钊守丽 杨 莉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333000)
自古至今,自然界的万物就是人类的各种设计和思想以及发明的渊源。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暗藏着设计的天机,这些天机为设计师灵感的开启带来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将生物形态的千姿百态的规律应用到建筑中,以某些生物体的形态和构造为研究对象,探寻其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用于创造出更符合自然规律及人性化的建筑。
形态仿生建筑是指模仿自然界的万千生物的一种建筑形态仿生设计,一般都是模仿自然界的有特色的造型。
建筑形态的仿生设计的发源地最初是从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的。一些设计师从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形象中找到适合的元素进行设计再加工,而自然的尽其可能将自然形态模仿用于建筑中,创造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英国伦敦市政厅就是福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既是一座贴切大自然建筑,又是一栋节能的建筑。这栋建筑就是福斯特模仿海螺造型的一个仿生建筑,从它的外形来看,造型非常大胆,颠覆了传统建筑美学的平衡性。首先从形状上看,伦敦市政厅整个建筑外观呈现一个不规则的海螺形状,它整个形体就体现出一种流动感,而且更接近与自然,伦敦市政厅由于建筑采用比较独特的体型,因而从立面上来说也没有什么常规上的正面或背面。另外建筑向阳面逐层向外挑出,自然形成优美的弧面从而使建筑外墙尽量减小在阳光直射下的面积,以获得最优化的能源利用。
伦敦市政厅外观优美的体现与它的建筑材料也是紧紧相容的,它的材料也是它与这个都市相结合的助推。伦敦市政厅的外墙采用具有很强开放性的玻璃墙,它的另外一个目的也是在于强调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于它周围的宽广环境而言,在广场游览的公众可以直接看到市政厅大楼里的每个细节。建筑物的特别还采用了一系列主动和被动的遮光装置与建筑的整体造型上达到完美的和谐。
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千奇百怪与某些建筑的外观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造型上或者线型上,如动物的巢穴的造型,动物的本意只是为了解决风吹日晒,但是在无意间也体现除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动物活动的关系。
“美”与“真”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功能服从于形式还是形式服从于功能,或者是两者协调。
现代仿生建筑的外观造型主要来源与自然界的形态各异的动植物,设计师通过对这些动植物的研究总结其规律然后将其运用在建筑造型上,就现在的仿生建筑来看主要有两种手法:具象和抽象。
4.1.1 具象仿生
具象的仿生是指从建筑外观造型上能直接看出模仿了哪一种生物,因此他是指设计师将动植物形象简单的运用到建筑外观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很容易就能在建筑物上发现生物体的特征。建筑装饰仿生就是具象形态仿生里的一种。
4.1.2 抽象仿生
将动植物的形象进行了抽象变形以及加工之后再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相比较与具象仿生抽象仿生的要求要高一些,要求设计师的艺术造诣要高,审美以及综合设计能力要强。比如位于常州的中华恐龙馆是这样的一座具有有机建筑造型意味的仿生作品。
4.2.1 形意结合
形象与意义相结合,这是建筑形态仿生创作的重点,只有想形意结合那么建筑设计就会有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空洞无力。
4.2.2 造型适度
形态仿生设计中忌讳过度的夸张,适度的夸张可以使得建筑物更加的伟岸和个性,但是如果没有造型适度那么就不能很好的表达建筑造型的内涵,而且还造成材料的浪费。所以“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4.2.3 建筑物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对于建筑而言也是如此,建筑与周围建筑与周围环境也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的影响和风格特征,不能孤立的进行设计,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并且要选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从而选出适合此处环境的建筑造型。像赫布·格林设计的俄克拉何马的草原小屋。
建筑的形态防生设计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却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像鸟巢等建筑也是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因为人类文明就是从模仿到适应到创造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形态仿生的建筑设计也会继续发展下去的。
当然建筑形态的仿生也是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和创意从而进行再创作,仿生设计也是建筑形象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拉近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每栋建筑看起来都是冷冰冰的,它丰富了当今世界的建筑造型。
自然界可以称之为人类设计的老师,只有通过更好的理解自然界,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形态仿生设计的出现再一次拉近了人类与自然界的距离,自然界也在为我们的 世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仿生建筑不仅能让人类回归自然,享受舒适生活,还能够节约不必要的浪费。
无论是建筑的仿生还是其它工业产品的仿生,他们都体现了一种人性的释放,一种本能的回归。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些童年时曾吸引你眼球的墙缝周围忙碌的蚂蚁,也一定不会忘记被参天古木或壮阔的大海所折服的瞬间。人类本就是自然母亲的孩子,虽然也曾迷失在工业化的迷雾,但终究还是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1]李燕,张玉坤.当代仿生建筑及其特质[J].城市建筑青年学者论坛,2005,4.
[2]于秀欣,论仿生设计的原创性方法在现代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06,2.
[3]周小儒,徐宏.仿生设计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
[4]金裕民.谈建筑设计中的仿生手法[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