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胜林
(虎林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虎林 158400)
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有完达山余脉的五个小山丘,即虎东山、猛虎山、虎西山、虎啸山。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在这群小山丘的地下,是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时期,驱使数十万中国劳工,历时6年,秘密修筑的大型军事要塞群。其地形恰似一只凶猛的老虎,伏卧在乌苏里江虎头十余公里江段上,日军侵占了这一边陲重地,把它作为把守后方,企图进攻前苏联的桥头堡,迫不及待地在这里构筑了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
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掠夺并且运送货源返回日本,形成对东北经济掠夺循环围的桥头堡。
1932年计划构筑黑龙江流域沿江军事工事,1934年5月,关东军司令官菱岗隆发出第589号关于在“国境”地带的必要地点修筑阵地的命令。随后,在东部的东宁、绥芬河、平阳镇和西部的海拉尔等地构筑大型阵地。虎头要塞也在这一年正式准备修筑。
虎头要塞遗址分布在虎东山、猛虎山、虎西山、虎啸山、临江台、边连子山等地下阵地,要塞地区正面约12 km,纵深达6km,其中中部由虎头周边的五座丘陵阵地组成,在山体下开掘的地下工事主干道长达10余km,据苏联文献记载说,在虎头筑堡地域中最强的是虎头抵抗枢纽部分,每公里正面有7个炮兵永备火力点,12个机枪永备火力点,8个机枪土木质火力点,6个观察所,2个钢帽堡,6个炮兵阵地。足见虎头要塞阵地上的布局严密和规模之宏大。整个要塞由猛虎山阵地为主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为后援阵地及军用机场和大型火炮阵地组成。各要塞阵地分地上和地下工事两部分。
1.地上交通壕随坡就势,截面呈“U”型,两侧堆筑堤坝防护状,平面布置有逆向型、直线型、S型、Z型等,且每段战壕掩体之间不能通视,具有很强的隐蔽保护性,曲折纵横,形状各异,犬牙交错且与地下军事工事沟通。
2.地下工事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内设指挥所、兵舍、将校舍、发电所、粮库、燃料库、伙房、浴室、厕所、医院,还装备了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41厘米榴弹巨型火炮阵地和2厘米加农炮。
1937年以后,由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将在战场上抓捕的中国军队的俘虏,经过“训练”后,被当成“特殊工人”,即战俘劳工,秘密运到各要塞工地从事要塞的工程施工,而虎头要塞也役使了大量的战俘劳工。
虎头要塞幸存劳工于胜怀老人控诉日军,劳工都是用“闷子车”运来,到死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干活。为防渗透出密情,日军仅允许当地的老百姓在“红圈”外干辅助性活,而进入要塞挖掘的劳工都是从外地强迫抓来的。
在虎头要塞主体竣工后,关东军司令部于1939年3月1日组建第4国境守备司令部,3月14日编成,即进入猛虎山阵地。
虎头第4国境守备队司令部下辖步兵、炮兵、工兵3个兵种的部队。步兵为3个大队,每个大队辖4个中对,总计12个中队。炮兵队辖5个中对。工兵对只有1个中对。
1940年2月,虎头要塞守备队增加编制,主要是增加炮兵部队,将炮兵5个中队扩大到3个炮兵大队,辖12个中对,此外,还在虎头要塞西的水克站设立第13列车炮阵地,猛虎原设立第14榴弹炮中队,该中队装备着口径为40厘米的榴弹炮。
1941年7月,日本陆军中央为配合法西斯德国发动的对苏战争,以“关特演”的名义向伪满大量增兵,进行对苏进攻站前的准备。虎头要塞的日军与其他要塞一样,守备队的兵员和装备也得到空前的扩充和加强。1940年初虎头日军守备队的兵力为8000人左右。而“关特演”期间,虎头要塞的日军守备队增加到12000人。而要塞内储备的粮食、燃料、被服等可供10000名日军3个月左右的需求,要塞的火力配系主要是加强炮兵的装备。在虎头要塞的炮兵阵地中,有41厘米榴弹炮1门,30厘米榴弹炮2门,24厘米榴弹炮2门,15厘米的加农炮6门,10厘米的榴弹炮2门。还有野炮、步兵炮、山炮、迫击炮43门。要塞还装备了防空火力,配备高射炮18门,高射机枪10挺。
由于虎头要塞地下工事构造、功能、守备队兵员的配备,地面的火力装备,在日军诸要塞中是比较大的一个,因此,关东军称其为“北满永久要塞”,甚至把它与东宁、绥芬河要塞,统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军发起进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此时,盘踞在虎头要塞的日军伺机反攻。苏军于8月9日零时决定,派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步兵66师、363师、264师和109筑垒守备队,总兵力达2万人,飞机90余架,各种火炮100余门,坦克130辆,此时,日军重炮火对苏军重要军事、交通设施轰炸也十分疯狂,苏日双方炮火划破了虎头地区的夜空。8月12日以后三天又发起第二次总攻。至此,虎头激战17天,“北满永久要塞”全部摧毁。
虎头要塞的摧毁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二战彻底胜利的重要标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孙永林,丁柏.虎头要塞虎东山地下工事清理调查报告[J].北方文物.1996(02).
[2]肖炳龙.关于虎头要塞研究的若干问题[J].学习与探索.1995(04).