而研发投入只占全球0.3%,相差20倍。多数企业习惯于模仿、抄袭、贴牌和低附加价值的生产,中国经济整体对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远远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创新投入,既要通过合资、购买、合作、专利授权等方式进行技术引进,更要大力增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开展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
理性地评估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系统分析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发现新的机遇,即通过认真观察研究外部环境,满足消费者大量需求,来发现、开拓未开发的和未知的市场。企业应正确把握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动态匹配,必要时调整公司的整体谋划和战略,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法,甩掉不赚钱的业务板块和“寄生公司”,集中企业的有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寻找突破口,扬长避短,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产业。
一个企业仅仅重视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产品功能设计、外观设计上的与众不同。独特的应用设计能力,往往是取胜市场的关键能力之一。三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将应用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到战略高度来重视,独自或合作成立面向全球的创新设计机构,并努力建立全球设计网络,推行高端品牌路线。融合了先进技术、一流材质和时尚设计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超越众多对手,引领消费时尚和消费潮流,赢得客户的认同和喜爱。
中国企业必须要放眼全球,开展持续的国际化品牌建设,打造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品牌的实现路径大致为:产品及工艺研究开发与创新→形成自有品牌;竞争性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自有风格品牌;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国际化自有品牌。企业拥有了国际一流品牌,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竞争并做大做强。而且,追求国际化品牌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品牌的成功带来的丰厚利润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技术领先又巩固了品牌的地位,从而实现了国际化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